沈小山
在紀念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逝世150周年(2020年6月9日)前夕,英國《星期日郵報》刊登了一篇以“厭惡女人的查爾斯·狄更斯”為標題的報道,其中寫道:“這位小說家對他的妻子很殘忍,憎恨他的母親,并有外遇”。
這還得從哈佛大學圖書館拍賣的一連串信件說起,信件披露了狄更斯與年輕女演員艾倫.特南(Ellen Ternan)發(fā)生婚外情時,不僅企圖將結婚20年、為他生下10個孩子的妻子凱瑟琳趕走,甚至想把她關進瘋?cè)嗽骸R驗樵诰S多利亞時代,男性地位遠高于女性,男人只需要支付妻子贍養(yǎng)費,就可以很容易地提出離婚。但如果妻子瘋了的話,那么贍養(yǎng)費都不需要給了,還可以限制子女與妻子接觸。狄更斯既想和艾倫同居,又不想有經(jīng)濟負擔。他能想到最狠的方法就是把凱瑟琳送進瘋?cè)嗽骸?/p>
身為偉大的作家和知名記者,在對待結發(fā)之妻的問題上,這或許是狄更斯繽紛多彩人生中最不光彩的一件事。
狄更斯與艾倫·特南的婚外情以及對妻子的殘酷隨著信件的曝光而變得眾所周知,狄更斯被貼上“冷酷的維多利亞時代丈夫”、“渣男”等標簽。另一方面,狄更斯長期以來也一直因他在小說中表現(xiàn)出“厭女癥”而受到批評。但《星期日郵報》文中所說“他需要控制和操縱異性”真的是“他生活的一個決定性特征”嗎?
關于狄更斯的“厭女癥”,似乎可以從《遠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里得以窺見。無論是舉止驚悚怪異的郝薇香小姐,還是她用來報復男人的艾斯黛拉,總能看到男性對女性的偏見和惡意:在新婚之夜被拋棄的郝薇香小姐活生生成了個怨婦;冷漠做作的艾斯黛拉以揉碎別人的心為快樂,這種女人在狄更斯的敘述結構中自然不會有好結果……
在很大程度上,狄更斯對女性的觀點是他那個時代的典型。維多利亞女王在狄更斯去世那年宣稱:“上帝創(chuàng)造了不同的男人和女人,然后把他們放在各自的位置?!比藗冋J為女人天生的純潔和無私是為了讓她能夠建造一個家庭,為那些必須忍受公共生活的嚴酷的男人提供一個避難所。
伊麗莎·林恩·林頓(Eliza Lynn Linton)
刊登了《婦女的權利與錯誤》的文學周刊《家常話》。
《荒涼山莊》(Bleak House)中的杰里比夫人可能是狄更斯最著名的例子,狄更斯將其諷刺為一個“把非洲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生物”,為了支持傳教士們在尼日爾河岸的博瑞布拉-蓋阿(Borrioboola-Gha)定居,她全副身心投入事業(yè),不惜背叛家庭和拋棄自己的孩子。結果,她的房子又臟又舊,仆人不守規(guī)矩,她不幸的丈夫被忽視。值得注意的是,杰里比夫人在小說中最后一次被提及,是她繼續(xù)為爭取“婦女在議會的席位”而不去做家務。
狄更斯還在19世紀50年代出版的《家常話》(Household Words)雜志中激怒這些喜歡挑釁傳統(tǒng)的婦女。其中一篇頗具爭議性的文章《婦女的權利與錯誤》(Rights and Wrongs of Women)諷刺了那些渴望成為“劣等人”的女性,并稱贊“慈愛、安靜的妻子、好母親、可愛、無私的姐妹”所走的道路“高尚、不矯飾、救贖且有用”。這位“匿名”的撰稿人(接下來將會告訴你她是誰)寫道:“賦予女性公共職能,你就摧毀了她影響力的源泉?!?/p>
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英國作家,1812年2月7日生于樸次茅斯市郊,少年時因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斷斷續(xù)續(xù)入校求學。后被迫到工廠做童工。15歲以后,當過律師事務所學徒、錄事和法庭記錄員。20歲開始當報館采訪員,報道下議院。1837年他完成了第一部長篇小說《匹克威克外傳》,是第一部現(xiàn)實主義小說創(chuàng)作,后來創(chuàng)作才能日漸成熟,先后出版了《霧都孤兒》(1838)、《老古玩店》(1841)、《董貝父子》(1848)、《大衛(wèi)·科波菲爾》(1850)、《艱難時世》(1854)、《雙城記》(1859)《遠大前程》(1861)等,1870年6月9日卒于羅切斯特附近的蓋茨山莊。
狄更斯特別注意描寫生活在英國社會底層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當時英國復雜的社會現(xiàn)實,為英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開拓和發(fā)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