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存利
張女士從事與醫(yī)療有關的職業(yè),大學學的是醫(yī)學,今年35歲,女兒8歲,丈夫是某公司高管,一家人小日子其樂融融。然而,原本平靜安逸的生活卻突然被打破了。原來,張女士的丈夫近期因從外地返京,被要求集中隔離。從丈夫被隔離的第二天起,張女士突然出現(xiàn)入睡困難,吃飯不香,六神無主,焦躁不安等問題,但又說不清是怎么回事。
張女士自己覺得也很詫異,在家?guī)е⒆?,一遍一遍做家務,反復樓下遛彎,但還是無法安放她那顆慌亂的心。好像隨著丈夫的隔離,自己的身體變成了僵尸、機器一樣,已經(jīng)只剩下一個空殼在行動。她的靈魂已經(jīng)飄散,只剩下無盡的孤獨、虛無,每天都在機械地做些事情,感到抑郁、焦慮不安。丈夫在隔離點的視頻,遠處的安慰,好像對她來說也是虛無。她好像自己已經(jīng)不存在,好像自己從人間蒸發(fā)。她特別想找回自己,但怎么也找不回來。曾經(jīng)是醫(yī)生的她很困惑,就這樣來到了診室。
通過和她的進一步交流得知,像這樣的場景,她說似曾相識,好像不是第一次。
她說第一次是2003年SARS那會兒,她的家人不幸感染了,去住院時,她那會兒和現(xiàn)在有同樣的感受。另外一次是她上大學后大概一個月,她好像得了抑郁癥,害怕晚上一個人睡覺,感到很孤獨,抑郁,悲傷。最好的朋友陪伴了她一段時間,才慢慢適應了大學生活。
再往前追憶,更小的時候,她和爸爸每年只能見一次面。爸爸常年在外地工作,只有在春節(jié)時回家過年,才能見面。她跟爸爸在一起也沒有什么感情,只是知道父母感情不好,好像老吵架。她在家中是老大,妹妹小自己6歲,家里很多事情她都幫媽媽做,尤其是照顧妹妹。
每年春節(jié)爸爸離開時,她都好像丟了什么,但是又不知道怎樣去描述,就這樣一年一年慢慢長大,腦海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父母吵架時的場景和父親離開時的樣子。
長大后她一直都害怕有關分離的場景,只要有跟分離有關系的畫面、聲音,她都感覺悲從心起,但又強忍著撐起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春節(jié)期間電視上一遍一遍播放全國各地的醫(yī)務人員背起行囊去武漢救援,她不敢看,她一看就想哭。
直到她愛人去隔離,她心里的整個世界仿佛已經(jīng)坍塌。
梳理一下張女士的成長時間軸,小時候是與父親的分離,從小承擔家庭角色和責任;上大學是與家人的分離;2003年又是與家人的分離;這一次,是與丈夫的分離。
對她來說,分離也許意味著責任;分離也許意味著孤獨;分離也許等于死亡;分離……總之分離是一些不好的回憶,分離是一種威脅,她沒有辦法去怨恨父母,沒有辦法去表達自己。這一次次的分離,就像是在身體上切開一個傷口,把既往的所有分離情緒和身體記憶全部喚醒。雖然她意識到現(xiàn)實情況沒有威脅,但情緒感受和身體記憶告訴她,分離意味著嚴重威脅,這讓她不得安生。雖然時間久遠到已經(jīng)忘記曾因什么事情經(jīng)歷威脅,當碰見這樣的分離情景出現(xiàn),潘多拉的魔盒被再次打開,并由它接管,由它控制,由它創(chuàng)造。
人的大腦中都有一個情緒中心和節(jié)律中心,目的是為人的生存負責,對威脅異常敏感,而且反應很快,屬于條件反射式的反應,比意識反應速度快幾十萬倍。所以人會出現(xiàn)情緒先跑出來,但根本不知道發(fā)生什么事情的現(xiàn)象,就像張女士這樣。而且情緒啟動后生理機能很快配合,血壓、心率、供血部位全部重新調(diào)整,肌肉變得有力量,不同情緒不同反應。
針對出現(xiàn)這類心理問題的人員,原則上應將興奮的身體能量釋放掉,回歸到正常的節(jié)律中。動用身體作為載體,將肌肉內(nèi)多余的威脅儲備的緊張能量釋放掉,這就像人感到害怕時肌肉會自動發(fā)抖。生氣時肌肉會力量增加,通過跑步、對抗性的運動、動用雙手反復抓握等將多余的力量釋放出去,回歸對身體的掌控感,來感受節(jié)律回歸。
也可以用瑜伽等調(diào)整呼吸的方式與身體連接來緩解癥狀。人的呼吸和心率的比例是1:4,當呼吸平緩的時候,我們的心率就會自動下降,人也就變得穩(wěn)定起來,所以可以嘗試做10分鐘的深呼吸,網(wǎng)上有很多這樣的呼吸訓練視頻及音頻。
如果以上方法都試了,還是不夠好,甚至出現(xiàn)嚴重的抑郁自殺等情緒,應盡快求助專業(yè)醫(yī)生。
這個案例是疫情中常見的一類與“分離”場景有關的心理問題。疫情就像情緒的萬花筒。將各類曾經(jīng)隱藏的壓抑的情緒打回原形,毫無保護地散落一地,也就出現(xiàn)了“疫情讓人的淚點降低”。既往的傷害沒有忘卻,只是變了一個形式,可能一點小事、一張畫片、一個聲音等就會觸景生情,會讓人哭起來。那么不管是哪一類曾經(jīng)的未完成情緒,我們的身體都在編寫著這些情緒密碼,包括一些悲傷的、沒有被滿足的、分離的、喪失的等等。在現(xiàn)實中,有些人可能對孤獨敏感、有些人可能對分離異常在意、有些人可能對公平反應強烈、有些人可能被關注等等。這一切情緒會在某一刻被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