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瓊瓊,鄭興燦,范 波,張文安,王雅雄,李家駒,李鵬峰,郭亞瓊
(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天津300074)
全程自養(yǎng)脫氮(CANON)工藝是一種高效、可持續(xù)性的新型脫氮工藝,該工藝利用氨氧化菌(AOB)將部分NH4+-N 轉化為NO2--N,再利用厭氧氨氧化菌(Anammox)將剩余的NH4+-N 和NO2--N 轉化為氮氣和少量的NO3--N,CANON 工藝通過控制溶解氧(DO)的含量,可以在同一反應器內實現(xiàn)亞硝化所需的有氧環(huán)境和厭氧氨氧化所需的厭氧環(huán)境。CANON 工藝具有不消耗有機碳源、曝氣量較低等優(yōu)點,目前主要應用在污泥消化液、畜禽養(yǎng)殖廢水、垃圾滲濾液等高氨氮、低C/N 比廢水的處理中,工藝的啟動和穩(wěn)定控制是CANON 工藝在工程應用中的主要難點。
由于亞硝化過程為厭氧氨氧化過程提供了基質,所以亞硝化是CANON 工藝運行的基礎,本研究采用先實現(xiàn)亞硝化,再逐漸馴化出厭氧氨氧化菌的試驗方案構建CANON 工藝。亞硝化工藝的關鍵是抑制亞硝酸鹽氧化菌(NOB),將AOB 和Anammox富集在系統(tǒng)中,為此針對亞硝化和CANON 過程的研究大都采用SBR 反應器,而實際工程中連續(xù)流反應器應用更為廣泛。相關研究表明,利用懸浮填料載體培養(yǎng)微生物的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MBBR),在AOB 和Anammox 的持留方面具有顯著 的 優(yōu)勢〔1-2〕,而且可以連續(xù)運行,降低了運行的難度。筆者借助MBBR 反應器,考察了連續(xù)流情況下反應器的啟動、長期運行和亞硝化向CANON 的轉變過程,探討了亞硝化過程中NO2--N 累積的實現(xiàn)機理以及亞硝化向CANON 轉變的條件。另一方面,目前對于亞硝化和CANON 反應器內部的微生物群體還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針對亞硝化過程從啟動到穩(wěn)定運行到實現(xiàn)轉變期間的功能菌群和種群變化的研究還較少,本研究借助16S rDNA 宏基因組測序方法研究了系統(tǒng)運行不同階段的微生物群落結構特征,為亞硝化工藝和CANON 工藝的研究提供參考。
試驗采用完全混合反應器,由不銹鋼制成,內徑為30 cm,高55 cm,有效容積為32 L。反應器設有可調速攪拌器,底部安裝砂芯曝氣盤,采用空壓機曝氣,曝氣量通過轉子流量計控制,反應器依靠加熱棒保持水溫為(32±1)℃,通過蠕動泵控制進水流量。反應器內裝填懸浮填料(SPR-1 型),尺寸為D 25 cm×10 cm,比表面積為450 m2/m3,填充率為40%。
試驗用水為自配水,以(NH4)2SO4作為氮源,配水中NH4+-N 質量濃度為120~380 mg/L。按m(HCO3-)∶m(NH4+)為1~1.5 的比例投加NaHCO3作為堿度。模擬 污 水 組 成(mg/L):KH2PO427、MgSO4·7H2O 300、CaCl2136 和微量元素Ⅰ和Ⅱ各1 mL/L。其中微量元素Ⅰ組成(mg/L):EDTA 5 000、FeSO45 000。微量元素Ⅱ組 成(mg/L):EDTA 15 000、ZnSO4·7H2O 430、CoCl2·6H2O 240、MnCl2·4H2O 990、CuSO4·5H2O 250、Na2MoO4·2H2O 220、NiCl2·6H2O 190、Na2SeO4·10H2O 210。
試驗分為5 個階段,階段Ⅰ~Ⅱ均為低氨氮啟動,進水氨氮濃度較低,階段Ⅲ~Ⅴ進水氨氮濃度較高,運行期間DO 根據(jù)不同進水氨氮濃度進行調整,期間共啟動了兩個反應器,反應器A 共運行了452 d,主要考察進水氨氮濃度對反應器啟動的影響,反應器B 運行了149 d,用于分析亞硝化反應器向CANON反應器轉化的條件。
表1 研究期間反應器運行參數(shù)
NH4+-N 采用納氏試劑比色法;NO2--N 采用N-(1-萘基)-乙二胺分光光度法;NO3--N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TN 采用堿性過硫酸鉀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游離氨(FA)的計算方法采用Anthonisen 平衡方程。
采用快速排泥掛膜法啟動運行,接種污泥取自天津某污水廠剩余污泥,將污泥和自配污水注入反應器,測得污泥質量濃度約為5.6 g/L,加入填料悶曝24 h 后將混合液排放,然后連續(xù)進水、曝氣。先啟動反應器A,試驗研究了進水NH4+-N 濃度對亞硝化的影響,考察了進水NH4+-N 分別為120~140、180~220、320~380 mg/L 時亞硝化的啟動過程及氮的濃度變化,見圖1、圖2。三種條件下試驗進水pH 均為8.0~8.6,堿度充足,水溫為30~34 ℃。啟動初期為避免填料被沖刷,影響掛膜,采用了較長的HRT,三種條件下HRT 均為48 h,NO2--N 累積率η 按式(1)進行計算。
圖1 不同進水濃度下反應器A 亞硝化的啟動過程
圖2 不同進水濃度下反應器A 中氮濃度的變化
第Ⅰ階段進水NH4+-N 為120~140 mg/L,DO 控制在0.5~0.8 mg/L。從圖1 可以看出,啟動48 d 后,NH4+-N 平均去除率達到61.5%,NO2--N 累積率逐漸升高到24.5%,隨后累積率開始下降,將DO 降低到0.1~0.2 mg/L,仍無法提高累積率,運行至第66 天,NO2--N 累積率沒有超過1%。NO2--N 累積率下降主要是由于系統(tǒng)內NH4+-N 濃度下降過快,維持不了FA 的濃度。FA 對NOB 的抑制質量濃度范圍為0.1~1 mg/L,當FA 的質量濃度達到6 mg/L 時就可完全抑制NOB 的生長〔3〕。根據(jù)出水NH4+-N 濃度和pH 計算出系統(tǒng)內的FA 濃度〔4〕,在啟動初期,F(xiàn)A 約為8.1 mg/L,在第48 天NO2--N 累積率開始下降時,出水NH4+-N 為52.3 mg/L,F(xiàn)A 為3.4 mg/L。
第Ⅱ階段從運行第67 天開始,該階段將進水NH4+-N 提高至180~220 mg/L, 運行至第77 天時,DO 控制在0.8~1.5 mg/L,系統(tǒng)仍沒有出現(xiàn)NO2--N累積,該階段對NH4+-N 的去除率為29%~44%,系統(tǒng)內FA 質量濃度為6.4~8.8 mg/L 仍然較高,所以僅通過FA 無法實現(xiàn)抑制NOB。于是第78 天時將DO降低至0.3~0.6 mg/L,至第91 天—第122 天,系統(tǒng)出現(xiàn)了NO2--N 累積,同時NO3--N 迅速降低,NO2--N累積率達到并維持在90%以上,對NH4+-N 的去除率也逐漸上升,最后達65%左右,表明AOB 菌已生長成熟,并在系統(tǒng)中起主導作用。第123 天—第137天,系統(tǒng)進水配藥泵出現(xiàn)故障,導致進水氨氮降低至130~136 mg/L,將DO 降低至0.1 mg/L,NOB 仍無法抑制,期間出水NH4+-N 和FA 分別為6.5~20.3 mg/L和0.4~1.3 mg/L,系統(tǒng)NO2--N 累積率從93.4%逐漸降低至28.4%。第138 天—第174 天進水NH4+-N 恢復至180~220 mg/L,DO 控制在0.3~0.6 mg/L,NO2--N累積率逐漸提高,但只維持在37%~52%,無法繼續(xù)升高。
在第Ⅰ、第Ⅱ階段的啟動濃度下,試驗沒有實現(xiàn)穩(wěn)定的亞硝化??梢钥闯?,在系統(tǒng)啟動初期,AOB 菌還沒有生長到一定規(guī)模時,必須保證一定的NH4+-N濃度,否則NOB 將無法被抑制,從本試驗結果來看,出水NH4+-N 必須維持在50 mg/L 以上,但是當進水NH4+-N 較低時,實際運行過程很難保持出水NH4+-N濃度在此范圍,而且系統(tǒng)一旦崩潰向全硝化過程轉變時,也較難恢復。在第Ⅲ階段,將進水NH4+-N 提高至320~380 mg/L,在第186 天—第284 天將DO控制在0.5~0.8 mg/L,運行至第210 天時NO2--N 累積率從初始的18.3%增加至78.9%, 之后維持在80%以上,系統(tǒng)迅速實現(xiàn)了亞硝化,運行至第284天,系統(tǒng)FA 保持在10.3~19.5 mg/L,較高的FA 濃度是實現(xiàn)亞硝化的主要原因。
在第Ⅳ階段將DO 提高至1.0~1.5 mg/L,系統(tǒng)對NO2--N 的累積率一直穩(wěn)定在90%以上,對NH4+-N 的平均去除率提高至60.7%,出水亞硝氮和氨氮比值平均為1.33(見圖1),滿足后續(xù)厭氧氨氧化的進水要求。在第Ⅲ階段實現(xiàn)了穩(wěn)定的亞硝化后,課題內部另一個作為對照的亞硝化反應器B 直接以相同的進水濃度、HRT 和水溫等參數(shù)運行,DO 控制在1.0~1.5 mg/L,該反應器經(jīng)過21 d 的運行實現(xiàn)了穩(wěn)定的亞硝化,并且出水亞硝氮和氨氮比值平均達到了1.42(見后文),驗證了此方法可以快速實現(xiàn)亞硝化,可以看出啟動初期FA 的抑制相對DO 抑制更為重要。
第Ⅴ階段期間主要運行參數(shù)未做調整,該期間系統(tǒng)出水氮濃度的變化見圖3。結果顯示系統(tǒng)對TN的去除率逐漸從15.0%增加至72.6%,表明系統(tǒng)逐漸從亞硝化反應器發(fā)展成為一體式CANON 反應器,反應器對TN 的去除負荷達0.16~0.2 kg/(m3·d)。主要原因是, 系統(tǒng)內長期有NO2--N 和NH4+-N 存在,為厭氧氨氧化菌的生長提供了必需的基質。反應器B 在啟動運行期間氮濃度的變化見圖4,結果顯示,反應器B 在快速實現(xiàn)了亞硝化后,經(jīng)149 d 的繼續(xù)運行并沒有出現(xiàn)TN 的去除。主要原因是,DO 直接控制在1.0~1.5 mg/L,實現(xiàn)了較高的氨氮轉化率,出水NO2--N 平均達194 mg/L,一直處于較高的狀態(tài)。研究表明,當NH4+-N 高于100 mg/L 時,厭氧氨氧化菌的活性被完全抑制〔5〕,因此反應器未發(fā)展成為CANON 反應器。在第Ⅲ階段(第186 天—第286 天)反應器A 的DO 為0.5~0.8 mg/L,低DO 運行后反應器NO2--N 僅為11.3~87.1 mg/L,為厭氧氨氧化菌的早期生長創(chuàng)造了條件,在第Ⅳ階段DO 增加后,即使NO2--N 質量濃度達130~246 mg/L,厭氧氨氧化菌也沒有被抑制。
圖3 反應器A 實現(xiàn)穩(wěn)定亞硝化后系統(tǒng)出水氮濃度的變化
圖4 反應器B 啟動運行期間氮濃度的變化
為進一步研究系統(tǒng)脫氮相關的微生物結構,采用宏基因組測序的方法對種泥和不同時期填料生物膜的生態(tài)結構進行了分析,樣品1 是啟動初期的種泥,樣品2 和樣品3 分別是系統(tǒng)穩(wěn)定亞硝化時期和發(fā)展為CANON 工藝時期取出的填料生物膜,對不同樣品在門和屬水平下的多樣性進行了統(tǒng)計。結果表明,樣品1 主要以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擬桿菌 門(Bacteroidetes)、酸 桿 菌 門(Acidobacteria)、硝化螺旋菌門(Nitrospirae)為主,相對豐度分別為49.95%、22.33%、12.36%、5.47%,Proteobacteria 和Nitrospirae 是主要的脫氮細菌。 樣品2 和樣品3的微生物主要以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綠菌門(Chlorobi)、綠彎菌門(Chloroflexi)、浮霉菌門(Planctomycetes)、擬桿菌門(Bacteroidetes)等為主。樣品2中相對豐度分別為36.04%、21.73%、17.89%、3.60%、3.89%,樣品3 中相對豐度分別為49.31%、17.40%、13.39%、3.92%、2.50%。樣品2 和樣品3 中占比最豐富的菌群為Proteobacteria,Proteobacteria 是污水處理系統(tǒng)中的主要脫氮菌群,反應器從亞硝化狀態(tài)轉變?yōu)镃ANON 狀態(tài)時,Proteobacteria 變化最為顯著。Chlorobi 和Chloroflexi 在樣品2 和樣品3 中也占據(jù)了較大比例,這和其他研究的結果是一致的〔6-7〕,該類細菌和脫氮菌成共生關系,其代謝產(chǎn)物促進了厭氧氨氧化菌的生長〔8-9〕。
圖5 是樣品中主要脫氮菌屬的相對豐度。
圖5 主要脫氮菌屬相對豐度
可以看出,啟動初期的樣品1 硝化菌屬包括Nitrosomonadaceae(相對豐度為0.35%)、Nitrosospira(相對豐度為2.53%)、Nitrosomonas (相對豐度為0.76%)、Nitrospira(相對豐度為5.47%),前三種均為AOB 菌屬,后一種為NOB 菌屬。樣品2 和樣品3 中的硝化菌屬均只有Nitrosomanas(相對豐度分別為13.81%和27.78%),表明NOB 被系統(tǒng)淘汰。對比樣品2 和樣品3,反應器從亞硝化狀態(tài)轉變?yōu)镃ANON狀態(tài)時,Nitrosomona 的相對豐度提高了1 倍多,Nitrosomona 是亞硝化過程最重要的功能菌屬,表明隨著狀態(tài)的改變,整個系統(tǒng)的亞硝化穩(wěn)定性趨向更好。
在屬水平上選擇厭氧氨氧化菌所在的Planctomycetes 門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其中的Candidatus_Brocadia、Candidatus_Jettenia、Candidatus_Kuenenia、Candidatus_Scalindua 屬是具有厭氧氨氧化功能的菌屬。反應器從亞硝化狀態(tài)轉變?yōu)镃ANON 狀態(tài)時,Candidatus_Jettenia 占比從30.96%降低至1.66%,Candidatus_Kuenenia 則從32.13%升高至67.47%。研究表明, 與其他厭氧氨氧化菌屬相比,Candidatus_Jettenia 對亞硝酸鹽的耐受性更高〔10〕,而Candidatus_Kuenenia 適合存在于低基質濃度污水中〔11〕。在亞硝化狀態(tài)時,系統(tǒng)內亞硝酸鹽濃度較高,Candidatus_Jettenia 比例較高,而CANON 狀態(tài)系統(tǒng)整體基質濃度較低,Candidatus_Kuenenia 則成為主要菌屬。
(1)在連續(xù)流反應器內投加懸浮填料作為生物載體,富集培養(yǎng)亞硝化細菌,可以成功實現(xiàn)NO2--N的累積。在進水NH4+-N 為320~380 mg/L,溫度為30.2~34.5 ℃的條件下, 控制HRT 為48 h、DO 為1.0~1.5 mg/L、pH 為8.0~8.6,系統(tǒng)對NO2--N 累積率達90%以上,對NH4+-N 平均去除率為60.7%,出水NO2--N 和NH4+-N 比值平均為1.33,采用該方法可在21 d 內實現(xiàn)穩(wěn)定的亞硝化。
(2)懸浮載體生物膜反應器達到穩(wěn)定亞硝化狀態(tài)后維持較低的DO, 將系統(tǒng)NO2--N 控制在100 mg/L 以下,可以逐漸轉變?yōu)镃ANON 反應器。試驗期間系統(tǒng)在實現(xiàn)亞硝化的基礎上,又運行164 d 后對TN 的去除率從15.0%增加至72.6%,亞硝化期間的低DO 運行為CANON 系統(tǒng)中厭氧氨氧化菌的生長創(chuàng)造了條件。
(3)系統(tǒng)啟動后微生物種群發(fā)生了較大變化,其中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綠菌門(Chlorobi)、綠彎菌門(Chloroflexi)、浮霉菌門(Planctomycetes)、擬桿菌門(Bacteroidetes)是啟動后的優(yōu)勢菌群,Proteobacteria 和Planctomycetes 是主要的脫氮菌群。脫氮菌屬的數(shù)據(jù)表明,啟動后NOB 菌屬Nitrospira 被逐漸淘汰,AOB 菌屬Nitrosomonas 成為優(yōu)勢菌屬。系統(tǒng)從亞硝化轉變?yōu)镃ANON 狀態(tài)時,Nitrosomona 屬的相對豐度顯著增加,Candidatus Kuenenia 成為Planctomycetes 門的主要菌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