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傲黎
摘 要:近年來, 80、90后的年輕人對工作的態(tài)度和人生的認知都與六七十年代的人有很多的不同,他們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從小受到的關心和愛護較多,生活優(yōu)越感強。是在贊揚中長大的,對待挫折和苦難沒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很多年輕人對得來的工作不珍惜、對所在單位沒有感情,以金錢為衡量目標,所以對正在進行的工作表示不滿時,就會采取辭職、另找單位或工作懈怠。當前政府要準確把握住這些年輕職工心態(tài),提供大環(huán)境對他們進行培訓,留住人才、穩(wěn)定人才,使年輕人定心定性。
關鍵詞:年輕職工 就業(yè)心態(tài) 跳槽
一、背景介紹
(一)調查目的和意義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就業(yè)后,就跳槽換新的工作,80%的80、90后的大學生都有跳槽的經歷,并對正在進行的工作表示不滿。面對各行業(yè)的年輕人跳槽和工作懈怠情況的增多,如何穩(wěn)定年輕職工思想就成為各行業(yè)尤其企業(yè)用人單位的話題。為了準確把握住這些年輕職工心態(tài),加強留住人才、穩(wěn)定人才的針對性,對年輕職工就業(yè)心態(tài)調查是很必要的,以下便是近百名年輕職工的心態(tài)。
(二)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通過企業(yè)近二年來新近大學生代表100余人來完成。
(三)調查方法
座談、查閱文獻、人力資源部門人員流動的數(shù)據(jù)
二、年輕人現(xiàn)狀
對于80、90這一代年輕人來說,由于所處的教育背景的原因,相當一部分年輕人因為從小受父母的呵護和老師的關愛過多,逐步養(yǎng)成了被動、依賴的習慣,而父母也習慣為自己的孩子設計未來。許多同學連高考志愿都由父母、老師去越俎代庖等。這種一切等待別人的安排,缺乏自主意識的人,往往很難能邁向成功的階梯。
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就像一句廣告語“我的地盤,我做主!”凡事要自己決定,想什么做什么。只要善于引導,幫助他們保持熱情,引導他們用心地去做自己決定的事,而不是腦袋一熱,輕率做事,他們會邁上成功之路。
向往成功,期盼成功,幾乎是所有青年共同的追尋目標。然而,到底什么是成功?怎樣才能走向成功?卻很少能有人為他們正確選擇未來的道路而指點迷津。
陷入在“學??闯煽?,社會看名利”之中。無數(shù)年輕人,受著“學而優(yōu)則仕”思想的影響,在一條追求單一的仕途中求索、尋覓、彷徨,甚至寧可在成敗中沉浮。正是由于信奉這種單一的成功模式,而堵死了其他通往成功的道路。
時刻尋找激情,認為平淡的生活、工資待遇不過萬元不足以體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一遇到挫折就逃避,堅信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成功就在下一站。
三、調查結果分析
敏感于“功成名就”,有自己的價值觀。認為對自己有利的就多干,信奉無利不起早。理論上知道價值觀的核心是“誠信”。無論從事何種職業(yè),誠信的價值觀是人品的靈魂,它比才干更重要。但這種觀念沒有真正進入他們心中。
渴望成功,但不愿花費很大的精力去扮好自己的角色,將自己的價值發(fā)揮到極限。當理想和現(xiàn)實存在差距,不能很快改變自己的心態(tài),改變自己的情緒,改變自己的思考方式,總想逃避和退縮。
責任心差,習慣別人為我做。幫助他人,為他人服務的觀念淡薄,團隊意識和團隊榮譽感較少。
四、建議
政府首先應要求大學院校及用人單位加強對年輕職工的各項培訓。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引導年輕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正確的擇業(yè)態(tài)度,腳踏實地。即使遇到困難,也要以不屈不撓的精神去面對,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去克服;要具備一種“有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胸懷來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有智慧來分辨兩者的不同”的積極態(tài)度。
政府首先應要求用人單位做好年輕人的穩(wěn)定工作,增強他們對企業(yè)的信心和向心力。在平時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應該把心態(tài)回歸到零,始終抱著學習的態(tài)度,將每次任務都視為一個新的開始,一段新的歷程。為年輕人建設一條技能、崗位有上升空間的路徑,使他們了解只要端正心態(tài),積極面對一切。
其次,引導年輕人在生活、工作中要誠信待人,努力做到言行如一、言出必行。尤其在對待老同志方面,給他人以尊重,用真心換真心,只有充分理解老同志的心情和要求,得到他們的尊重和支持,才能體驗到其中無窮的快樂。
再次,用人單位要關心愛護年輕人,努力做到親情化人文管理,營造和諧包容、關心互愛的文化氛圍。解決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出現(xiàn)的心理困惑,減少焦慮、抑郁、恐慌及其他不良心理狀態(tài),通過職工心理咨詢室和心理減壓室,完善了員工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機制,為年輕人解難事辦實事,緩壓力釋疑惑,增進身心健康,讓年輕人充分認識到企業(yè)像家一樣溫暖。
最后,使他們逐步認識到“只有積極主動的人才能在瞬息萬變的競爭中贏得成功;只有善于展示自己的人才能在工作中獲得真正的機會。”我們的國家要在他們的見證下更加富裕和昌盛。
參考文獻
[1]王正平.當代美國行政倫理的理論和實踐[J].行政倫理研究,2003,(04).
[2]楊鳳春.中國地方政府[I].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