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朗
李子柒,一位古風美食博主,一位微博簽約自媒體人,短短三四年間便沖上熱搜榜,爆紅海內外。其制作的視頻累計播放量近40億次,在全網(wǎng)斬獲粉絲近5000萬,海外粉絲達900萬。在贊嘆、感慨之余,有必要認真思考,她有哪些過人之處,讓她能從默默無聞到名揚四海?肩負傳播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的宣傳、文化、外事和媒體等,又可以向她學習、借鑒哪些寶貴經(jīng)驗?
其一,熱愛生活,熱愛文化。央視評論李子柒火遍全球的原因是,愛生活、愛家鄉(xiāng)、愛文化。李子柒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純天然的美食以及古樸的生活方式是我這一生的追求。”緣于中國人自古就渴望回歸閑適田園的追求,她從城市向山村“逆行”,過上慢節(jié)奏但富有詩意的生活。更難能可貴的是,她不僅對自身文化高度認同、肯定并堅守,用自己的努力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變成可感可觸的生活方式,而且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將其向世界傳播。
古人說,相由心生,指一個人看到的事物,或者對事物的理解、解釋、觀感,由他的內心決定。學習李子柒,就應該實事求是,熱情謳歌泱泱中華富饒豐盈的物產、詩畫般的自然風光、燦若星河的英雄先賢、浩如煙海的文學藝術,充分展現(xiàn)中國人的生活美學,探求詩和遠方的真實存在。
其二,把握需求,營造“氣場”。李子柒洞悉人們的內心世界,把鏡頭對準青山綠水、鄉(xiāng)土民居、雞鴨狗貓,以及純粹、簡單的田園生活,帶著濃烈煙火氣、令人垂涎的傳統(tǒng)美食制作等,觸發(fā)了生活節(jié)奏快、工作壓力大的城里人夢回桃源,過上返璞歸真農耕生活的渴望,撥動了全球萬千粉絲的心弦。伊朗、巴西、俄羅斯、美國等不同國度的觀眾,在津津有味地享受其中樂趣的同時,毫不吝嗇地表達出對李子柒的喜愛和對她展現(xiàn)的中國生活的向往。
有學者認為,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注意力是稀缺資源,要想把人們的視線從紛繁復雜的信息中爭奪過來,從大眾的需求入手是最關鍵的步驟。李子柒的成功告訴我們,媒體必須從讀者、聽眾的視角出發(fā),關注、報道百姓關心的事物和問題,才能展現(xiàn)獨特的傳播魅力,收獲預期的效果。
其三,不辭辛勞,業(yè)精于勤。李子柒6歲喪父,迫于生計,從小學做手工、腌臘肉、修橋梁,春耕夏種、炒茶煮酒……無所不能。她的視頻能獨樹一幟,不靠高深的講解,而靠強大的動手能力,從制作藕粉、釀造醬油,到筆墨紙硯、活字印刷等絕活都能親力親為。蘭州拉面、活字印刷等先前不曾掌握的手藝,她千里拜師,一學數(shù)月,把傳統(tǒng)工藝、非遺文化的制作過程掰開了、揉碎了,再從容不迫、游刃有余地向世界展現(xiàn)對家鄉(xiāng)、對文化的愛。這樣做費時費力,有些視頻一拍就是八九個月,但可看性強,關注度高,只有11分鐘的制墨視頻,觀眾超過1億。如此一以當十,積銖累寸,如今累計發(fā)布視頻已達百余條。
同她耐得住寂寞、從容不迫、慢中出細活相比,我們通常任務緊迫,只能盡快完成。我們應該學習她那種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避免急功近利、囫圇吞棗,對創(chuàng)作的產品精雕細琢,力求達到最佳效果,把中國故事講得引人入勝。
其四,增強本領,改進手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李子柒擺過地攤,開過淘寶店,均未成功,通過品質過硬的現(xiàn)代化手段,自導自演“土”到家的古風視頻卻意外地火了,而且影響力不斷擴大。比如,在受到《人民日報》、央視等主流媒體力挺后,引發(fā)熱議和推動,竟使她所屬的網(wǎng)紅社交電商上市公司的股價一路飆升,連續(xù)漲停。
著名畫家陳克永說過,“畫畫要不擇手段”。不擇手段實際上是指選擇能產生最佳效果的手段。講好中國故事,需要尊重傳播規(guī)律,找到符合現(xiàn)代人接受心理的宣傳手段,不僅在題材選擇、立意深化、寫作技巧、編排手法、傳播方式等方面標新立異,還應該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等最新傳播手段放大賦能,讓傳統(tǒng)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fā)展,使自己的宣傳品傳播得更快、更廣、更有效果,將多彩的中國推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