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峰
(北京朝陽急診搶救中心 麻醉科,北京 100000)
燒傷是臨床中常見的外科問題,而重度燒傷是其中較為嚴重的一種[1]。重度燒傷患者在經(jīng)歷手術治療后,常出現(xiàn)蘇醒期的躁動問題及應激因子水平表達異常,進而影響患者的創(chuàng)面修復速率及效果。本次研究旨在以右美托咪定復合氟比洛芬酯針對治療重度燒傷患者,觀察對其麻醉蘇醒期躁動及應激因子表達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接受治療的90例重度燒傷患者,分為參照組和試驗組各45例,參照組給予其靜脈注射右美托咪定;試驗組給予其靜脈注射右美托咪定,復合應用氟比洛芬酯。參照組男27例,女18例,年齡18-60歲,平均(40.35±5.88)歲,平均燒傷面積(46.37±9.82)%TBSA,Ⅲ度燒傷面積(12.27±4.76)%TBSA;試驗組男24例,女21例,年齡20-65歲,平均(41.06±6.24)歲,平均燒傷面積(46.37±9.82)%TBSA,Ⅲ度燒傷面積(12.27±4.76)%TBSA。對比以上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在進入手術室后,均給予心電圖監(jiān)測、血壓監(jiān)測及血氧飽和度監(jiān)測,并為患者在上肢處建立靜脈通道。首先為患者注射咪達唑侖,劑量以0.50 mg/kg進行計算;注射丙泊酚,劑量以1.50 mg/kg進行計算;注射芬太尼,劑量以4μg/kg進行計算;注射苯磺順阿曲庫胺誘導患者進行麻醉,劑量以0.15 mg/kg進行計算;在5 min后為患者接入氣管,并連接麻醉機以獲得間歇性正壓通氣;為患者建立靜脈泵,并在術中時為其持續(xù)注入丙泊酚、芬太尼及苯磺順阿曲庫胺,滴速控制在4-6 mg/kg·h、0.15-0.20μg/kg·min及0.10-0.15 mg/kg·h;在手術預計結束的前30 min時,為參照組患者靜脈注射右美托咪定,劑量以0.25μg/kg進行計算,試驗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復合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同時停止苯磺順阿曲庫胺的注入;在手術結束時,停止丙泊酚及芬太尼的注入,同時安排患者在麻醉恢復室進行自主呼吸的恢復,直至患者的血氧飽和度達到95%以上;患者恢復意識后,即為患者移除氣管。
1.3 評價標準。以兩組患者手術持續(xù)時間、喚醒時間、拔管時間、蘇醒期躁動及應激因子水平作為本次研究的評價標準。其中喚醒時間為患者結束手術至呼喚其睜開眼睛的時間,拔管時間為患者手術結束至其意識恢復、具有自主呼吸的時間。躁動則以Riker鎮(zhèn)靜-躁動評分進行評價。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數(shù)據(jù)用SPSS 22.0統(tǒng)計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手術持續(xù)時間、喚醒時間及拔管時間。兩種不同治療方法干預后,試驗組患者的手術持續(xù)時間、喚醒時間及拔管時間均顯著短于參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持續(xù)時間、喚醒時間及拔管時間對比(,min)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持續(xù)時間、喚醒時間及拔管時間對比(,min)
組別 例數(shù) 手術持續(xù)時間 喚醒時間 拔管時間參照組 45 157.93±89.54 11.13±4.06 15.37±3.85試驗組 45 140.57±78.96 8.12±3.57 10.43±2.62 t - 5.5433 6.4248 9.5427 P - 0.003 0.016 0.021
2.2 蘇醒期躁動。兩種不同治療方法干預后,試驗組患者的Riker鎮(zhèn)靜-躁動評分顯著低于參照組患者(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蘇醒期躁動情況對比()
表2 兩組患者蘇醒期躁動情況對比()
組別 例數(shù) Riker鎮(zhèn)靜-躁動評分參照組 45 5.39±0.63試驗組 45 4.53±0.47 t-8.2735 P-0.000
2.3 應激因子水平。干預后,兩組患者的腎上腺素、醛固酮及皮質醇水平均顯著高于治療前(P<0.05),且試驗組患者的腎上腺素、醛固酮及皮質醇水平均顯著低于參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應激因子水平對比()
表3 兩組患者應激因子水平對比()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腎上腺素(pg/mL) 醛固酮(ng/mL) 皮質醇(nmol/mL)參照組 45治療前116.25±15.29 25.68±4.73 441.74±61.86試驗組 45 118.56±16.21 27.43±5.09 460.53±70.34 t-0.5436 1.3862 0.9861 P-0.5937 0.1763 0.3235參照組 45203.68±20.63 71.35±8.92 598.36±95.62試驗組 45 189.76±19.43 66.43±7.82 540.53±73.53 t-5.5922 4.6637 2.6347 P-0.026 0.003 0.018治療后
燒傷是由熱所引起的組織損害,主要位于皮膚與粘膜處,若燒傷嚴重,則由可能危及皮下組織及粘膜下組織。臨床上最嚴重的一級燒傷為重度燒傷,成人患者的燒傷面積一般在31%-50%,且容易產生嚴重休克、復合傷及吸入性損傷等[2]。因此,臨床上關于燒傷患者的急救原則,即將患者迅速脫離致傷源,并采取冷療等措施進行干預,進而為患者升高血壓、腎上腺素等以促使其創(chuàng)面修復[3]。
右美托咪定是一種有效的α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能夠有效減輕機體的應激反應,并維持燒傷患者在手術時的血流動力學[4]。右美托咪定對外周交感神經(jīng)的興奮具有較好的抑制作用,但其具有的遺傳毒性及生殖毒性等問題則令人擔憂。氟比洛芬酯則是一種非甾體類抗生素,其以脂微球作為藥物載體,通過水解的方式產生氟比洛芬,從而定向作用于燒傷患者的受損部位[5-6]。氟比洛芬酯能夠抑制燒傷患者合成前列腺素,從而起到鎮(zhèn)痛的效果,故可以有效減輕患者蘇醒期的躁動情況。本次研究將右美托咪定與氟比洛芬酯進行復合使用,發(fā)現(xiàn)單用右美托咪定的燒傷患者,其各項指標均不如兩藥合用的患者,說明右美托咪定與氟比洛芬酯復合使用,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痛苦,促進患者的身體恢復。
綜上所述,對重度燒傷患者,應用右美托咪定復合氟比洛芬酯,能有效緩解患者蘇醒期的躁動,抑制其體內應激因子上升,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