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 邵光明
萬有引力定律是高中物理的重點知識,試題題型靈活多變.近年來,高考命題中萬有引力定律的考查常和新穎情境結(jié)合起來,不少學生不知如何下手,失分嚴重.針對這一情況,本文重點討論如何應用萬有引力定律解答新穎情境習題,給實際教學工作提供參考.
高考命題中,部分習題會“新瓶裝舊酒”.一些學生未能成功解答的原因在于被習題的“新外表”干擾.為避免這一情況的發(fā)生,增強學生的解題自信,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給予學生鼓勵,使其樹立必勝的信心,并結(jié)合問題與學生一起分析習題“新”在何處以及如何使用“舊”知識解答.
例12019年4月10日,世界首張黑洞照片發(fā)布,使人們認識到黑洞是真實存在的.研究表明,黑洞成立條件為其中c 為光速.已知地球公轉(zhuǎn)周期為365天,日地距離為1.5×1011m,c 和g 分別取3×108m·s-1、10m·s-2.假設太陽為黑洞,則其半徑約為( ).
A.0.03m B.3m C.30m D.3000m
分析該題情境看似較為新穎,但使用的知識仍是舊知識,因此,學生解答該題應樹立必勝的信念.解題中,學生應注重應用題干中給出的公式,聯(lián)系所學的萬有引力變形公式進行分析.
解由題干可知設地球的質(zhì)量為m,由萬有引力定律得到
聯(lián)立各式并代入已知數(shù)據(jù),不難得出R ≈3×103m,故選項D 正確.
教學中應用萬有引力定律解答新穎情境習題時學生要認清自己,不能盲目自信,尤其不能“輕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選擇一些難度較大的習題要求學生作答,在拓展其視野的同時,深化其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即應用萬有引力定律解題時,既要切實打牢基礎,不能好高騖遠,又要注重認真審題,吃透題意,如此才能保證在解題中得到滿分.
例2根據(jù)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變化知識可進行礦藏勘探.如圖1所示,假設P 點下巖石分布均勻,密度為ρ,天然氣密度較小可不考慮.在P 點檢測發(fā)現(xiàn)重力加速度為kg(k<1),假設P 點下存在一儲存天然氣的球形空腔,球心到地面的距離為d,引力常量為G,則該空腔的體積大小為.
圖1
分析該題目重點考查學生對萬有引力的理解,具有一定難度.根據(jù)所學可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因萬有引力產(chǎn)生的.解答該題時需要運用假設法對比P 點下有無空腔的重力變化,再靈活運用萬有引力知識作答.
解根據(jù)題干描述可知空腔填滿和未填滿時,物體在P 點受到的重力是不同的.假設空腔填滿時,質(zhì)量為m 的物體在P 點受到的重力為mg,而實際上物體受到的重力為kmg,因此,空腔填滿前后導致(1-k)mg 引力的變化.由萬有引力定律可知(1-k)mg=而M=ρV,兩式聯(lián)立解得
高中物理中有關萬有引力定律應用的習題情境較多,為使學生能夠以不變應萬變,授課中應注重拓展,更好地提高其解題技能.一方面,教師要注重典型好題的積累,定期組織學生開展相關的拓展訓練,使學生盡可能見到更多的好題.另一方面,教師要鼓勵學生做好解題思路與方法的總結(jié),明確解題的關鍵點,使其遇到問題能及時找到突破口.
萬有引力定律內(nèi)容并不難理解,但是變形公式較多,適宜應用的情境靈活多變.為使學生掌握應用萬有引力定律分析新穎情境問題的能力,提高其解題的靈活性,教師在授課中應結(jié)合具體習題的解答,提高其自信,而后逐步提高習題難度,深化其對萬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同時,教師還應注重優(yōu)選習題,積極開展拓展訓練活動,使學生積累更多的解題經(jīng)驗與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