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莉平
(利川市民族中醫(yī)院,湖北 利川 445400)
乳腺癌作為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以女性群體發(fā)病率較高,且近年來呈現逐漸上升趨勢,需加強對其的盡早診斷、盡早治療[1]。早期乳腺癌癥狀不明顯,對其的盡早發(fā)現存在一定難度,因此需重視采取可靠措施篩查,確保盡早發(fā)現異常,如乳腺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全數字化乳腺鉬靶X線攝影應用普遍,可通過局部范圍掃描觀察乳腺異常情況,發(fā)現無典型癥狀腫塊,為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但何種方法應用價值更高需深入研究[2]。為此,本次研究對乳腺彩超對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診斷價值進行了探討如下。
1.1 一般資料。研究選擇本院于2015年3月至2019年2月期間收治的疑似乳腺癌患者84例作為資料,均表現出乳腺腫塊、乳腺溢液等癥狀,患者均知曉檢查內容及目的,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年齡25-56歲,平均(41.06±3.24)歲,絕經前38例,絕經后33例。排除隨訪資料不全患者、化療放療史患者、乳房內假體植入或乳房外科塑形手術患者等[3]。
1.2 診斷方法
1.2.1 鉬靶檢查:選擇乳腺X線鉬靶機檢查,采用全自動曝光系數,采集×10影像版,選擇軸位及斜位攝片,明確腫瘤細胞形狀、特征、病灶內及鄰近組織是否存在鈣化情況,分析鈣化大小、數目、分布及密度等。
1.2.2 乳腺彩超:選擇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檢查,取仰臥位,探頭頻率為7.5 MHz,經乳腺各個象限多切面掃查,若發(fā)現腫塊或異常回聲采用十字形交叉綜合掃查,觀察病灶位置、大小、形態(tài)、鈣化及液化等情況。再利用彩色多普勒觀察腫塊內部及周邊血流分布情況。
1.3 觀察指標。以手術病理結果作為金標準,判斷兩種影像學診斷方法的敏感性、特異性及準確度。
1.4 統(tǒng)計學處理。將SPSS 17.0作為數據統(tǒng)計學分析軟件,計數資料的組間對比為卡方檢驗,表示為構成比(%),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同影像學檢查準確性分析。84例經手術活檢病理確診乳腺癌75例,占比89.29%。乳腺彩超診斷準確率為與鉬靶比較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聯(lián)合診斷準確率高于乳腺彩超、鉬靶,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不同影像學檢查準確性分析(%)
2.2 不同影像學敏感性、特異性分析。乳腺彩超診斷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與聯(lián)合診斷比較雖然偏低,假陽性率、假陰性率偏高,但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鉬靶診斷敏感性、陰性預測值低于聯(lián)合診斷,假陰性率高于聯(lián)合診斷,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不同影像學檢敏感性、特異性分析(%)
近年來我國醫(yī)療技術發(fā)展迅速,對嚴重威脅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的腫瘤疾病早期診斷越來越重視,其中乳腺癌作為常見且難以早期發(fā)現的惡性腫瘤,對其采取可靠的早期診斷措施備受臨床重視[4]。如今影像學診斷技術先進,其中以乳腺彩超、X線鉬靶檢查應用普遍,能過通過掃描獲得詳細的乳腺區(qū)域聲像圖,其中X線鉬靶檢查操作簡單、無創(chuàng),可觀察到乳腺組織及乳腺內鈣化征象,對微小病灶有較高的檢出價值,但該種方式對致密性乳腺癌檢出率不高[5]。乳腺彩超具有操作簡單、無創(chuàng),可觀察到乳腺及周圍組織,顯示各層組織、浸潤組織及血流分布情況等,而且不會產生放射性損傷,對致密性乳腺癌診斷具有一定優(yōu)勢。但該種方式易受到細胞及肌肉組織影響出現漏診。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聯(lián)合診斷準確率高于乳腺彩超、鉬靶,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乳腺彩超診斷敏感性、特異性等與聯(lián)合診斷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鉬靶診斷敏感性、陰性預測值低于聯(lián)合診斷,假陰性率高于聯(lián)合診斷,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單一乳腺彩超診斷和單一X線鉬靶雖然均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對發(fā)現早期乳腺癌有一定作用,但敏感性、特異性有進步的空間,而采用聯(lián)合診斷方式則可彌補兩種診斷不足,提高準確性,降低漏診情況,為治療提供全面詳細的影像資料,值得推廣應用[6-9]。
綜上所述,與X線鉬靶相比,乳腺彩超對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診斷價值相對較高,但仍存在不足,需聯(lián)合兩種或多種檢查方式實現盡早明確,改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