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洪衛(wèi)
[摘 要] 以犧牲環(huán)境為代價發(fā)展經濟會導致生態(tài)事故頻發(fā),嚴重威脅著我國森林資源的發(fā)展。為了扭轉這一局面,國家采取了退耕還林措施,而森林撫育是其中的重要內容。森林撫育不僅可以提升植被覆蓋率,還能維護我國生態(tài)安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诖?,本文分析當前退耕還林工程中森林撫育管理存在的不足之處,并給出相關建議,提出森林撫育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 退耕還林;森林撫育;管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 S75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17-73-2
當前,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給我國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了嚴重破壞,為此,國家出臺了相關政策,并采取了退耕還林措施,以保護岌岌可危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但當前,人們的森林撫育意識淡薄,沒有健全的撫育管理制度,影響了退耕還林工作的開展。而要想將退耕還林工作落到實處,發(fā)揮其重要作用,就要做好森林撫育工作。基于此,下文分析當前退耕還林工程中森林撫育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并給出相關建議,提出森林撫育的具體措施。
1 退耕還林工程中森林撫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縱觀當前的森林撫育工作發(fā)現(xiàn),退耕農戶沒有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因而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很多退耕農戶對森林撫育的理解過于片面化,只注重林地培育工作,沒有樹立正確的采伐觀念。退耕還林工程中森林撫育管理的重要目標是提高木材產量,但部分人員為了追求短暫的效果,忽視了對林地的科學管理,嚴重違背了森林撫育的初衷。
我國地域遼闊,不同地區(qū)的森林因氣候、地域等不同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給森林撫育工作的開展提出了具體的要求。當前,我國的森林撫育工作還處于初步階段,并沒有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工作的開展多依靠老一輩工作人員的經驗,不同地區(qū)森林撫育的質量不同。在森林撫育資金上,各地區(qū)政策不同,資金投入力度也存在差別,部分地區(qū)資金投入較少,森林撫育工作無法順利開展;部分地區(qū)在撫育前期投入大量資金,但在短期內沒有獲得收益,就降低了資金投入。此外,部分地區(qū)并沒有科學劃分林區(qū),特別是沒有明確劃分商業(yè)林和公益林,忽視了對公益林的管理,嚴重威脅了生態(tài)平衡,影響了森林的持續(xù)發(fā)展。
2 做好森林撫育工作的建議
科學合理采伐、科學調整林分密度才能保證森林的質量,才能促進林木正常生長。做好森林撫育工作,應做到以下3方面。第一,加強認識,健全相關政策。加大森林撫育重要性的宣傳力度,強化人們的思想認識,樹立造林管理并重的思想,同時將森林質量標準納入當?shù)卣笜酥?。除此以外,建立森林經營工作管理制度,將撫育工作落到實處。第二,增加森林經營投入。為了促使森林撫育工作有效開展,我國很多省份都取消了育林基金,減消了林農的負擔。在此基礎上,還應加大對森林經營的投入,保證森林經營的多元化發(fā)展,如加大資金支持力度,按照糧農補貼的形式對林農進行直補,鼓舞他們將其應用到提升森林質量中來,以加大對幼林的撫育力度,積極改造低價林。此外,政府要制定和出臺相關措施,為森林撫育吸引更多的資金,促進工作順利進行。第三,做好工作人員的培訓工作。森林撫育是一項專業(yè)性、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因此必須保障工作人員的專業(yè)技術水平。所以,在開展森林撫育工作之前,要對工作人員進行科學培訓,培訓之后還要對其進行考核,通過者方可開展工作[1-3]。
3 森林撫育措施
森林撫育又稱林分撫育,是指從造林到成熟的森林培育過程中,為保證幼林成活、促進林木生長、改善林木組成和品質以及提高森林生產率所采取的各項措施,包括除草、松土、間作、施肥、灌溉、排水、去藤、修枝、撫育采伐和栽植下木等工作。
3.1 林地撫育
林地撫育包含施肥、灌溉和排水等工作。退耕還林中的林指的是防護林,其面積廣、工作任務重,一般采取粗放式管理的方式,依靠林地的自我修復功能進行撫育。從技術層面來看,從造林到成林都必須做好施肥、灌溉和排水等工作。實施退耕還林措施的地區(qū)多是水土流失嚴重、鹽堿化等無法耕種的陡坡,林地土壤大多養(yǎng)分不足,難以滿足林木對水肥的需求,所以在林地撫育工作中一定要做好施肥和灌溉工作,保障林木正常生長。
3.1.1 林地施肥。在施肥過程中,要從林木自身特點出發(fā),以長效肥為主。施肥量要根據(jù)林木的長勢、土壤養(yǎng)分含量來確定。但林木對養(yǎng)分的需求和自身的吸收存在很大差別,加之林木還將自身養(yǎng)分以落葉、枯木等形式歸還給土壤,這就加大了施肥的難度。在我國造林過程中,主要樹種有機肥施用量也有一定標準:一棵楊樹需要的硫酸銨施用量為100~200 g;每株落葉松對氮肥的需求量為150 g,磷肥需求量為100 g,鉀肥需求量為25 g。造林過程中施肥可以促進苗木生長,一般直接將肥料施入栽植穴即可。在林木生長過程中施肥一定要注意將肥料均勻撒在種植行行間開的溝內,深度為20~30 cm。成林郁閉后進行施肥可以使林木生長茂盛,加快有機質分解。一般施肥有一定時間限制,最好在每年5—6月完成[4]。
3.1.2 林地灌溉和排水。在造林和林木生長期間,合理進行人工灌溉可以提升林木成活率,保持林地空氣濕度,優(yōu)化土壤結構。但是,林地所處位置多在山丘地帶,加之各種因素的影響,人工灌溉并不普遍。對于林地的排水,林地所處位置多為陡坡,積水情況很少見。
3.2 林木撫育
3.2.1 除草、割灌作業(yè)。在幼林撫育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項工作便是松土除草。松土能夠優(yōu)化土壤結構,增強微生物活性。除草就是割除雜草,保證林木對水肥的正常吸收。但是要注意,松土除草等作業(yè)一定要把握好深度,一般為5~10 cm,以保證苗木正常生長。松土除草工作可以在同一時間開展,水分充足的地方只需要完成除草工作即可。松土除草工作一般持續(xù)到幼林郁閉時期,時間周期為3~7年。該項作業(yè)開展次數(shù)為前2年進行兩三次除草和割灌工作,第3~5年可以縮減至一兩次。除草、割灌作業(yè)最好選擇在6—8月進行[5]。
3.2.2 撫育采伐。撫育采伐的目的是滿足林木的生長需求,提升林木整體質量,建立科學的林木結構。撫育采伐的時間一般在林郁閉后至成林前。
3.2.3 透光撫育。透光撫育主要應用于幼齡林中,是為了保障林木的光照,將影響林木生長的闊葉樹和灌木采伐掉,以加快林木成林。
3.2.4 生長撫育。生長撫育主要應用于中齡林中,當林分密度大、生長量不斷下降、四五級林木占整片林區(qū)的30%以上且冠高比在1∶3時就要采取撫育工作。其主要目的就是給林木生長構建一個光照充足、營養(yǎng)成分充足的生長空間。
3.2.5 生態(tài)疏伐。生態(tài)疏伐這一撫育措施主要是針對坡度在25°以下、土層厚的中齡林。先將林木進行有效劃分,之后進行分組,主林層和次林層在滿足光照要求前提下分為優(yōu)良木、有益木和有害木,要將優(yōu)良木和有益木保留下來。
3.2.6 撫育作業(yè)強度。撫育作業(yè)強度的確定要能滿足提高林分穩(wěn)定性、保障林木質量、為林木營造充足的養(yǎng)分空間。
3.2.7 林木修剪。在林木生長過程中,要根據(jù)林木的長勢,及時將干枯枝、病蟲枝、重疊枝、過密枝疏除,以提升樹木的美觀度,為林木生長營造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林木修剪一般在晚秋和早春進行,因為此時樹液不再流動,修剪工作不會對林木造成影響。修枝強度要根據(jù)林區(qū)內的樹種和樹齡等來考量。
3.3 低價林改造
低價林改造要根據(jù)低價林產生的原因采取相應的解決方法,大體可以分為以下4種。第一,造林樹種選擇不當。造林地區(qū)無法滿足樹種對立地條件的要求,導致林木生長緩慢。其原因在于沒有實地考查土壤結構,沒有選擇合適的樹種,導致苗木質量低下。對于此類低價林,通常采取更換樹種重新造林的方式改造。第二,整地粗放,栽植技術不當。在整地過程中并沒有將雜木根系清除,而且松土面積小,影響了林木的正常生長。改造此類林木,可調整土壤結構,做好松土、除草等工作,以促進林木的生長。第三,林木保存率太低。林木保存率低導致林木沒有抵御外部干擾的能力。改造辦法就是做好補植以及后期的管理工作。第四,缺少撫育或管理不當。在苗木栽植好以后,管理模式粗放,導致苗木損壞。改造方法是加大施肥量或封山育林[6]。
4 結語
退耕還林不僅能優(yōu)化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而且能有效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對我國經濟發(fā)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退耕還林工作的重點在于森林撫育管理,因此必須認識到森林撫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做好森林撫育管理工作,以促進林業(yè)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洪超,陳靜.退耕還林工程森林撫育措施探討[J].現(xiàn)代園藝,2015(5):111-112.
[2]劉海林.退耕還林工程中的森林撫育措施探討[J].科技致富向導,2011(11):338.
[3]蔡士斌,高士義.退耕還林工程中的森林撫育措施探討[J].科學育財富,2013(8):307.
[4]彭益啟.退耕還林工程森林撫育措施探討[J].中國西部,2017(9):2.
[5]由麗新.退耕還林工程森林撫育措施新探[J].農村實用技術,2019(4):88-89.
[6]王云勛.探討退耕還林工程森林撫育措施[J].農家參謀,2017(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