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唐維川*,姜斌,汪楊麗,李睿,雷雨,童凱,康振輝,嚴利平,李亞蘭,唐璇,李潔媛
(1.四川輕化工大學 生物工程學院,四川 宜賓 644000;2.重慶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研究院,重慶 401121;3.瀘縣商務和經濟合作局,四川 瀘州 646100)
魔芋(Amorphophalmskonjac),古名蒟蒻,是天南星科魔芋屬藥食同源植物[1],全球共有130多個品種,多生長于熱帶地區(qū),印度地區(qū)資源最為豐富[2]。魔芋塊莖中特有的主要成分是葡甘露聚糖(konjac mannan),分子式(C6H10O5)n,含量高達44%~64%,是d-葡萄糖與d-甘露聚糖按1∶1.78摩爾比以β-1,4糖苷鍵和β-1,3糖苷鍵聚合而成的天然中性多糖[3]。魔芋的種類、加工方法及貯存方法、時間等對魔芋葡甘露聚糖分子量有一定影響,其分子量一般在200000~2000000。魔芋塊莖中含有5%~10%的粗蛋白,含有7種必需氨基酸,氨基酸總量達6.5%~8.0%。還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如鉀、鈣、鎂、鐵、錳、銅、鈷等,且含有大量人體必需的9種常量元素和13種微量元素[4],但含有1%~2%的有毒生物堿,因此在食用時需對有毒成分進行處理[5]。
多年來,魔芋被廣泛應用于多個領域,常用于哮喘、咳嗽、燒傷、心絞痛及皮膚疾病的治療。此外,魔芋還被用作食品原料來制作傳統(tǒng)食品,如魔芋豆腐。由于魔芋具有較強的吸水能力,溶膠粘度較高,含有較多的抗氧化物質,因此在調味品中也常被用作凝膠劑和增稠劑。同時,魔芋還是一種功能性食品,具有降低血糖、降低血脂、降低膽固醇、減肥及調節(jié)腸道菌群等保健功能[6]。
魔芋葡甘露聚糖因具有多種保健功能而備受廣大消費者青睞[7]。目前市面上魔芋精粉存在顆粒度大、魔芋葡甘露聚糖分子量大的情況,這些情況造成了溶解性差、配成溶液粘度穩(wěn)定性差、粘度過高等問題,同時易引起消化難、腹痛腹脹等癥狀,這使得魔芋精粉的應用范圍受到了較大限制[8,9]。本試驗擬通過物理機械方法,利用行星球磨機開發(fā)一種新的魔芋研磨工藝,使所得魔芋精粉顆粒度更小,魔芋葡甘露聚糖分子量降低,從而改善其溶液粘度高、穩(wěn)定性差等問題,并探究隨粒徑減小魔芋精粉的質量指標變化,有利于魔芋精粉新工藝的開發(fā)與應用。
1.1.1 白魔芋
產地湖北省施恩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來鳳縣,購于四川省宜賓市屏山縣。
1.1.2 主要試劑
抗壞血酸、乙醇、氫氧化鈉、硫酸、酒石酸鉀鈉(四水)、亞硫酸氫鈉、3,5-二硝基水楊酸、葡萄糖、苯酚:均為分析純。
1.1.3 主要儀器設備
N5000PLUS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上海佑科儀器儀表有限公司;DZKW-4恒溫水浴鍋 北京中興偉業(yè)世紀儀器有限公司;YXQM-4L行星球磨機 長沙米淇儀器設備有限公司;DFT-200A手提式高速粉碎機 溫嶺市林大機械有限公司;NDJ-1E旋轉粘度計 上海昌吉地質儀器有限公司;U1traScan VIS臺式色差儀 上海信聯(lián)創(chuàng)作電子有限公司;BM2100顯微鏡 南京江南永新光學有限公司。
1.2.1 材料預處理
將新鮮魔芋洗凈去皮后,切成0.5 cm厚的薄片,把切好的魔芋片漂燙1 min左右,立即將魔芋片放入濃度7000 mg/L的抗壞血酸護色劑(70%乙醇作為溶劑)中浸泡5~10 min。隨后將切好的魔芋片放入烘箱內以70 ℃烘干備用[10,11]。
取少量干燥后的魔芋片放入粉碎機中,粉碎1 min即可獲得普通魔芋粗粉,將粉碎得到的魔芋粗粉過篩后裝入密封袋中備用。使用前將魔芋粉放置于烘箱內烘至水分含量低于5%。
1.2.2 單因素試驗
1.2.2.1 研磨時間對粒徑的影響
魔芋粗粉進料粒徑為20目、球料比為5∶1、轉速為300 r/min,分別以1,1.5,2,2.5,3 h作為研磨時間進行單因素試驗。
1.2.2.2 轉速對粒徑的影響
魔芋粗粉進料粒徑為20目、球料比為5∶1、時間為3 h,分別以150,200,250,300,350 r/min為轉速進行單因素試驗。
1.2.2.3 進料粒徑對粒徑的影響
球料比為5∶1、時間為3 h、轉速為300 r/min,分別以20,40,60,80,100目為進料粒徑進行單因素試驗。
1.2.2.4 球料比對粒徑的影響
魔芋粗粉進料粒徑為20目、轉速為300 r/min、時間為3 h,分別以5∶1、10∶1、15∶1、20∶1、25∶1為球料比進行單因素試驗。
1.2.3 正交試驗
以研磨后魔芋精粉的粒徑作為衡量因素,以通過120目的魔芋精粉占比作為指標,占比越高則研磨效果越好。重復3次,取3次測定結果的平均值。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表見表1[12]。
表1 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表Table 1 The factors and levels of orthogonal test
1.2.4 兩種魔芋粉質量比較
分別測定市售魔芋精粉和球磨機研磨樣品的相關指標。
1.2.4.1 魔芋粉顆粒度測定
稱取10.00 g(精確到0.01 g)兩種魔芋精粉,放入60目(孔徑0.250 mm)的標準篩內,加蓋連續(xù)篩1 min,靜置1~2 min后開蓋,將過60目篩后的魔芋精粉倒入120目(孔徑0.125 mm)的標準篩內,加蓋連續(xù)篩1 min后靜置1~2 min,稱量過篩精粉重量,計算百分數(shù)。同法測定其他目數(shù)顆粒度[13]。
1.2.4.2 含水量測定
準確稱量培養(yǎng)皿重量(提前在105 ℃烘箱內干燥至恒重)并做好記錄,隨后在培養(yǎng)皿中準確稱量蓋與魔芋精粉總質量(魔芋精粉質量約1 g)。將培養(yǎng)皿與魔芋精粉一同放入105 ℃烘箱中干燥至恒重,計算出減少的水分質量并計算百分比[14]。
1.2.4.3 粘度測定
準確稱量2.0000 g魔芋精粉,放入250 mL燒杯中,加入200 mL事先恒溫到25 ℃的蒸餾水,并在25 ℃條件下使用攪拌器攪拌10 min,立即使用NDJ-1E粘度計4號30轉速轉子測定粘度。測定結束后繼續(xù)攪拌,每隔10 min測定一次粘度值,最大值即為該溶液粘度[15]。
1.2.4.4 色澤測定
取10 g魔芋精粉樣品,放置于校準后的色差儀上以白板為標樣測定,每個樣品均重復測定3次,比較其dL*值以及db*值,判斷魔芋精粉顏色隨粒徑的變化趨勢[16]。
2.1.1 時間對產品粒徑的影響
根據(jù)1.2.2.1中的試驗方法,將等量魔芋粉加入球磨罐中,研磨不同時間,得到試驗結果,不同研磨時間對粒徑的影響見表2。
表2 不同研磨時間對粒徑的影響Table 2 Effect of different grinding time on particle size
由表2可知,研磨時間對魔芋精粉粒徑有顯著性影響,從變化趨勢來看,隨著顆粒粒徑減小,研磨時間對研磨效果的影響減小。當粒徑大于250目時,研磨時間對研磨效果影響不大。當研磨時間達到2.5 h時,小于60目的顆粒大量減少,但250目以上粒徑的魔芋精粉含量增長緩慢,顆粒主要集中于60~120目。隨著時間增加,60目以下顆粒逐漸減少,120目以上顆粒逐漸增加,60~120目區(qū)間魔芋精粉含量波動不大。由表2可以得出最優(yōu)的研磨時間為3 h。
2.1.2 轉速對產品粒徑的影響
按照1.2.2.2中的試驗方法,分別以不同轉速研磨,不同轉速的研磨效果見表3。
表3 不同轉速對粒徑的影響Table 3 Effect of different rotating speed on particle size
由表3可知,隨著顆粒粒徑減小,球磨機轉速對研磨效果影響顯著性減小。當轉速為300 r/min時,120~250目顆粒含量顯著性增加,達到30%。當轉速為300 r/min以下時,經球磨機研磨的魔芋粉主要集中于60目以下,占50%左右,而120~250目及250目以上很少。當轉速為300 r/min以上時,研磨后的魔芋粉主要集中于60~120目,最高能達到400目但波動不大。當球磨機的轉速為300 r/min時研磨效果達到最優(yōu)。
2.1.3 進料粒徑對產品粒徑的影響
按照1.2.2.3中的試驗方法,分別以不同進料粒徑研磨,不同進料粒徑的研磨效果見表4。
表4 不同進料粒徑對粒徑的影響Table 4 Effect of different feeding particle size on particle size
續(xù) 表
由表4可知,隨著進料粒徑的逐漸降低,研磨后的粒徑也隨之變化,當進料粒徑在20~80目時,研磨的后的魔芋粉粒徑主要集中于60~120目,250目以上的變化波動不大,進料粒徑在研磨過程中的影響較小。當進料粒徑達到100目時,研磨效果顯著性增強,120目以上顆粒明顯增加。當研磨至250目以上時,進料粒徑對研磨效果影響顯著性減小。當進料粒徑為100目時,球磨機的研磨效果最好。
2.1.4 球料比對產品粒徑的影響
按照1.2.2.4中的試驗方法,分別以不同球料比研磨,不同球料比的研磨效果見表5。
表5 不同球料比對粒徑的影響Table 5 Effect of different ball-material ratios on particle size
由表5 可知,隨著顆粒粒徑目數(shù)增大,球料比影響效果逐漸降低。當球料比為5∶1、15∶1、25∶1時,120目以上顆粒產量較大。球料比為25∶1時,120目以上顆粒近35%,60目以下顆粒約占9%;球料比為5∶1時所得精粉120目以上與25∶1接近,但60目以下顆粒約占20%;球料比為15∶1時所得120目以上精粉相對較少,約占27%,且60目以下顆粒約占30%。當球料比為25∶1時研磨效果最好。
正交試驗研磨魔芋精粉得到120目以上精粉占比結果見表6。
表6 正交試驗Table 6 The orthogonal test
續(xù) 表
球磨機參數(shù)對研磨效果的影響順序是:進料粒徑>球料比>轉速>時間。最優(yōu)研磨參數(shù)組合是A2B3C3D3:時間為2.5 h,進料粒徑為100目,轉速為350 r/min,球料比為25∶1,將正交試驗得到的最優(yōu)組合進行驗證試驗,其中正交最優(yōu)可以得到120目以上顆粒占比為98%。
將魔芋精粉烘干至恒重,測得水分含量,不同魔芋精粉水分含量比較見圖1。
由圖1可知,魔芋精粉水分含量呈一定趨勢。市售魔芋精粉隨著目數(shù)增加水分含量減少;研磨樣品所得顆粒水分含量隨著目數(shù)增加而增加。推測由于粉碎后粒徑變小,細胞內的水分擴散出來的更多,從而導致研磨后的樣品水分含量增加。
通過NDJ-1E粘度計在25 ℃條件下測得魔芋精粉粘度,不同魔芋精粉粘度見表7。
表7 不同魔芋精粉粘度Table 7 The viscosity of different konjac powder
由表7可知,不同粒徑魔芋精粉粘度具有顯著性差異。相同粒徑條件下,市面魔芋精粉粘度>研磨樣品粘度。同種魔芋精粉粘度先隨粒徑減小而增大,再隨粒徑增大而減小。
粘度是魔芋精粉的重要指標之一,隨著粒徑減小,粘度先緩慢上升后急速下降。其中,市面精粉粘度在60~120目達到最大值,研磨樣品在120~250目區(qū)間達到最大值,皆為中間區(qū)間。60目以下區(qū)間粘度較低,推測由于魔芋精粉中雜質較多,當粒徑減小時,魔芋葡甘露聚糖可能在機械力化學作用下導致分子量下降,從而整個體系流動性減小,進而粘性阻力減小,粘度下降。經球磨機研磨后,魔芋精粉粘度得到有效降低,且隨著魔芋精粉粒徑減小,溶脹時間不斷縮短,溶解性逐漸增大。故更小粒徑的魔芋精粉能更迅速形成凝膠黏附于小腸粘膜,減少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達到降血糖的作用[17,18]。
使用色差儀對魔芋精粉色澤進行測定,結果見表8和表9。
表8 市面精粉白度Table 8 The whiteness of konjac powder in the market
表9 研磨樣品白度Table 9 The whiteness of grinding samples
由表8和表9可知,顆粒明度(L*)隨粒徑減小而逐漸增大。黃藍值(b*)隨粒徑減小而減小,說明顆粒黃度隨粒徑減小而變淺。市面精粉與粗粉碎樣品白度相似,但經球磨機研磨后,明度明顯降低,且黃度增加。
通過本次試驗,改變行星球磨機的研磨時間、進料粒徑、轉速以及球料比得出不同研磨效果,由此得出行星球磨機研磨魔芋精粉的最佳工藝參數(shù),各因素對研磨效果的影響程度是:進料粒徑>球料比>轉速>時間。 根據(jù)正交試驗及驗證試驗,得到最佳研磨工藝參數(shù)為A2B3C3D3,即研磨時間2.5 h,進料粒徑100目,轉速350 r/min,球料比25∶1。在該組合下,98%魔芋精粉能通過120目篩,400目以上可達27%,最高可達600目。市售精粉大多不能通過120目篩,經球磨機研磨所得魔芋精粉粒徑小于市售魔芋精粉。
隨著粒徑減小,魔芋精粉逐漸由棕黃色變?yōu)槿榘咨锥仍黾?,黃度減小,色澤得到有效改善,可提高消費者對魔芋精粉的接受能力。市售魔芋精粉粘度隨粒徑減小呈先緩慢增加后迅速減小的趨勢。經球磨機研磨后,魔芋精粉的粘度顯著降低,即超微粉碎可解決魔芋精粉粘度大、不利于消化的問題。
在一定程度上,隨著粒徑減小,魔芋精粉質量提高,但在生產實踐中,應控制研磨溫度,可嘗試液氮降溫,在研磨結束后,對魔芋精粉再次干燥,降低水分,從而達到提高魔芋精粉質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