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乾嘉駢序的抒情成就及其駢文史意義

        2020-07-24 03:30:04呂雙偉
        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4期
        關鍵詞:駢文

        呂雙偉

        乾嘉駢序的抒情成就及其駢文史意義

        呂雙偉

        (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湖南長沙,410081)

        清代是駢文的復興期,其中以乾嘉時代成就最高。經過歐、蘇主導的宋代古文運動,直到晚明,駢文主要運用在詔誥、表啟等公牘性的“四六”上,范圍較為狹窄。清初的序文已多使用駢體,乾嘉時駢體范圍大為拓展,序、記、論、賦等都大量使用。其中,駢序不僅數(shù)量最多,而且在抒情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無論是贈序、宴序,還是詩文序、圖序,整體上都偏于“以詩為文”,且具有情感真摯、以悲為主、融入自我、意境深遠等特征。這不僅發(fā)展了六朝及初唐駢文的抒情傳統(tǒng),改變了自宋以來公牘性駢文情感虛浮的歷史,也是清代駢文復興的重要體現(xiàn),提升了清代駢文的審美性。

        乾嘉;駢序;抒情

        清代是中國古代駢文的總結期,在理論和創(chuàng)作上都取得了重要成就。馬積高先生從體裁的角度肯定清代駢文的復興,“清朝一些駢文家既有意與古文家爭席乃至爭文統(tǒng),凡六朝已用駢體來寫的體裁固然用駢體來寫;唐宋古文家所開拓的文章領域,他們也試圖用駢體來寫”[1](109)。這種復興,主要體現(xiàn)在乾嘉時期。這一時期,駢文體裁多樣,名家輩出,廟堂公牘、交際應酬和抒情遣興的各類駢體爭相綻放,胡天游、孔廣森、袁枚、邵齊燾、汪中、洪亮吉、孫星衍等共時興起,各類文體幾乎都可用駢體創(chuàng)作且取得了杰出成就。如游記自柳宗元大力書寫以后,歷代多用散體,但清代駢體游記成就十分突出[2](82?87)。

        在清初陳維崧、吳綺等駢文名家開拓的基礎上,乾嘉駢文家追求對各類駢體的創(chuàng)新。其中,駢序的成就十分突出。駢序的文學性遠勝其交際性,能深入反映作者的情感波瀾和內心世界。正如莫道才先生所言,“綜觀詩序、宴序、贈序、游序各體駢文,較之于駢賦,更重抒情、議論,更見心態(tài)之展露,是最有欣賞價值的駢文之一。”[3](191)確實,在乾嘉各體駢文中,駢序的藝術成就當名列前茅。當時的駢文別集或總集,多收錄序、書、記、表和碑等,序文一般最多。學術界對于乾嘉駢文的研究,多聚焦于理論批評及對袁枚、洪亮吉、汪中等人的個案分析,從體類上來專門探討的論著尚未出現(xiàn)。本文擬對乾嘉駢序的抒情成就及其駢文史意義加以探討。

        一、駢體序文的源流與類別

        古代各類文章,都可用駢體或散體來書寫,駢散的區(qū)別主要在于文章句式是否駢儷化。駢體、散體既具有語體性質,又具有文體功能。序文既有駢體也有散體,兩者的淵源一致,但發(fā)展的階段性特征不同。

        “序”或作“敘”,最初是放在書籍或單篇文章前(個別在后)的文字,具有對“母體”的依附性特征。民初張相《古今文綜·評文》在總結前人論述的基礎上指出:“《說文》:‘序為東西墻,敘為次第。’假‘序’為‘敘’,經傳已舊?!颉扔枴w’,義資?繹;又訓‘次第’,意在敷 陳?!盵4](163)明代徐師曾《文體明辨·序》指出“序”的內涵是“言其善敘事理、次第有序,若絲之緒也。又謂之大序,則對小序而言也。其為體有二:一曰議論,二曰敘事”[5](135)??梢?,“序”體的最初意義,就是次第有序地敘述對象內容,主要采用議論或敘事的方式。序體產生時間很早,始于《詩大序》。該序對六義、風雅之變、二南王化之源作了評論。清代姚鼐從古文辭的角度,將“序”分為“序跋”與“贈序”兩大類。對于序跋,姚鼐從經、子、史的角度來推源溯流,認為孔子所作的《系辭》《說卦》《文言》《序卦》《雜卦》等,內容是推論《易》本原,廣大其義,雖無序名但有其實;《詩經》《尚書》才有“序”,《儀禮》篇后則有“記”,這些屬于儒家經典。諸子或自序其意,或弟子作序,如《莊子·天下篇》《荀子》末篇就是;史傳中序體不可勝錄,以司馬遷、歐陽修編撰史書中的“表、志、序、論數(shù)首,序之最工者也”[6](3)。由此可見,姚鼐對于古文中的序體并不拘泥于命名,而是以文章的內容為主要判斷標準,故經書之記、子書的末篇、史書中的表、志、論都被視為序體。但由于序文的依附性特征,導致文體出現(xiàn)雖早,但在魏晉南北朝的文章著作中,多被忽視,很少得到關注。

        從駢體的角度來說,漢代序文雖有偶句,但畢竟數(shù)量不多,作者的偶對意識也不明顯。魏晉之際,文章駢化程度加強,駢文正式形成,序的駢儷化越來越深,如陸機的《豪士賦序》。宋齊梁陳時代,駢文走向成熟,顏延年、王融所寫同名的《三月三日曲水詩序》、蕭統(tǒng)的《文選序》、徐陵的《玉臺新詠序》、庾信的《哀江南賦序》代表了駢序從句式整齊到對偶工整且多用四六隔對的演進過程。隋唐駢序發(fā)達,特別是初唐四杰所作,量多質優(yōu),《滕王閣序》《樂府詩序》等都堪稱名篇。中唐韓柳古文運動以后,駢序創(chuàng)作受到打擊。晚唐駢文復興,駢序又較為流行,直到歐陽修、蘇軾倡導古文運動后,序多用散體,駢序走向衰微。直到晚明,散體序都比駢體序多且成就高。晚明以前,駢文理論與批評的滯后,有關駢序的批評很少。隨著晚明四六選本的興起,才有王志堅(1576—1633)對駢序加以專門分類。其編選的《四六法?!?,將“序”分類為詩文序、宴集序和贈別序,但沒有詳細闡釋。乾隆后期,孫梅(1739—1790)在《四六叢話》中對駢序加以專論,指出“序”與“論”不同;又將駢體“序”分為文集序、宴集序和贈別序三類,重點突出文集序的發(fā)展簡史與代表作。有曰:

        文集之有序也,自元晏(賈謐)噓揚,三都紙貴。厥后昭明感于五柳,義等式廬;滕王美彼蘭成,榮同置醴。而彥升(任昉)述文憲之作,既大類頌文;載之弁宣公之言,又全成傳體?!队衽_新詠》,其徐集之壓卷乎!美意泉流,佳言玉屑。其爛熳也若蛟蜃之噓云,其鮮新也如蘭苕之集翠。洵足仰苞前哲,俯范來茲矣!《會昌一品集序》,詞沿唐季,氣軼漢京。義山灑秾芳而削稿于前,滎陽奮健翰而竄定于后。等百谷之上善,若兩驥之爭驅。固稟古序之規(guī)模,亦昭后學以觀止也。若乃《蘭亭》志流觴曲水之娛,《滕閣》標紫電青霜之警,此宴集序之始也。悲哉秋之為氣,黯然別之銷魂,此贈別序之始也。[7](399?400)

        二、乾嘉駢序的悲情特征

        乾嘉時代,文士交流頻繁,普遍熱衷風雅和推崇學問。經過清初近一百年的積累,加上古代文學和文化的長久熏染,此時博雅多才而又重情重義的文士眾多。在官僚體制和政府機構人員相對穩(wěn)定的現(xiàn)實中,在學而優(yōu)則仕、人人以走仕途經濟為唯一出路的社會背景之下,隨著乾隆時代人口的急劇增長,科舉錄取比例越來越小,仕途發(fā)展的機會也越來越少。競爭更加激烈,絕大部分文人都是沉淪下僚,一生功業(yè)無成。乾嘉時代對考據(jù)學的重視,導致精通考據(jù)的儒者往往更容易考取進士,獲得發(fā)展。整體上輕視辭章的社會思潮,導致才華橫溢的文人常常是懷才不遇的失意者。這些文人的悲哀和不平,往往通過贈別序,通過對朋友的鼓勵與安慰來表達自己坎壈失意的悲憤和壯志難酬的抑郁。

        邵齊燾(1718—1769)是乾隆時代轉變駢文風氣的先驅人物,是以清新纖麗著稱的常州駢文群體的首創(chuàng)者。他是乾嘉駢文名家洪亮吉和孫星衍的授業(yè)恩師,愛慕晉宋以來的辭章(主要是駢文)之美,倡導并踐行“于綺藻豐縟之中,存簡質清剛之質”的晉宋駢體。其駢體贈序精于描寫,善于抒情,用典精煉,意味雋永?!端忘S生漢鏞往徽州詩序》為送別其常州龍城書院的學生黃景仁而作。乾隆時代的黃景仁(1749—1783),具有李白之才華與風度,可惜生不逢時,身處崇尚考據(jù)的時代,其文學才華沒有使他走上仕途,建功立業(yè)。他一生貧病交加,35歲就英年早逝。為了生計和孝養(yǎng)父母,他不得不違背性愛丘山的本性,離家去徽州求食,“事迫饑驅,義兼負米。情篤知惠,性愛巖壑。粵以首夏,忽乎將行”[9](78)。邵齊燾于情難舍,于理當從,遂寫詩作序以送別。其敘離別之情,狀路途之景曰:“方欣起予,遽慨離群。目極長衢,心馳遐路。垂楊濯濯,落絮縈愁;芳草芊芊,成茵藉恨。谷禽睍睆,求友相鳴;津樹扶疏,落帆何處?西陵浙水,知有遇風之詩;漁浦桐廬,曾無維舟之待。新知生別,悲樂萃于一時;病骨空囊,芳懷極于千里。”寫景凄涼,用典深婉,情景交融,風格沉郁。如“谷禽睍睆,求友相鳴”化用《詩·邶風·凱風》“睍睆黃鳥,載好其音”和《詩經·小雅·伐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新知生別,悲樂萃于一時”化用《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借用陳典,融化生新,表達深沉的離別之悲。其《送顧古湫(鎮(zhèn))同年之荊南序》同樣是贈別序,開篇化用江淹《別賦》概括羈旅離別之不得已,接著推舉顧鎮(zhèn)為一時之杰,敘述其偃蹇京都的處境,交待其跟隨幕主,遠適荊南的時間,再正面描摹遠行之路與餞別之悲:

        月明千里,蟲吟四壁。風篁凄而軒序涼,煙嵐清而林野肅。寒蟬抱樹,驚征客之秋心;候雁銜蘆,極愁人之遠望。指涂衡霍,擊汰沅湘。杜汀蘭畹,正則之所行吟;陶牧昭邱,仲宣之所游目。涉彼迥路,謝此倫好。離筵召悲,別景加促。執(zhí)手一去,填膺百憂。于是如蘭舊侶,傾蓋新知,并為歌詩,以慰行役。昌黎之留東野(孟郊),有愿為云;休文之別安成(范岫),還期識路。[9](10)

        景物清苦,典事凄寒,別情深沉,情景交融,能讓讀者悲從中來,感同身受。雖然句式工整,都是單句對或四六、六四隔句對,但文氣流暢,文意清晰,堪稱駢序中的佳作。典故都與荊州 有關,運用恰當,豐富了文本的意蘊空間;又能以簡馭繁,點到為止,給讀者留下充分的想象 空間。張壽榮評該文曰:“極凄婉,極駘宕,語語矜煉而出,盡態(tài)絕研,無限風致,乃名手擅場處?!盵10](卷五)王先謙論“贈序”曰:“以言贈人,荀子比之金珠;擇言而進,魯侯以侑觴酒。洎乎唐世,乃有序文。發(fā)攄今情,敦勉古義,斯朋友之達道也。”[11](14)抒發(fā)今情,勉以古義,為送別序的要求,該文就是典型代表。邵齊燾善為駢文,意欲矯陳維崧、吳綺、章藻功三家之失。其駢文以氣格排奡、色澤斑駁為宗,擺脫了多用四六隔對導致的凝滯之弊。鄭虎文在其墓志銘中曰:“其學于古也,涵而揉之,去故遺跡,咀含浸淫,滲漉衍溢,乃大昌于辭,而惟自其己出。今古駢散,殊體詭制,道通為一,涉筆失音,金玉咳唾,造次以之,允蹈維則,班范潘陸,斯文未墜。”[9](2)

        乾嘉文士交游廣泛,雅集眾多。不管是地方大員中的幕府宴集,還是文人學士自發(fā)組織的私人聚會,受傳統(tǒng)習慣與個人情致影響,宴集詩文自然而生。而駢體為文更能烘托宴會場面,鋪陳主體的悲歡心情,也更能展示作者的巧思才情,展示一種莊重典雅的儀式感,因此,駢體宴集序較多,甚至超過散體序。同時,千古名文如王勃的《滕王閣序》、李白的《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等都是駢體寫成;加上乾隆時代一些文士卑視古文,愛好駢文,宴集場合是展示自己才華與文學傾向的最好機會之一,因此使用駢體就較為常見了??讖V森(1751—1786)是乾隆時代的駢文與漢學名家。他有駢序多篇,宴集序有《壬辰九月陶然亭宴集序》《丁酉八月陶然亭宴集序》。陶然亭為京師勝地,為佳日慶賀、祖餞送別和宴集聚會之所,士大夫比之為東晉周顗對泣之新亭,王羲之修禊之蘭亭??讖V森的兩序分別寫于1772年和1777年。前篇為1772年九月同年進士聚會陶然亭而寫,由登高遠眺之歡快、秋景描寫和感嘆離別漂泊之苦三部分組成。全文篇幅不長,情文并茂,“時則令節(jié)初過,積陰乍霽。躡足層閣,極目平原。黃鞠散蕊,丹楓若瓊,南窗面城,西檻列岫。桃簟既敷,松醪更酌。鉤覆以為觴政,壺奕以佐清談。蓋稱一時之盛,竟日之樂也。嗟乎,一同霓詠,再變暄萋,舊雨已睽,晨星易落。江南風雪,地下參商?;蛩荚揭詺w來,有報羅而大去。觥籌左右,今茲曲水之歌;車馬東西,他日渭云之感。能無雅唱,尚望繼聲。仆學遜懷 蛟,名陪題雁,不工韻語,謬備序言。但披滕王閣之文,觿年終愧;倘比金谷園之罰,斗酒奚辭?”[12](383?384)寫景精煉而自然,敘事、議論用典而稍顯晦澀,結尾自謙才學不如董仲舒,不工于詩,聊作《滕王閣序》之類的駢體文罷了。丁酉八月的陶然亭宴集,由剛封侯的“通政王公”發(fā)起,參加者大部分為京城應試者。該文主要鋪敘了王公的軍旅幕府生活和文字經歷,雖典故多,對偶工,但氣勢昂揚,意氣風發(fā),頗見躊躇滿志之感。[12](384)阮元(1764—1849)的《蘭亭秋禊詩序》同樣堪稱清代駢體宴集序的代表。嘉慶二年(1797)八月上巳,時任浙江學政的阮元,仕途順利,意氣風發(fā),與親戚朋友及弟子宴集蘭亭。該文對偶工整,抗墜有聲。首先以如椽之筆追述東晉南渡,瑯琊王氏大族隨之南遷江東、崇尚玄學而不能忘情的背景,“在昔典午中移,啟江東之云岫;瑯邪南徙,持吳會之風流。山林之秘競呈,觴詠之情咸盛。雖悟老、莊之旨,猶切彭觴之悲。豈非神州不復,易興陸沈之嘆;中年已往,莫釋哀樂之懷。鐘情既深,發(fā)筆斯暢。是以林表孤亭,結山陰之幽契;定武片石,傳永和之逸軌矣”。東晉世家大族雖推崇玄學,號稱通達生死,等觀榮辱,但神州陸沉之嘆,年壽不永之悲終難避免。用情既深,為文則暢。阮元也不例外,在紹興蘭亭慷慨悲歌:

        再揚曲水之波,展修秋禊之禮。浴沂溯典,本無間于春風;采蘭賦詩,實有異于溱水。是時清風未戒,白云午晴,幽谷屢轉,重山爭峻。發(fā)崇巖之桂氣,起秀麓之松嵐?;叵硬?,緬陳跡于古人;爽籟入懷,屬高情于天表。夫倦心既往者,撫韶景而亦悲;撰志詠歸者,臨蕭節(jié)而彌適。況今朝野殷闐,敬修名教;吾輩游歷,皆在壯年。白駒未縶,動空谷之雕輪;旅燕群飛,集江湖之素羽。振翰無采,雖愧元長之才;侍晏承恩,曾效廣微之對。良會已洽,清吟紛來。內錄賓客戚黨之詩,外納僚屬生徒所詠。凡有作者,皆著 于篇。[13](736)

        和王羲之蘭亭宴集時間為三月三日不同,此次宴集為秋天八月上巳。此時的阮元,少年得志,仕途順利,然而,“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shù)”,他同樣擺脫不了深沉的感傷之情。

        三、乾嘉駢序的自我書寫

        詩文別集序是乾嘉駢體序文中的大宗。大部分駢文家借為他人文集作序,表達自己的思想,重視自我書寫是其典型特征。詩、詞、駢文、古文別集及理論專著的序跋,都可用駢體來寫;在駢文家的交游圈子中,更喜歡用駢體作序。如邵齊燾《佩蘭詩草序》、劉星煒《倪溫陵都督詩集序》、吳錫麒《張花農床山堂詩集序》《陳雪廬詞序》《曾盱江靜香齋遺詩序》、彭兆蓀《紅蕙山房倡和詩序》《陳靄人詩序》、樂鈞《郭頻伽邗上云萍續(xù)集序》、方履篯《蘭石斎駢體文序》、郭麐《彭湘涵小謨觴館集序》、阮元《四六叢話后序》等。

        詩文著述的駢體序,同樣與散體序重在說理、議論和敘事不同,更加偏重抒情與言志。吳錫麒(1746—1818)《曾盱江靜香齋遺詩序》為其友人曾燠父親的遺詩而作。開篇交代曾燠在“窮谷日短,孤檐雪深,薄酒不醺,凍弦易折,哀禽愴夫故侶,潛鱗損其素書,陰寒中人,抑郁誰語”的時候登門造訪,請謁為序。接著敘述讀后“意喻于獨欣而情感乎均戚”,以王戎經過黃公壚,想起亡友嵇康、阮籍,向秀過山陽舊居,聽到鄰人吹笛,想起嵇康、呂安起興,引到對兩人密切交往的回憶及痛失斯人的悲傷:

        竹林游歇,尚識黃公之壚;山陽室空,更咽鄰人之笛。引聲欲泣,覆卷而思。方余與盱江釋褐中歲,注名木天,賃屋亦望衡而居,無日隔同年之面。只雞之近,局訂之立,談狡兔之千毫,禿于坐詠。刻燭自律,申旦忘疲。月流有聲,花淡如影。余謂此樂當令常繼,君乃憮然微若有感。南皮高會,每念乎元瑜;東海仙龕,已迎乎白傅。雙旌千里,一別三生。嗚呼痛哉!夫鐘期歿而伯牙輟弦,惠施死而莊子寢說。痛知音之不作,悲冥契之既逝。然而神明可接,慧性難磨,故椒 蘭之芳,因委灰而彌烈;牛斗之氣,雖埋劍而 亦明。[14](624)

        不必諱言的是,有的駢體序跋一味吹捧夸飾,鋪陳對偶,運用典故,對作序者來說,完成一次才學展示;對讀者而言,內容浮華空洞,華而不實,真實性和情感性不強。但乾嘉駢體序跋多情文相生,真情搖曳,感慨興亡,哀傷淪落。洪亮吉(1746—1809)《蔣清容先生〈冬青樹〉樂府序》堪為代表。該文以蔣士銓《冬青樹》戲曲為序,嗚咽激昂,感人至深。開頭一段曰:“蓋聲何哀怨,杜鵑為望帝之魂;變亦蒼皇,猿鶴盡從軍之侶。遇金人于灞上,能言茂陵;值銅駝于棘中,誰知典午?又況南遷烽火,北狩軒輿。言乎締造,則東南置尉,拓疆無劉濞之雄;及此淪胥,則五百從亡,歸骨少田橫之島。嗟乎!江山半壁,非仙人劫外之棊;金粉六朝,盡才子傷心之賦。今之作者,意在斯乎?”以傷感哀怨、國破家亡之典故起興,直指元初唐鈺偷葬被楊璉真迦掘墓而出的宋朝皇帝白骨,但又不說破,讓讀者沉浸在傷感氛圍中。又以歷代帝王陵墓被毀,但從來沒有像宋帝白骨被拋棄荒野來對比,更增亡國之悲:

        更加令人悲痛的是,被拋棄的宋帝白骨,竟然由隱逸之士唐鈺冒險偷葬,“至于掩骼之仁,出自采薇之士。問中興之顯運,荒土數(shù)抔;慨六葉之承華,冬青一樹。即逸黎之感慨,何補于在天之沉痛也哉!”[15](316?317)簪纓世家何在?官僚縉紳何在?無限感慨,蘊藏其中。其《傷知己賦序》同樣悲愴動人,“悲哉!無金石不流之質,有蒲柳始謝之姿。犬馬之齒,過齊太尉之生年;羈旅之期,逾晉文公之在外。接于書者,希逢舊識;覿于夢者,歡若平生。以是而思,伊其戚矣?!f事迫于窮冬,萬憂生于長夜。秦聲揚,不能激已阻之氣;魯酒薄,不能消未來之憂。叢臺有霜,殘月無影,鄰笛起于東西,鄰雞鳴于子亥。嗟乎!回風美人之曲,楚臣殉之以身;鐘鳴落葉之操,帝子繼之以泣。大地搏搏,非以載愁;惟天穹穹,豈云可問?”[15](287?288)窮愁孤苦之境,物是人非之感,流貫于駢偶的句式中,排山倒海般涌來,感人至深。

        嗟乎!此特安石之碎金,相如之玉屑耳。南都一賦,豈盡生平?北海萬言,未陳梗概。覓三旬之余響,郢歌已遙;覽千仞之德輝,風飛不復。然而杼軸物表,氣韻天成,俊不害窕,縟而有則。袁陽源鸚鵡之篇,推為獨秀;王元禮芍藥之賦,傳于少時。不可見其洪輝之未泯,超步之難蹤乎?吾久隳落,文質靡歸,斷金往契,咸罹貧瘁。卓爾之志將廢,斐然之作無聞。校崔生海岱之記,差類徐寅;述衛(wèi)恒汲冢之書,慚非束皙。潁川斗酒,微聞十字之吟;蜀郡元文,聊證千秋之業(yè)。輟斤絕軫,輒復自傷。執(zhí)簡悲來,泫然而已。[19](521)

        瞿兌之指出,“尋常的見解,必以為論說一體非駢文所宜。因為論說是發(fā)揮義理的,而駢文以詞藻為重,為格律所拘,發(fā)揮義理,便有不足。殊不知以駢文作論說,正可利用他的詞藻,供引申譬喻之用,利用他的格律,助精微密栗之 觀?!盵20](31)這里基本上是議論行文,但文章氣勢磅礴,論述深入,情感深沉。兩人有著共同的經歷、愛好,志趣相同,情同手足,所以文章才能一往情深,一氣呵成。方履篯的《書劉芙初(劉嗣綰)編修駢體文集序》同樣寫得真實自然,清新可誦。這里不再贅述。

        四、乾嘉駢序的駢文史意義

        相傳孔子就已對《周易》作《文言》《序卦》、子夏作《毛詩序》,至遲西漢就已經出現(xiàn)《太史公自序》這樣名實相副的序文。但序文敘述典籍之所以作或作者之意,依附于經、史、子、集等書籍或詩、賦、頌、銘、誄等單篇文章之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獨立性。因此,曹丕《典論·論文》、陸機《文賦》、摯虞《文章流別志論》、李充《翰林論》、劉勰《文心雕龍》等文章批評論著,都沒有單列論述。孫梅特別指出:“嘗考《文心》,論列諸體,獨不及序。惟《論說》篇有‘序者,次事’一語。豈以序為議論之流乎?夫序之與論,故屬懸殊。序譬之衣裳之有冠冕,而論則繪象之九章也。序比于網罟之有綱維,而論則鳥羅之一目也?!盵7](399)不同意劉勰將“序”視為議論之類的體式,用形象比喻指出“序”與“論”對議論要求的程度不同。與以上諸人不同的是,蕭統(tǒng)《文選》收錄先秦至南朝梁初的代表性詩文,眾體兼?zhèn)?,內容豐富。其中,“序”單列9篇,即《毛詩序》、《尚書序》、《春秋左氏傳序》、《三都賦序》、《思歸引序》、《豪士賦序》、《三月三日曲水詩序》(顏延年、王融各一篇)、《王文憲集序》。與表、書、論、箋相比,入選篇目少??梢姰敃r序文尚未充分發(fā)展,地位不太高。但與其他批評家對序文的忽視相比,又可見蕭統(tǒng)文章學視野的敏銳與開闊。

        在各類文體中,賦序、詩序與駢體的發(fā)展最為緊密。這里以賦為代表,可見駢序自漢魏 至明代的發(fā)展概況。劉偉生查檢《歷代賦匯》后,“將有較多駢對句子的外序作了一個初步統(tǒng)計,得出這樣一個數(shù)據(jù):漢代2篇、魏1篇、晉18、劉宋5、齊1、梁9、陳1、后魏1、北周3、隋1、唐31、宋3、元0、明16,其中六朝合計40篇?!盵21](399)駢體賦序在晉、宋、梁、唐較為發(fā)達,在宋元明衰微。拓展到各體駢文,這個發(fā)展軌跡也較為吻合。晚明隨著四六表啟、青詞的興起,以及復社、幾社對六朝駢體的推崇等,駢體序跋應用廣泛,非常流行。清人延續(xù)晚明駢文振起的趨勢,駢賦、駢序、駢書、駢啟等較為繁榮。以清初最具代表性的駢文家陳維崧的駢文別集為例,可見當時駢序的重要地位?!蛾愬攘陜w文集》共十卷,每卷卷首都標明了文體和數(shù)量。其中序達4卷90篇,賦則有1卷10篇,頌2,書11,啟29,碑1,記1,疏2,志銘1,跋1,題后1,祭文9,誄4,哀辭2,像贊3。駢序的數(shù)量占絕對優(yōu)勢,可見其在清初的廣泛流行。但陳維崧的駢序主要是詩詞文序與壽序,贈序、宴序、游序、圖序很少,經、史、子等學術性強的書籍序則沒有,主要是文人應酬交際的工具,是典型的文人序而不是學人序。吳綺、章藻功、陸圻等清初駢文名家的駢序,其類型與主要特征,都與陳維崧相似。

        乾嘉時代各類駢體都取得了杰出成就,其中又以駢序的繁榮最為突出。嘉慶十七年(1812)刊刻的孔廣森《駢儷文》三卷,收文48篇,包括賦、頌、序、論、誄等,其中序有12篇,數(shù)量最多。嘉慶二十二年(1817)刊刻的樂鈞《青芝山館駢體文集》兩卷,收文47篇,以序、書、賦、碑、記、墓志銘為多,其中序16篇,同樣最多。乾嘉時楊芳燦的駢文達8卷167篇,“無論初編亦或后編,從各種體裁看,以序體數(shù)量最多,幾占全集半數(shù),且其中基本都是詩文集序,這與其專以文學顯揚的身份有關,或可稱為其駢文創(chuàng)作在體裁及題材取向上的一大特色?!盵22](229)可見序體在乾嘉駢文別集中的重要地位。在選本中,駢序同樣表現(xiàn)突出,地位重要。嘉慶十一年(1806),吳鼒編《八家四六文鈔》,依次選錄孫星衍、洪亮吉、孔廣森、劉星煒、邵齊燾、曾燠、袁枚、吳錫麒的駢文7、19、19、12、18、15、25、54篇,其中序文分別有2、9、9、3、8、7、5、27篇。可見,除了劉星煒、袁枚外,其余諸人的所選序文都最多。可見,至少在吳鼒看來,當時各類四六中,序體的成就最高,代表性最強,因而最值得入選。乾嘉駢序的繁榮及其抒情特征的彰顯,正是此時對六朝駢文抒情傳統(tǒng)的回歸,是以詩為文的表現(xiàn)。王志堅指出:“大抵四六與詩相似。唐以前作者,韻動聲中,神流象外。自宋而后,必求議論之工,證據(jù)之確,所以去古漸遠,然矩矱森然,差可循習?!盵23](序)乾嘉駢序或情文相生,感動人心;或議論風發(fā),觀點鮮明;或說理明快,敘事清晰,內容充實,風格多樣,多達到了理圓事密、神韻兼?zhèn)涞木辰纭S终聦W誠有曰:“書之有序,所以明作書之旨也,非以為觀美也。序其篇者,所以明一篇之旨也。至于篇第相承,先后次序,古人蓋有取于義例者焉,亦有無所取于義例者焉,約其書之旨而為之,無所容勉強也?!盵24](404)顯然,即使是序跋意義上的序文,乾嘉駢體序也不是章學誠所說的只是說明作書之旨,而是多借題發(fā)揮,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己心中之塊壘,真摯地抒情言志,偏離了序跋的本義。也正因為這種偏離,導致乾嘉序文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個性鮮明。當然,乾嘉駢序也有其不足:一是多為師友之間、文人與官僚之間的交際應酬之作,雖然重視個人抒情,但對社會現(xiàn)實的關注很少。二是駢序的大量創(chuàng)作,導致有的走向形式化、格套化,思想性和創(chuàng)新性不夠。這也正是所有駢體文甚至所有詩文都難以避免的缺陷。畢竟,任何一種文體,杰出與平庸之作共存,才是文體發(fā)展的正常狀態(tài)。

        總之,駢序為駢文的一種,完全可以寫得情韻生動,文氣流暢,內容真實,風格清新。在清代別集沒有系統(tǒng)整理的情況下,目前還無法對乾嘉時代駢文別集中所包含的各類文體做精確統(tǒng)計,但筆者根據(jù)閱讀經驗,認為其中駢體序數(shù)量最多、內容最豐富、藝術水平也最高。乾嘉時代重學重文的學術氛圍,不僅使得盧見曾、朱筠、曾燠、畢沅、阮元等幕主喜歡招攬經學或文藝之才,談經論藝,也常常為其幕僚詩文集撰寫序跋,或者請知名幕僚為自己的文集撰序。同時,擁有辭章或者學術之長的文士匯聚幕府,彼此又交游唱和,詩酒流連,也常用駢體為友朋作序。這使得序文不僅具有交際應酬功能,而且具有抒情遣興功能,多將自我經歷、感情和思想融入所序的對象之中,鋪陳渲染,感同身受,從而達到物我交融、渾然一體的境界。對乾嘉駢序的深入研究,將改變一般人認為駢文僅僅是歌功頌德的表奏之作、文過飾非的墓志之章、空洞浮華的書啟應酬之文的觀點,從而推進駢文研究走向全面深入的境界。

        [1] 馬積高. 清代學術思想的變遷與文學[M]. 長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2.

        [2] 路海洋. 論清代的駢體游記[J]. 中國文學研究, 2019(3): 82?87 .

        [3] 莫道才. 駢文通論(修訂本)[M]. 濟南: 齊魯書社, 2010.

        [4] 吳訥. 文章辨體序題疏證[M]. 凌郁之, 疏證.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6.

        [5] 徐師曾. 文體明辨序說[M]. 羅根澤, 校點.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62.

        [6] 姚鼐. 古文辭類纂·序目[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7] 孫梅. 四六叢話[M]. 李金松, 校點.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0.

        [8] 姚燮. 皇朝駢文類苑[M]. 清光緒七年(1881)刻本.

        [9] 邵齊燾. 玉芝堂文集[M]//清代詩文集匯編: 第343冊.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10] 曾燠. 清朝駢體正宗評本[M]. 張壽榮, 評. 上海文瑞樓石印本.

        [11] 王先謙. 駢文類纂序目[M].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8.

        [12] 孔廣森. 駢儷文[M]//續(xù)修四庫全書: 第1476冊.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13] 阮元. 揅經室集[M]. 鄧經元, 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1993.

        [14] 吳錫麒. 有正味齋駢體文[M]// 續(xù)修四庫全書: 第1468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15] 洪亮吉. 洪亮吉集[M]. 劉德權, 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2001.

        [16] 楊芳燦. 芙蓉山館全集[M]// 續(xù)修四庫全書: 第1477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17] 汪中. 新編汪中集[M]. 田漢云, 點校. 揚州: 廣陵書社, 2005.

        [18] 吳慈鶴. 吳侍讀全集·岑華居士外集[M]// 清代詩文集匯編: 第524冊.

        [19] 方履篯. 萬善花室文稿[M]// 續(xù)修四庫全書: 第1516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20] 瞿兌之. 駢文概論[M]. ??? 海南出版社, 1994.

        [21] 劉偉生.《歷代賦匯》賦序研究[M]. 湘潭: 湘潭大學出版社, 2016.

        [22] 曹虹, 陳曙雯, 倪惠穎. 清代常州駢文研究[M].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2010.

        [23] 王志堅. 四六法海序[M]. 浙江大學圖書館藏明天啟七年(1627)刻本.

        [24] 章學誠. 文史通義校注[M]. 葉瑛, 校注. 北京: 中華書局, 1985.

        Lyrical achievements of the parallel style preface of Qianjia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the history of parallel prose

        LV Shuangwei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China)

        The Qing Dynasty is the renaissance period of parallel prose, with achievements in the Qianjia era being the highest. After the movement of ancient prose in Song Dynasty led by Ouyang Xiu and Sushi, until the late Ming Dynasty, parallel prose was mainly used in the "siliu" of official documents such as Zhao Gao and Biao Qi, with a narrow scope of use.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parallel style was used in the preface. During the period of Qianjia, the scope of parallel style was greatly expanded, and preface, record, theory and Fu were widely employed. Among them, parallel preface not only has the largest number, but also has mad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lyrics. Whether it's giving, banquet, poetry preface or picture preface, on the whole, it tends to "take poetry as the articl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ncere emotions, taking sadness as the main part, integrating the self, profound artistic conception, etc. This not only developed the lyric tradition of parallel prose in the early Tang Dynasty, but also changed the history of the emotional nihility of the Gongdu style parallel prose since the Song, Yuan and Ming Dynasties. It was also an important embodiment of the revival of the parallel prose in the Qing Dynasty, and improved the aesthetic quality of the parallel prose in the Qing Dynasty.

        Qianjia; parallel prose; lyrics

        10.11817/j.issn. 1672-3104. 2020.04.003

        I222.5

        A

        1672-3104(2020)04?0017?09

        2019?12?04;

        2020?04?22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明清駢文文獻整理與研究”(18ZDA251);湖南省教育廳重點項目“清代駢文視域中的桐城派”(17A135)

        呂雙偉,湖南湘陰人,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首席專家,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古代駢散文,聯(lián)系郵箱:shuangwei08@126.com

        [編輯: 胡興華]

        猜你喜歡
        駢文
        北魏新貴族的形成與駢文的新變
        天中學刊(2022年5期)2022-11-08 08:18:47
        論清代駢文經典的建構
        論駢文的發(fā)展與影響
        畢沅幕府與清中葉駢文復興
        天中學刊(2022年5期)2022-10-26 00:06:06
        晚清駢文研究述論
        主持人語:明清民國駢文研究的創(chuàng)獲
        論明清之際駢文的經典化
        尊體:晚明駢文批評的理論向度
        清代駢文選本纂輯的興盛及其歷史因緣
        古今貫通 點面結合 駢散相參*
        ——評莫山洪先生《駢文學史論稿》
        国产真实乱XXXⅩ视频|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av| 中文字幕精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亚洲视频99| 性一交一乱一乱一视频亚洲熟妇| 91成人自拍在线观看| 国产肉体xxxx裸体137大胆|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av在线免费观看麻豆|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777777| 一本色道av久久精品+网站| 99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久久 | 无码中文av有码中文av| 亚洲成av人片在久久性色av| 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久不见久久见免费影院www| 久久亚洲高清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开心| 亚洲国产无套无码av电影| 国产精品久久久一本精品| 日日噜噜噜夜夜狠狠久久蜜桃| 99麻豆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老色鬼| 亚洲AV日韩AV高潮喷潮无码|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在线| 极品少妇小泬50pthepon| 无码不卡高清毛片免费| 黄色三级国产在线观看| 男人天堂网2017|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一二区| 欧美洲精品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自拍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亚欧色一区w666天堂|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麻豆 | 人妻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 无遮挡1000部拍拍拍免费|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一区 | 美女裸体自慰在线观看| 蜜桃视频在线免费观看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