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幼強 黃亦斌
(1南昌縣蓮塘第一中學,江西 南昌 330200;2江西師范大學,江西 南昌 330031)
鏈條(或有質(zhì)量軟繩)模型是大家經(jīng)常討論的一個話題,通常當成變質(zhì)量問題來處理。一個常見情況是鏈條沿光滑桌邊滑落[1-6](見圖1(a))。此時需要注意一種可能性,即滑鏈速度較大時,它可能在頂角處飛起來,與桌面脫離。要避免這種可能性,需要加裝一個擋板(如圖1(b)),否則滑鏈飛起來后會很難處理。
圖1 桌邊滑鏈與擋板
可以通過計算支持力來判斷滑鏈何時飛起。同時,也可以將具有奇異性的頂角點規(guī)則化為一段圓弧來考慮細節(jié)。將頂點規(guī)則化為圓弧,這只是一種常見方案而已,當然也可設(shè)定其為其他光滑曲線。曲線不同,自然下面討論一和討論二中的許多細節(jié)會不同,但不會影響一些基本的結(jié)論,比如鏈條是可能飛起來的?;¢L線度趨于零(即討論三中的頂角)的極限行為也將與具體的規(guī)則化方案無關(guān)。下面分幾種情形來考慮。
如圖2所示,柔軟細鏈條的質(zhì)量均勻分布,長度為L,線密度為λ,桌邊的圓弧半徑為R。接觸面光滑。假設(shè)鏈條一端從桌邊圓弧的起始位置A被觸發(fā)下滑,初始速度為零。文獻[2]考慮了該問題,但出現(xiàn)了不當分析。
圖2 桌邊滑鏈的初始和中間狀態(tài)
設(shè)鏈條最下端仍在圓弧上,離開OA的夾角為α(即文獻[2]中的2θ,見圖2(b))。取圓弧上的一段微元(見圖3),其角坐標為β(0≤β≤α),角寬度為dβ。一般地,只要鏈條貼合弧線,那么對于該微元可列出切向和法向的動力學方程:
圖3 微元分析
其中dm=λds=λRdβ。文獻[2]是基于式(2)給出對支持力dN的分析,但對其中的張力T沒有給出表達式,從而給出了不當?shù)亩ㄐ苑治觥O挛募词且玫綇埩Φ慕馕鼋Y(jié)果。
式(1)中的切向加速度at是整段繩子所具有的,不論其處于圓弧段(此時還有法向加速度)還是水平段,故它與β無關(guān),只跟時間有關(guān)。其表達式有賴于滑鏈的最下端在圓弧上還是已經(jīng)過B點垂下,圖中是前者。設(shè)經(jīng)過dt時間,滑鏈下端的角坐標α增加dα,于是鏈條的勢能減少λgRdα(1-cosα)(相當于把dα的一段從水平桌面搬到鏈條最下端處)。又設(shè)各處的切向速度增加dvt,則鏈條的動能增量為λLvtdvt。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定律,有
λLvtdvt=λgRdα(1-cosα)
兩邊同除以dt,注意vt=Rdα/dt,故得[2]:
(3)
對于張力,由式(1)對β積分(注意at是常數(shù)),并利用邊界條件T|β=α=0,可以得到
T=λRat(β-α)+λRg(cosβ-cosα)
(4)
將式(3)代入即得張力的表達式
(5)
由此不難得到桌面水平部分與圓弧部分交界的A點處的張力:
T|β=0=λ(L-Rα)at
(6)
這正好是提供水平部分加速度的拉力。(默認L>Rα,即鏈條足夠長,不會比1/4圓弧更短;或者即使更短,我們也只是考慮仍有水平部分時的狀態(tài)。)
文獻[2]中認為,張力從β=0開始隨β增加而單調(diào)減小,但實際上并非如此。這導致文獻[2]中隨后的討論需要重新進行。由式(5)或式(1)可以得到,
(7)
下面討論微元所受的支持力dN。式(2)中除了張力外還有速度,而速度還賴于初始條件(張力則只依賴于當前的位形)。根據(jù)題設(shè),v|α=0=0,可以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得到
(8)
于是,把式(5)和式(8)代入式(2),即得
(9)
現(xiàn)在可以討論dN的變化趨勢以尋找其最小值了。去掉正系數(shù),式(9)的導數(shù)為
換個思路:dN的最小值一定在起點β=0或終點β=α的處。要想鏈條與弧線貼合,只需這兩端的支持力非負,此外還有L>Rα。于是得到不等式組:
(10)
前兩個式子分別表示β=0處和β=α處的dN≥0。三式都取等號對應下面參數(shù)空間中的三條臨界線(依次編號),且各自的允許區(qū)域都在各自臨界線的左邊,這只要讓R/L→0即可看出來。而P點的數(shù)值坐標是(1.14741,49.9349)。于是,最終的允許區(qū)域如圖4所示是曲線③與曲線②所圍成的左下方區(qū)域。
圖4 鏈條初始水平時參數(shù)空間中的允許區(qū)域
下面討論另一種情形:鏈條初始靜止時覆蓋了整個1/4圓周,水平部分和垂直部分都有。設(shè)某時刻下端離B點的距離為y(初始值為y0)。此時,圓弧部分微元的受力分析式(1)、式(2)都成立,但切向加速度at需修改。設(shè)鏈條下端坐標y增加dy,前面的相關(guān)推理照搬,只不過勢能減少量為λgdy(R+y),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得到
(11)
對式(1)積分,注意邊界條件T|β=π/2=λ(g-at)y(對垂直部分進行分析可得),有
(12)
由此可得A點處的張力:
(13)
這正好是提供水平部分加速度的拉力(默認L>y+πR/2,即尚存水平部分)。張力式(12)導數(shù)為
(14)
故而張力仍然是先增大后減小。
為了得到微元所受的支持力dN,先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和初始條件v|y=y0=0得到速度:
(15)
于是,由式(2)和式(12)即得
(16)
其中為使表達式簡短,并未代入式(11)和式(15)。該式的導數(shù)正比于at-2gsinβ,故dN必然先增加后減小,轉(zhuǎn)折點是β=arcsin(at/2g)<π/2。dN的最小值仍只能出現(xiàn)在兩端處。
然而,可具體計算出,A點的數(shù)值必大于B點的數(shù)值,故僅需考慮B點的支持力dN。把式(11)和式(15)代入,有
(17)
圖5 初始完全覆蓋圓弧時參數(shù)空間中的允許區(qū)域
值得一提的是桌邊為直角(R=0)的情形。此時,上圖中C點上移至L/2處,D點與E點重合。這意味著不論初始時下垂長度y0是多少,鏈條總會在水平部分完全滑完之前在桌角處開始飛離。
圖6 桌邊為直角時的受力分析
(18)
(對y方向列質(zhì)點系動量定理,將發(fā)現(xiàn)Fy也是上面的表達式。)再考慮式(15)(令R=0),可得
(19)
總之,本文仔細研究了三種具有代表性的情形下桌邊滑鏈的飛離問題。前兩種都是把桌邊頂角規(guī)則化為四分之一圓周,然后考慮了初始靜止時鏈條完全水平和覆蓋整個圓弧兩種情形,第三種是回到通常的抽象為直角的模型。三者情形都給出了詳細的討論方案,可以轉(zhuǎn)化為處理其他各種情形。討論表明,鏈條下滑時完全可能飛起來脫離桌面,故需要小心。
最后,關(guān)于加速度奇點問題,文獻[3]給出了正確的回答。本文中,圖6的拐角處存在加速度奇點(即δ型無窮大[7])。而在圖2、圖3中的A點和B點(若有鏈條滑過),加速度也值得一提:它們不是奇點,而是弱一些的突變點(第一類間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