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維鋼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羅伊·鮑邁斯特和科學記者約翰·提爾內(nèi)出了一本書——《意志力》,這本書不僅是一種“科學的勵志”,還因為它說的就是勵志的“志”本身,因此也是“勵志的科學”。
想要知道什么品質(zhì)對成功最重要,科學的辦法不是看名人傳記,而是進行大規(guī)模的統(tǒng)計。有一項研究對大學生的三十多項品質(zhì)進行了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其中絕大多數(shù)對學習成績幾乎沒有影響。真正能左右成績的品質(zhì)只有一個:自控。能管住自己,該上課的時候就去上課,該寫作業(yè)寫作業(yè),多學習少看電視,這個品質(zhì)就是學業(yè)成功的秘密。
自控需要意志力。一般人可能認為意志力是一種美德,應該通過教育的方式提升思想境界來培養(yǎng)。然而實驗表明,意志力其實是一種生理機能。它就好像人的肌肉一樣,每次使用都需要消耗能量,而且用多了會疲憊。
在作者鮑邁斯特本人領導的一個著名實驗中,作為受試者的學生們被要求事先禁食,全都餓著肚子來到實驗室,然后他們被隨機分為三組。學生們以為實驗的目的是測試他們的智力,他們的任務是做幾何題,但他們不知道這些題其實都是無解的,實驗真正測量的是他們愿意在題目上堅持多長時間才放棄。
控制組的學生直接做題,他們每人平均堅持了20分鐘,而兩個實驗組學生在做題之前先被帶到另一個房間,面對剛烤好的巧克力餅干以及一些蘿卜。實驗人員告訴第一組學生可以隨便吃餅干,第二組學生只能吃蘿卜。你可以想象在饑餓狀態(tài)看著熱氣騰騰的餅干而不能吃是一種什么感覺,你需要強大的意志力才能只吃蘿卜!
第二組學生抵制了餅干的誘惑。然后兩組學生都被帶去做題,結果餅干組跟控制組一樣,堅持了20分鐘,而蘿卜組只堅持了8分鐘。唯一的解釋是,蘿卜組的意志力在抵制餅干誘惑的時候被消耗掉了。
意志力是一種有限的資源,你用在這里就沒法用在那里。為什么統(tǒng)計表明總能按時交作業(yè)的學生反而經(jīng)常穿臟襪子?為什么每當期末考試前學生更容易暴飲暴食,不注意飲食和個人衛(wèi)生?因為他們的意志力都用在學習上了。
如果使用意志力會消耗能量,那我們可以通過補充能量的辦法提高意志力嗎?事實正是如此。在另一個實驗中,研究人員偶然發(fā)現(xiàn)如果在實驗過程中給受試者喝一點含糖的飲料,比如果汁,他們的意志力就會增強。而且必須用真正的糖,甜味替代品沒用。
這樣看來,當一個人沒有意志力的時候,我們似乎不應該指責他的“人品”。但這并不是說意志力是完全客觀不可控的,實際上,我們可以想辦法合理地支配這種資源,甚至像鍛煉肌肉一樣增加意志力的容量,而這一切必須建立在對意志力科學認識的基礎上。
一個有意思的發(fā)現(xiàn)是:做選擇會消耗意志力。這就是為什么在我們意志薄弱的時候不愿意做選擇。商家非常理解這個被稱為“決策疲勞”的原理,比如,買新車的時候往往會有很多升級配置的選項,聰明的銷售總是讓你剛來的時候先對一些花錢少的配置進行選擇。等你選累了,再向你介紹價格貴或者根本沒用的選項,而這時你的意志力已經(jīng)沒辦法對抗了。更有意思的是,如果采取這種先易后難的選擇順序,顧客對購物體驗的評價往往還更高。
冒險也需要意志力。統(tǒng)計表明,犯人的假釋申請批準率與審核的法官什么時候吃飯有很大關系。如果這個申請是在法官剛剛吃完早餐或午餐的時候?qū)徍说?,那么它的批準率大約是65%,然后隨著時間慢慢減弱。等到臨近下一頓飯時,法官已經(jīng)很餓了,批準率幾乎是零,意志薄弱的法官們做出了風險最低的決斷。
作者提到一個重要的自控手段是自我監(jiān)視。實驗表明,僅僅在房間里放一面鏡子就能讓受試者的自控力增加不少。你可以把自己經(jīng)歷的每一秒時間、花的每一分錢,都上傳到專門的網(wǎng)站上以做記錄。如果這也不能讓你管住自己,你還可讓別人來監(jiān)督。比如,你可以把一筆錢交給朋友或者專業(yè)網(wǎng)站代管,并宣布如果你不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一項任務,他們就有權把這筆錢捐給慈善組織!
怎樣提高意志力?真正有效的辦法是“常立志”。意志力是一種通用資源,這意味著你可以通過做一些日常小事來提高意志力,然后把它用在其他事情上。一個有效的練習辦法是做自己不習慣做的事。比如,你習慣用右手,可以有意識地用左手。你還可以強迫自己說的每一句話都必須是書面語的完整句子,而不得出現(xiàn)俚語、省略語或臟話。
意志力顯然不是人們喜歡自夸的能力,明星們發(fā)表獲獎感言的時候從來沒有人說過“我成功是因為我能控制自己”!盡管有時他們失敗的時候,會提到是因為自控力不夠好?,F(xiàn)在的人,尤其是信奉美式教育的,熱衷于強調(diào)自尊和自信——有人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最近幾十年來歌曲中“我”這個詞出現(xiàn)的頻率明顯增加。但高自尊并不導致高成就,事實上,那些自尊過度的人往往會發(fā)展成自戀。
有些教育改革家一天到晚就想著把強調(diào)自控的中式教育改成強調(diào)自尊的美式教育,這其實是舍己之長用人之短。一個明顯的統(tǒng)計學例子是,盡管亞裔只占美國人口的4%,亞裔學生卻占到斯坦福等頂級名校的四分之一。一般人把這個成就歸結為亞裔的智商高,但統(tǒng)計表明同樣是進入一個高智商行業(yè),白人需要的智商是110,而亞裔只需要103。
亞裔靠的是意志力。有實驗發(fā)現(xiàn),中國的小孩從兩歲開始就比美國的小孩有更強的自控能力,可能是基因的問題,因為中國的多動癥兒童比美國少得多。也可能是傳統(tǒng)的問題,因為中國的父母更早地要求孩子控制大小便。不管是什么,中國文化在意志力的實踐上遙遙領先。這難道不是我們的優(yōu)勢嗎?那些全神貫注聽講的小孩,比每隔三分鐘就得吃點零食的小孩酷多了。
李紅軍摘自電子工業(yè)出版社《萬萬沒想到: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