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曉莉
一、教材分析
教科2019課標小學三年級下冊《科學》教材中有關“物體的運動”單元總共有8課,《直線運用和曲線運用》是第三課的內容。承接上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對生活中常見的物體運動形式有了了解,發(fā)現日常生活中物體運動的豐富多樣,但也可以將其歸納成具體的類別,聚焦“運動的物體會有不同的路線”,由此進入到本課關于物體直線和曲線運動的學習中。探索板塊主要有三個部分:
1、通過觀察用語言和圖形描述物體的運動路線,初步感知分為直線和曲線兩種。
2、在直線和曲線軌道擊球地趣味性活動中,認識到物體的運動可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
3、在上述活動的基礎上進行提升,拓展板塊,通過觀察和判斷更多物體的運動形式認識到物體運動更多是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的結合。
教學目標在于引導學生掌握兩種物體基本運動類型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的概念以及特征,并能夠用圖示記錄物體的運動路線,觀察、描述并判斷物體的運動形式。
二、設計需知
在本課教學中,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問題需要注意.
1.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地形式主要有平動、轉動、振動、滾動、擺動等等,但學生在解釋和描述過程中容易含糊其詞、模糊不清,缺乏對相關概念的準確掌握。
2.由于小學生知識儲備和認知水平有限,尚不能運用專業(yè)詞匯簡明扼要的闡述觀點和想法,比如直線他們會說直的,曲線說成彎的,口語化容易顯得不嚴謹。
3.小學生的理解和認知是非常形象而具體的,對物體的抽象運動路線無法有效展開聯想,缺乏相對完善的空間觀念,往往會被物體的表面特征所吸引,而不具備綜合思維。
三、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根據物體運動路線的不同,可以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
科學探究目標:
1、在教師的指導下,觀察圖示并且能夠用圖示記錄物體的運動路線。
2、描述物體的運動方式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提升觀察能力,提高學生探究物體運動的興趣。
2、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精神,鍛煉團隊協作能力,在合作中促進個人能力和素質的發(fā)展。
3、培養(yǎng)嚴謹的科學探究精神,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動手操作,及時記錄,踐行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社會生活目標:正確認識生活中的物體運動現象,能夠運用所學科學原理進行解釋。
四、教學重難點
觀察、描述并判斷物體的運動形式
五、教學方法
1、以教師課堂講學和學生實踐活動相結合的為主要形式,重在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2、教師體現支持和引導作用,為學生提供思路、方法以及活動材料。
3、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探究方法,并通過團隊合作將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相統(tǒng)一,加深理解和記憶。
六、教學準備
(一)實踐材料
直線軌道、曲線軌道、不同顏色的玻璃球、塑料筐、記錄手冊。
(二)教學過程
1、媒體展示,提出問題。
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馬路上車輛行駛的視頻或者圖片,提問:馬路上有很多車輛在運動,它們地運動路線有哪些?
生:觀看視頻、觀察圖片進行討論交流,然后回答。
師:同學們通過觀察和討論可以得出汽車運動的路線有的是直線,有的是曲線,那么關于物體直線和曲線運動又有何不同呢?我們將從本堂課的學習中了解一二。
(板書課題:物體的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
2、拓展研究,豐富教學內容
a.出示探索活動1中地五張圖片:過山車、老鷹飛、打臺球、蘋果落地、垂直電梯以及自動扶梯。提問學生:同學們是否可以根據圖片內容描述其中物體的運動路線?下面給予學生五分鐘時間思考討論。
b.學生以小組單位形式展開互動交流,發(fā)表看法或者意見。
以小組代表的進行總結發(fā)言,在由全班進行討論和評價,提出不同意見以及依據。
c.鼓勵學生聯系生活經驗舉例,教師利用多媒體資源進行拓展和眼神,開闊學生的視野。
d.教師總結歸納:臺球、蘋果、垂直電梯、自動扶梯這些物體的運動路線是直線,而過山車、老鷹飛的運動路線是曲線。
3、開展實踐,深化學習體驗。(預設10分鐘)
a.將一個顏色的玻璃球放置于桌上,設定一定的距離,提問學生是否可以從距離起點用另一個玻璃球擊中該球。
邀請兩名學生進行嘗試,經過實踐,發(fā)現難度較大。
b.提問學生可以運用哪些辦法來做到一擊即中,學生在了解課本內容后回答可以利用直線和曲線運動來達到目的。教師隨即出示直線軌道和曲線軌道,講解要求:把兩個玻璃球分別放置于軌道的兩端,使其相互碰撞產生運動軌跡,學生在旁進行觀察,然后將結果記錄在記錄手冊上。
c.教師領導完成實驗后,由學生以小組單位展開活動探究,相互合作,互相分工,輪流操作,使每個學生都可以得到動手操作的機會,強化其學習體驗。
d.匯報交流
e.實驗補充:教師可引導學生在草稿紙上畫一畫玻璃球運動軌跡,通過形象觀察完成抽象理解,旨在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學生可以觀察直線和曲線軌道的寬度作為參考,進行模仿,以降低學生在設計時的難度。
4、實驗延伸,發(fā)散學生的思維。(預設10分鐘)
a.教師提問:用手將玻璃球沿著桌面推出,當玻璃球在桌面上滾動時,它的運動路線是怎樣的?如果玻璃球沖出桌面后,它的運動路線又會是怎樣?
b.學生在記錄手冊上畫出預期猜想,再通過全班交流與討論歸納總結典型的猜想,教師將運動路線板書于黑板上。
c.教師實驗示范,再由學生分組實驗研究。
d.匯報實驗結果,將每個小組的結論呈現出來,引導學生相互分析比較。
e.實驗補充:預測物體脫離軌道的運動路線,使學生在課本知識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思維,將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結合起來,促進抽象思維的綜合發(fā)展。
5、聯系生活,解決實際問題
a.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日常生活中有關物體直線或者曲線運動的事例,比如小朋友滑滑梯、蕩秋千、灑水車灑水、河水流動等,讓學生利用所學內容來判斷這些現象的運動形式
b.課堂總結:物體的運動有的是直線運動,有的是曲線運動,還有的是曲線運動和直線運動相結合的形式。
c.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多多觀察和判斷物體的運動形式,自主探究,提出問題,及時和教師、同學交流,提升學習效果。
七、板書設計
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
直線??????????? 曲線
【作業(yè)設計】 下面運動中最有可能是直線運動的()
A、運動員五十米短跑
B、蝴蝶飛舞
C、鐘表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