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悅
高一年級重點班的小丫和小輝戀愛了。
班主任首先找了女生談話。談話之后,小丫再也沒有像往日那樣大大方方地與小輝交往,連正常的對話交流也不再有。被冠以“早戀”的“罪名”后,小輝也覺得好像所有人的眼睛都在盯著自己,這讓他覺得無法忍受。他也非常疑惑為什么班主任沒有找他呢?既然這樣,他決定主動去找班主任,然而談話的結果是小輝被請家長,當著家長的面寫下了保證書,與小丫斷絕來往。
我并不是他們的任課老師,身為一個旁觀者,在我看來,小丫和小輝的這段感情就這樣無疾而終了。在這段感情中他們收獲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又領悟了什么,我自然無從得知。但自從早戀風波之后,我格外關注這兩個孩子的情況,發(fā)現他們都變得郁郁寡歡,臉上很少有笑容。
我不禁開始思考,老師和父母總是紅白臉夾擊,對孩子進行洗腦式的思想教育,列出“早戀”的種種壞處,急匆匆地把孩子們的“早戀”苗頭嚴厲打壓住,這樣做對孩子真的好嗎?
回想一下自己的中學時代,我總愛跟大人唱反調,總認為他們說的是錯的,總想試一試他們禁止的事。他們說“你不要”,我就說“我偏要”,現在的孩子們不就是當年的自己嗎?越是過度壓制,越容易引起反效果。
青春期的孩子會無意識地試探大人的底線,也容易沖動,如果大人不能妥善處理,一旦孩子在沖動之下做出無法挽回的事情,雙方都會后悔終生。
就算最后的結局是像小丫和小輝那樣,看似達到了目的,實則給孩子的內心造成了傷害。這難道是老師和家長愿意看到的嗎?
1端正自身態(tài)度:給孩子的“青春期戀情”一個客觀合理的評價。青春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成長階段。進入青春期,少男少女們將進入一個叫做“性別角色分化”的心理成長過程,男孩會開始關注自己的身高、喉結、性器官發(fā)育,女孩則開始關注身材、胸部與其他性特征的發(fā)育,男女都會頻繁地照鏡子,對自己的衣著打扮和形象氣質十分在意。
在情感方面,受性激素的推動,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開始關注異性,并產生相應的情感體驗。見到心儀的異性會臉紅心跳,這個過程是天然的,正常的,是誰都會有的。這恰恰說明孩子們正在成長,不應該存在褒貶一說。
2鼓勵孩子多跟不同異性交往。對于處在青春期階段的孩子來說,交往范圍狹小導致他們愛慕同齡異性的概率會相對較大,這就需要教師與家長形成合力,共同鼓勵孩子多跟不同的異性交往。我們經常會聽到,女生喜歡上某個男生的理由,是因為他愛打籃球、成績優(yōu)異、性格陽光。當她交往的異性變多,視野變得寬闊時,她就會發(fā)現也許她喜歡和欣賞的并不是那個人,而是性格陽光、成績優(yōu)異和打得一手好球這三個優(yōu)點,放在另一個人身上或許也適用。孩子們在與其他異性交往的過程中會發(fā)現,這樣的“戀情”并不具備持久性和穩(wěn)定性,他們也會漸漸明白,美好的愛情并不只是單純的異性相吸,物質和外在只是表面,內在精神的高尚和充實的精神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3和孩子坦誠聊“性”。對于中國父母,“性”一直是個敏感話題,在他們看來,孩子遠離這個話題才能健康成長,所以在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時,采取的是一種神神秘秘、小心翼翼的態(tài)度。殊不知當下網絡環(huán)境良莠不齊,孩子獲取信息的渠道又非常多,很容易會被一些不健康的性觀念所感染,對自己或他人造成傷害。與其讓孩子自己去尋找,不如由家長告訴他們科學的性知識。
有些父母害怕這會引起孩子的性早熟,導致孩子去做一些超越年齡的行為。但其實父母們應該擺正心態(tài),主動進行性教育,不要讓孩子覺得“性”是一個難以啟齒的事情,這樣孩子才能像接納其他知識一樣去接受,既不會產生什么不健康的想法,也能學會保護自己,尊重他人。
對于校方和老師而言,也應當加強對孩子的性教育,坦然地告訴孩子在與異性的交往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就算發(fā)現有的孩子已經和愛慕的異性有交往密切的傾向,也要先采取溫和的處理方式,不要讓他們覺得這種事很難看,切忌不可諷刺、嘲笑、嚴詞厲色,要以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情感為教育前提。
4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在學校教書的時間長了,我聽到過不少中學生“瘋狂的戀愛故事”,情節(jié)曲折,堪比青春文學。與其說是大膽追求愛情,我覺得這更像是一種發(fā)泄和釋放,因為這種朦朧的情感是熱烈的、澎湃的,是難以抵擋的。身為過來人,我想老師和家長們都能理解孩子們想要得到愛慕異性之回應的心情。
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并不是鼓動他們去談戀愛,而是在還不能消散掉的情況下,教會他們正確地表達和呵護這份感情。告訴他們不要在感情里乞求什么,而是對對方多關心一點,在對方需要的時候給予適當的幫助和鼓勵。如果孩子只是暗戀對方,就要明確地告訴他,愛情是雙方的,如果對方并不喜歡你,你就要把這份感情放在心里,不失風度,落落大方。這樣對孩子將來樹立健康的愛情觀也有益。
5營造一個良好、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當孩子內心缺乏什么、從原生家庭中無法得到什么時,他就會在青春期的同伴交往中尋求他內心缺失的這部分。原生家庭中給孩子足夠的關注,關心并滿足孩子內心的成長需要也是避免孩子產生青春期戀情的方法。當一個孩子不斷被信任,被積極關注,被寄予希望,他就會朝著積極的方向發(fā)展。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會出現很多有趣的小插曲,當孩子的青春開始萌動了的時候,作為大人的我們,不用太大驚小怪,把這看成是個很可怕的事。
青少年的感情如洪水般不期而至時,堵不如疏,渡不如陪,繞不如解。應尊重孩子成長的發(fā)展規(guī)律,允許他們親身體驗,揭開“青春期戀情”的神秘面紗。在孩子面前,我們需要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有愛心的包容者,以一個長者和朋友的身份靜默地陪伴在其左右,傾聽其故事,包容其行為,加以正確引導。要善待孩子們的青春期戀情,讓他們學會妥善保管自己這份純真的“愛”,讓他們在尊重、接納、陪伴中安全、平凡地度過不平凡的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