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婷方 胡雪平
非小細胞肺癌約占肺癌總發(fā)病率的80%[1],90%以上的非小細胞肺癌需接受化療或將化療作為手術的輔助治療方案[2]。有研究表明[3],化療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緩解率約為40%~50%。對于II期以及可手術的IIIa期患者,術后均應接受含鉑的雙藥輔助化療,可選方案包括長春瑞濱、多西他賽以及吉西他濱等聯(lián)合順鉑或卡鉑,其中吉西他濱聯(lián)合順鉑(GP方案)已經成為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標準方案之一[4]。GP方案的不良反應包括骨髓抑制、胃腸道反應、腎毒性等,其中胃腸道反應包括腹瀉、惡心、厭食等,對于接受GP方案化療的患者,化療相關性腹瀉(CID)的發(fā)生率較高,頻繁性腹瀉常常需要減少化療劑量甚至暫時化療,最終影響腫瘤的治療效果,腹瀉嚴重者甚至會導致電解質平衡紊亂、嚴重脫水,影響循環(huán)功能,甚至威脅患者生命[5]。因此,本研究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化療后發(fā)生CID給予益生菌治療,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腫瘤科接受GP方案化療后發(fā)生CID的97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首次經臨床診斷為非小細胞肺癌的患者,尚未接受放、化療以及手術治療,且在接受化療后出現(xiàn)CID患者;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肺癌發(fā)生消化道轉移;合并阿爾茨海默病、認知障礙以及其他嚴重傳染病,不適宜參與研究者。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48例和對照組49例,觀察組中男23例,女25例;年齡45~68歲,平均(51.8±13.2)歲。對照組中男25例,女24例;年齡44~65歲,平均(50.5±14.1)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化療方案 兩組患者均采用GP方案:吉西他濱1250 mg/m2,第1天和第8天中心靜脈置管滴注;順鉑75 mg/m2,第1天周圍靜脈滴注,21 d為1個周期,共進行4~6個周期。
1.2.2 治療方案 當患者出現(xiàn)CID后,觀察組口服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lián)活菌片,每次2000 mg,每日4000~6000 mg,每日2~3次,溫開水或溫牛奶送服;對照組口服鹽酸洛哌丁胺膠囊,每日4 mg,溫水送服。兩組患者均給予補液、營養(yǎng)支持、維持電解質平衡等對癥支持治療。
1.3 觀察指標 CID治療效果評價標準[6]:好轉,治療72 h內糞便次數(shù)及性狀完全恢復正常;有效,治療72 h內糞便次數(shù)及性狀明顯改善;無效,治療72 h糞便性狀、次數(shù)及全身癥狀均無明顯改善。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等級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W(wǎng)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表1 兩組患者CID治療效果比較(例)
3.1 GP方案的不良反應 CID是腫瘤患者化療中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其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有研究表明CID的發(fā)生被認為是多因素的[7]。首先,化療藥物可引起腸上皮缺失、腸壁表層壞死等腸黏膜急性損傷,導致腸內分泌與吸收功能失衡;其次,化療藥物還會引起胃腸道功能改變,包括腸表面積減少、腸蠕動增加、黏液分泌增加以及酶活性降低[8]。此外,腸道菌群同時也參與了CID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化療藥物的使用可改變胃腸道常駐菌群的數(shù)量以及菌屬種類,引起腸道環(huán)境的變化。另外,化療后導致患者白細胞減少、免疫力下降,也可導致腸道菌群失調,從而引起二重感染,引起腹瀉[9]。因此,盡管CID的發(fā)生發(fā)展機制尚不十分明確,但可以明確CID的發(fā)生是十分復雜的病理過程。
3.2 非小細胞肺癌化療后CID的治療 目前以控制癥狀為主,常規(guī)的治療藥物為鹽酸洛哌丁胺,該藥物可抑制胃腸道平滑肌收縮、減少腸蠕動,還可延長食物在小腸停留時間,促進水與電解質的吸收,具有較明確的止瀉作用[10]。但是從CID的發(fā)病機制來看,鹽酸洛哌丁胺只能夠緩解腹瀉癥狀,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腸上皮損傷、易感染狀態(tài)以及腸道菌群失調[11]。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lián)活菌片為復方制劑,包括長型雙歧桿菌、保加利亞乳桿菌和嗜熱鏈球菌,通過給予CID患者益生菌,能夠保持腸道菌群平衡,抑制有害菌屬以及病原微生物增長,從而改善腹瀉癥狀[10,12]。并且,益生菌能夠激活免疫細胞介導的炎癥因子分泌,從而增強患者腸道的免疫力,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化療導致的腸道損傷,因此能夠發(fā)揮治療CID的作用[13-1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P<0.05),表明益生菌對CID患者能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臨床上對于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方案中,化療是一種重要的治療手段,但化療的副作用不容忽視,尤其是CID的發(fā)生,若不能很好的緩解,將直接影響化療效果甚至威脅患者生命。在護理工作中,我們通過對本科室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化療后發(fā)生CID應用益生菌治療,取得了良好效果,對今后的臨床與護理工作起到參考作用,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