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眾所周知,羅馬法是奴隸社會發(fā)展出來的最有借鑒意義的法律體系,著名的大陸法系萌芽于羅馬共和國時期的《十二銅表法》,羅馬帝國時期萬民法與公民法有豐富的內容,《查士丁尼法》法理明晰、體系完整。羅馬法先影響了西方世界,之后傳到了東方也影響了中國的立法,至今《民法》中關于所有權的內容還是可以看到羅馬法中關于所有權內容的延伸。德國曾有法學家對羅馬法做出評價,認為羅馬法律征服全世界,而這次征服是持久而平和的征服。
【關鍵詞】羅馬法 ?所有權 ?法典 ?影響
一、羅馬不同時期法典關于所有權的變化
(一)《十二銅表法》的所有權
全《十二銅表法》內容龐雜而不夠系統(tǒng)具體,但它在羅馬法的歷史地位是不容小覷的。在羅馬共和國時期羅馬人使用習慣法來規(guī)范社會生活,但是貴族總是對習慣法進行有利于他們的隨意解釋,這引起了平民的不滿。最終設立的《十二銅表法》的法條仍然有明顯的保護羅馬貴族利益的傾向,但它始終象征著當時羅馬平民面對貴族壓迫而爭取的勝利的成果。《十二銅表法》關于所有權的內容比較粗糙,但是很多內容對后世法學研究有啟發(fā)作用。
《十二銅表法》中“使用土地的取得時效為二年,其他物品為一年?!笔窃谝?guī)定因占有取得土地包括房屋的所有權所需要的時間是是兩年,其他物品因占有取得所有權的時間是一年。羅馬共和國時期是從一個奴隸制國家發(fā)展而來,羅馬人的經(jīng)濟主要來源于農(nóng)耕,而土地資源主要集中在貴族與富農(nóng)手中,為了調節(jié)羅馬時代土地資源所有人與實際占有人的權利的矛盾而設置,事實上是在為了保護貴族的權利。
因占有取得所有權也是我國《民法》中所有權的一種取得方式,而在我國現(xiàn)代《民法》規(guī)定,普通物的取得時效一般為20-30年完成。如房屋所有權及土地使用權等不動產(chǎn)取得時效可以確定為25年完成。從此看出,《十二銅表法》雖然立法技術確實有很大的的不足,所有權的內容不夠豐富,甚至對所有權都沒有明確的定義,但它是大陸法系的源頭的地位,足以對后世法學研究影響頗深。
(二)公民法與萬民法所有權
公民法的適用范圍僅適用于當時的羅馬公民。萬民法,顧名思義,適用范圍擴大到了異邦公民。由于羅馬帝國的四處征戰(zhàn)國土疆域越來越大,生活在羅馬國家的公民不僅包括原先的羅馬公民,還有其他的民族。羅馬法在之前公民法的基礎上確立的萬民法,實際上它是用來調整羅馬公民與異邦人之間以及異邦人與異邦人在羅馬境內之間產(chǎn)生的民事法律關系。
而在所有權方面,兩者的較為顯著地一個區(qū)別是:公民法以公法為主,而發(fā)展到萬民法,羅馬境內有了大量異邦人的存在,更多的產(chǎn)品貿(mào)易往來,社會經(jīng)濟生活更加豐富,萬民法的內容傾向于研究私法中的所有權問題。
(三)《查士丁尼法典》中的所有權
《查士丁尼法典》象征著最完整的羅馬法體系,因為它全面的收錄并整理了自羅馬共和時期到查士丁尼為止羅馬所有的法律和法學著作,由此看來,這是羅馬史上羅馬法發(fā)展最成熟,發(fā)達的階段。這部法典中關于所有權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它提出“私法”范圍內的形式上要平等;財產(chǎn)無限制私有等重要原則,為后世所有權的設立觀念指明了正確方向?!恫槭慷∧岱ǖ洹分嘘P于所有權內容所確定的概念和原則措辭嚴格,結論清晰。
二、羅馬法所有權對后世法學研究的影響
(一)對歐洲資產(chǎn)階級國家所有權發(fā)展的影響
羅馬法發(fā)展到后期其實其本身就已經(jīng)具有資本主義發(fā)展初期所需要的法律形式,因此它對歐洲資產(chǎn)國家的立法有很大的影響,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建立法制社會發(fā)出了先聲,吹響了國家設立成文法典最早的號角聲。尤其當查士丁尼主持誕生了《民法大全》之后,這部發(fā)展成熟的羅馬法,帶給后世的更是無價的法律文化。
如美國的《獨立宣言》,法國的《人權宣言》等歐洲國家的成文法都是以羅馬法為基礎的。當然雖然羅馬法對歐洲國家立法影響深遠,但是有一個國家開始沒有效仿羅馬采取成文法的形式,那就是英國。英國更多的采用了判例法,也就是更多依賴于法官的良知,這與大陸法系的成文法有很大的不同。羅馬法在所有權方面的內容,對歐洲資產(chǎn)階級的影響中,積極的方面有:保護私有財產(chǎn)、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對近代法律和思想啟蒙運動起到重大作用;消極方面有:保護了當時落后的奴隸制度,維護了奴隸主對奴隸的占有、壓迫、剝削的體制文化。
(二)對大陸法系國家所有權發(fā)展的影響
羅馬法最羅馬法最開始先影響了歐洲大陸的立法,通過進一步影響的擴大開始波及世界。羅馬法是大陸法系的起源,大陸法系國家在設置私法時借鑒學習了羅馬法中很多禮法規(guī)則,我國的大陸法研究也不例外。事實上,發(fā)展到后來的《民法大全》,羅馬法所有權基本具備了現(xiàn)代法中占有權、使用權、收益權、處分權等所有權的大部分內容。我國《民法》中所有權概念以及所有權的基本職能,羅馬法的影子有跡可循,在我國有關所有權的法律規(guī)定,無論是在實體法或程序法都在羅馬法的基本范疇里。
羅馬法中保護所有權有三種方式與我國的《民法》中相關規(guī)定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羅馬法中有返還所有物之訴的規(guī)定,我國現(xiàn)代《民法》中賦予權利人請求返還權的權能;羅馬法中有禁止妨害之訴的規(guī)定,恰好對應在我國現(xiàn)代《民法》中被稱為排除妨害請求權的權能;其他一些如對于盜竊的訴訟、侵害財產(chǎn)的訴訟等非主要的保護方法,我國《民法》也有繼承與反映。
參考文獻:
[1]馬新彥.羅馬法所有權理論的當代發(fā)展[J]法學研究,2006(01):114-124.
[2]謝邦宇.論羅馬法的基本特征[J].青海社會科學,2010(02):56-61.
[3]梁麗華.羅馬法中的所有權研究[J]法律圖書館,2009(04):58-64.
[4]廖林華.我國《物權法》對羅馬法的繼受[J]法律與社會,2012(25):24-25.
[5]曹榮輝.物權法占有制度立法完善的理論價值與現(xiàn)實意義[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7):36-37.
[6]譚建華.試論羅馬法形式主義的演變——以所有權制度為例[J].政治與法律,2009(03):116-122.
[7]王旭東,王旭升.淺議所有權的意義[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4(10):99-100.
作者簡介:李昕蘭(1995-),女,漢族,籍貫內蒙古自治區(qū),現(xiàn)就讀于西北政法大學法律碩士教育學院法律專業(yè)。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經(jīng)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