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曉艷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 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聽”是理解和獲取信息的基本能力,提高聽力水平不僅有利于說、讀、看、寫技能的培養(yǎng),更有利于進行語言交際活動。[1]35
英語聽力水平通常由學生開展聽力的動機、對待聽力的態(tài)度、花在聽力練習上的有效時間以及其采用的聽力方法和策略來衡量。目前,高中英語聽力教學中最普遍的方式是用聽力測試成績來衡量學生的聽力水平。但是,高中階段由于增大了英語學習的難度,聽力測試所用的聽力材料也更加復雜,對學生的聽力水平要求也相應增大。新課標的“學業(yè)質量水平二”對聽力有如下要求:在聽的過程中,能抓住熟悉話題語篇的大意,獲取其中的主要信息、觀點和文化背景。[1]48
筆者在對本市8 所高中的調研中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一周會和學生做三四份完整的聽力訓練題。可是聽力材料聽了不少,訓練題做了很多,學生的聽力成績和聽力水平依然沒有提高。影響學生聽力理解的因素很多,諸如詞匯量不夠大,語音語調不地道,語速跟不上,語法、句型語言知識不扎實等等。從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角度來看,筆者認為,制約學生聽力水平提高的突出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語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英語語言中包含了英美國家的生活習慣與風土人情等方面的信息。在高中教學中所使用的聽力材料以及聽力測試材料中涉及的話題比較廣泛,一般都會涉及英美國家的社會文化、生活起居、飲食習慣、人文地理、工作學習、交通、環(huán)境等方面的內容。不少高中學生欠缺對這些文化背景知識的了解,給他們在聽力理解上增加了重重困難和障礙。
聽力中常用的策略包括認知策略和情感策略。聽力訓練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沒有進行聽前的思考和預測;有些學生未能夠集中注意力抓住聽力材料中的關鍵詞和主題句,導致聽完一段材料后無法總結出主旨大意;有些學生沒有養(yǎng)成邊聽材料邊做筆記的習慣,導致漏掉了數(shù)字、日期、人名、時間、地點等比較有用的信息;還有些學生遇到聽不懂的單詞或句子時,往往就表現(xiàn)出焦慮、沮喪、喪失聽力興趣等行為。很多學生未能掌握恰當?shù)穆犃Σ呗院图记?,導致在聽完一段聽力材料后一臉茫然?/p>
(1)聽力教學與說、讀、看、寫等教學環(huán)節(jié)脫節(jié)。在高中英語課堂中,教師的聽力教學往往都偏重于聽的技能訓練,很少會讓學生復述所聽到的內容,更不會讓學生在聽的基礎上去讀、去看、去寫。聽的環(huán)節(jié)與說、讀、看、寫等教學環(huán)節(jié)之間沒有特別多的關聯(lián),導致教學呈碎片化的現(xiàn)象,聽力訓練缺少延伸和擴展的內容。
(2)教師采用的聽力教學模式較為單一。部分教師把聽力教學等同于聽力試題模擬訓練,往往忽略了教材中的聽力材料。教師普遍采用“放聽力—做選擇題—對答案—講評”的聽力課堂教學模式。聽力教學活動的設計基本上都是以單選題為主,表現(xiàn)出較為單一、機械的模式化現(xiàn)象。這種單調又老套的聽力課堂模式使得聽力學習喪失了應有的語言交際功能,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效率低下。
新課標指出,聽力不是一項孤立的技能。在語言技能的教學中,要將專項訓練與綜合訓練結合起來,避免孤立的單項技能訓練。[1]40教師可遵循此原則,設計多樣化的聽后活動,將聽的技能和說、讀、看、寫等綜合技能整合起來。
新課標指出,聽、說、讀、看、寫等技能的發(fā)展不僅要靠課堂教學,還要借助課外的泛聽、泛讀、自由會話、自主探究等活動來實現(xiàn)。[1]40精聽一般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力求聽懂聽力材料中的每個單詞、句子。泛聽是指從整體上理解聽力材料,把握其主旨大意。在當今的“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借助網(wǎng)絡、各類英語學習APP、TED 英文演講、經(jīng)典影視作品等音視頻材料開展課外泛聽活動。
如果把聽力練習簡單的過程化處理也會讓學生感到厭倦,但是要將聽的練習設計成較為真實的活動,就會產生趣味性,吸引學生參與,取得良好的效果。[2]目前單一又老套的聽力教學課堂模式,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構建多元化的英語聽力環(huán)境,讓聽力課堂活動豐富多樣,讓聽力學習變得生動形象。
新課標指出:教師要發(fā)揮評價的激勵作用和促學功能,通過評價使學生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全面發(fā)展其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對英語教學形成積極的反撥作用。[1]81基于此,教師在日常的聽力教學中要加強師生間和生生間的情感交流溝通,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投入英語聽力學習中,并激勵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聽力訓練。
筆者在調研中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誤解了聽力教學的真正含義,把大量的聽力模擬試題測試當成了聽力教學。在聽力教學中,教師要思考聽前如何進行導入、如何吸引學生興趣、聽后如何設計多樣化的活動、如何提高聽力教學效率等。
新課標指出: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逐步擴大文化知識的內容和范圍,幫助學生拓寬視野,提高他們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發(fā)展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1]54語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文化背景知識貫穿于語言交流中。比如,基督教國家有自己的宗教節(jié)日,如復活節(jié)、圣誕節(jié)、感恩節(jié)、受難節(jié)等,這對于不熟悉西方宗教節(jié)日的學生來說就有一定的難度。此外,聽力材料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很多英語口語中慣用的俚語,如cost an arm and a leg,in the black,over the moon,have butterflies in one’s stomach 等等。而學生受到漢語思維習慣的影響,往往會錯誤理解這些俚語。此外,在聽力材料中出現(xiàn)的有些詞匯,在英國文化和美國文化中表達不同,也會造成學生聽力上的誤解。
【例1】M:Excuse me,but where can I find the restroom?
W:Go downstairs and turn to the left. It’s next to the lift.
M:Thank you.
W:That’s all right.
Q: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do?
A. To use the toilet. B. To have a rest.
C. To ask for a lift.(答案:A)
這道題學生錯誤率很高。在美國文化中,美國人一般把家中的衛(wèi)生間稱為bathroom,公共衛(wèi)生間則稱為restroom。在英國文化中,直接用toilet 表示公共衛(wèi)生間。在中國文化中,人們普遍把公共廁所稱為WC、toilet 或washroom。學生因為文化背景障礙,很多都誤選成了B 項。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因此,教師要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英美國家文化背景知識的滲透,幫助他們了解更多英美國家的歷史、地理、風俗習慣、文化等知識,理解跨文化含義,從而為他們掃除英語聽力中的文化差異障礙。
以江蘇省高中使用的譯林版教材《牛津高中英語》為例,很多單元都涉及英美文化背景知識介紹。如M8U1(第八模塊第一單元的簡稱,體例下同)的話題是“The written word”,介紹了英國作家Dickens 的作品以及英國浪漫主義詩人Robert Burns、John Keats、William Wordsworth以及他們的代表作;M8U2 話題是“The universal language”,介紹了意大利著名歌劇Turandot 以及Mozart、Tchaikovsky 等國際著名音樂家及其代表作,還介紹了西方流行音樂的發(fā)展,提到了the blues、jazz、R&B、rock and roll、country music、pop music 等多種音樂形式;M9U1 介紹了“楓葉之國”加拿大的地理環(huán)境、自然風光、著名城市及有趣的歷史知識;M9U4 的話題是“Biblical idioms in English”,介紹了很多圣經(jīng)習語故事的由來;等等。可見,教師一定要善于利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開發(fā)教材資源,在培養(yǎng)學生語言技能的同時,豐富學生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識。
新課標指出,聽力技能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聽的策略,培養(yǎng)語感,特別強調培養(yǎng)在聽的過程中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1]48因此,在聽力訓練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聽力學習策略的指導,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牢牢掌握聽前、聽中和聽后的策略與答題技巧。
(1)聽前做預測。預測是十分有效的技巧,能夠幫助學生積極調動大腦,參與聽力理解的過程,從而成為主動的、有準備的聽者。因此,教師一定要教會學生在做聽力測試題前,抓緊時間快速瀏覽聽力題干和選項,尤其是前5 題。此外,根據(jù)選項關鍵詞預測對話內容,如果聽力問題中疑問詞是who,那么一定要注意聽力材料中有關人的內容;如果疑問詞是when 或where,則要注意聽有關時間或者地點的內容。
(2)聽中做筆記。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往往記不住聽到的每個詞,但他們能夠記住意義。[3]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聽材料過程中,不能把注意力平均分配到每一詞、每一句上,而是要將注意力放在聽力材料中的主題句和關鍵詞,從而抓住其主旨大意。同時,要學會使用認知策略,在聽的過程中,借助情景和上下文猜測詞義或推測段落大意,并根據(jù)說話人的語調或用詞,推斷其態(tài)度和意圖。[1]42此外,聽到有關日期、時間、人名、地點、職業(yè)等重要信息時,一定要邊聽邊用首字母、數(shù)字、符號等做速記。
【例2】M:Sorry I’m late.
W:What happened?
M:I had desperately waited for the bus for half an hour before it finally arrived at the stop.Actually you know it was a quarter late.
Q:How long was the man supposed to wait for the bus?(答案:C)
A. 30 minutes B. 45 minutes C. 15 minutes
這里half an hour 可直接簡寫為30min,a quarter 可簡寫為15min,再根據(jù)句意,通過簡單運算,最終得出答案。反之,假如學生不做簡單的記錄,聽完對話后就可能完全混淆具體時間。
(3)聽后做鞏固。聽后階段是學生進行回憶、分析和總結的階段。教師要及時幫助學生對聽力材料中出現(xiàn)的重點詞匯、句型及文化背景進行匯總,以幫助學生不斷積累新的語言知識和文化背景知識。同時,教師要讓學生朗讀聽力原文,尤其是錯題的原文要反復朗讀,直到學生完全理解為止。
新課標指出:在語言運用過程中,各種語言技能往往不是單獨使用的。因此,在設計聽、說、讀、看、寫等教學活動時,教師既要關注具體技能的訓練,也要關注技能的綜合運用,可以設計聽、說、讀、寫等綜合性語言運用活動。[1]39教師可以在聽力訓練中穿插問答、聽后齊讀、聽后復述、討論、填寫句子、話題簡述等說、讀、寫的活動,增加學生的聽說、聽讀、聽寫互動的機會,從而將聽與說、讀、寫、看等語言技能整合起來。
【例3】M6U2 Reading 板塊“The search for happiness”。教師可以播放Line 20-37 的聽力錄音,在PPT 上呈現(xiàn)聽力任務,要求學生聽后完成表格內容(斜體部分為學生所填)。
Name Sang Lan Birth year 1981 Birth Place Ningbo,China Best event the vault Personality energetic,happy and hard-working Experiences She began to learn gymnastics in 1987....
聽的過程既是信息記憶的過程,更是信息加工的過程。教師引導學生邊聽邊填表,在學生完成后,要求學生齊讀表格中的內容并引導學生分組討論以下問題:What is your understanding of happiness? 在學生討論后,教師請不同小組的學生回答,將他們的討論結果進行歸納和呈現(xiàn)。然后教師可要求學生以“Happiness in my eyes”為題寫一篇120 詞的英語作文。這樣,教師將聽和說、讀、寫環(huán)節(jié)有效地整合起來,提升了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新課標指出,根據(jù)選擇性必修課程對課外視聽活動的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課內學習和課外學習有機結合,確保每周的課外視聽活動不少于40 分鐘。[1]55隨著網(wǎng)絡的普遍應用,網(wǎng)絡資源成為教學中非常方便獲取資料的輔助工具。因此,教師除了充分利用教材文本,做好課內聽力訓練之外,還要善于擴展聽力教學材料,拓寬思維,跳出單詞、課文和試題錄音等現(xiàn)有的傳統(tǒng)的聽力資料的局限,積極開展課外泛聽活動。
首先,教師可以結合功能話題,借助網(wǎng)絡、電子期刊、各種英語學習的APP 等多種資源,有效地整合聽力材料展開專項訓練。如,網(wǎng)絡上有BBC、VOA、CNN 等大量的聽力資源,還有可可英語、滬江英語、天學網(wǎng)百朗聽力、人人聽力等一些專業(yè)的網(wǎng)站可以練習聽力,更有VOA 慢速英語、扇貝聽力、朗易思聽、每日英語聽力等深受學生喜愛的英語聽力學習APP。
其次,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后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聽力材料,如英文歌曲、英美影視劇、網(wǎng)站中的國際新聞、英文演講等音視頻資料開展泛聽。如《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尋夢環(huán)游記》《死亡詩社》《當幸福來敲門》等經(jīng)典電影和美劇,以及TED 英文演講視頻等都為英語學習者提供了豐富的視覺盛宴和視聽資源,幫助他們接觸生活中真實的聽力場景。“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to get.”“ There is something inside that they can’t get to,and that is hope.”這些經(jīng)典的臺詞不僅能夠引發(fā)學生對生活的思考,更能夠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此外,教師還可以借用多媒體等現(xiàn)代技術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在課后使用英語趣配音、英語魔方秀、英語流利說等配音軟件,給自己感興趣的英文電影、動畫片片段進行配音。教師還可以模仿“聲臨其境”節(jié)目,在班級開展“趣配音PK”大賽,讓學生投票選出班級的“英語配音達人”。通過這些比賽,幫助學生矯正語音,增強語感,間接提升其聽力理解的信息提取能力,讓聽力學習過程富有趣味性,增加學生聽力學習的興趣。
綜上所述,聽力居于五項語言技能之首,教師必須高度重視聽力,真正理解高考改革的積極作用和目的。高中英語聽力現(xiàn)狀的改變,要求一線教師必須更新教學觀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