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瑞環(huán),鄭麗娟,于曉蘭,丁彩君,周紅
(唐山市曹妃甸區(qū)醫(yī)院,河北 唐山)
產科分娩期時,胎盤粘連是該時期非常少見且有極其危險的并發(fā)癥之一;同時,也是導致產婦產后發(fā)生一系列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出血、繼發(fā)感染、子宮穿孔等。隨著不斷上升的人工流產、剖宮產率,使發(fā)生胎盤粘連的幾率,每一年也逐漸呈現出一種上升的趨勢。所以,對其產婦進行正確的診斷以及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關系著產婦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也是切除產科子宮的重要原因[1]。臨床上以往主要是應用手術將子宮切除,但是該方式不僅會使患者失去生育功能,還對其心理和生理造成嚴重影響;此外,如何減少出血量,降低產后發(fā)生出血的幾率,對產科的醫(yī)師們來講,仍然屬于需要面對并解決的重要難題,也是保證產科質量以及產婦與胎兒生命安全的關鍵。而安列克作為一種新型國產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止血藥物,現已經逐漸的在臨床應用[2]。因此,本文主要將我院采用剖宮產術治療的80例胎盤粘連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應用安列克稀釋液多點注射后,對其應用效果進行探討。
選取在研究對象為我院收治的80例胎盤粘連出血患者,均接受剖宮產術,選取的時間為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按電腦序號將所有研究對象分為兩個組別。治療A組40例,應用常規(guī)法注射安列克,研究對象年齡23~38歲,平均(29.56±4.52)歲,孕周 37~41周,平均(38.63±1.25)周;21例患者為初產婦、19例患者為經產婦;治療B組40例,應用安列克稀釋后針對胎盤粘連處多點注射,年齡22~37歲,平均(29.89±5.71)歲,孕周 38~41周,平均(39.53±1.36)周,23例患者為初產婦、17例患者為經產婦。兩組患者之間,各項資料進行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可進行比較。
納入標準:(1)所有研究對象均自愿或家屬簽訂知情同意書;(2)無嚴重性內科疾病患者;(3)無精神疾病患者;(4)凝血功能無障礙者。
排除標準:(1)中途退出研究的研究對象;(2)肝功能衰竭者;(3)腎功能衰竭者;(4)惡性腫瘤者。
所有的研究對象均采用剖宮產術進行治療:(1)手術中,對于胎盤不能夠自行進行剝離的患者,需徒手將其剝離;完成剝離以后,若是胎盤還有粘連的患者,胎盤組織用卵圓鉗進行鉗夾,再用大號鑰匙勺刮其子宮壁。(2)對于有局限性出血活躍、明顯的患者,可對其使用2/0微喬線,并采用“8”字法對出血部位進行縫合、止血。(3)用宮腔紗條填塞胎盤剝離面且滲血廣泛的患者;另外,建立一組靜脈通道,注射5%葡萄糖液中的縮宮素20 U,靜脈滴注,產后持續(xù)滴注>2 h,宮腔紗需在產后24 h后才可取出來。
治療A組應用常規(guī)安列克宮體注射,胎盤分娩出以后對子宮體進行注射。治療B組應用安列克稀釋后針對胎盤粘連處多點注射,胎盤分娩出來后,給予安列克的劑量為250 μg;生理鹽水為:10 mL,將二者相溶;在患者的胎盤附著處出血部位,進行肌層點狀注射,注射劑量為:1 mL/次;最后對患者的子宮切口進行縫合[3]。
產后出血:參照2014年《產后出血指南》診斷標準:剖宮產產婦在胎兒娩出24 h內出血≥1000 mL。
觀察兩組患者的出血情況以及術后48 h血紅蛋白的下降值等相關情況進行評估。
(1)統計治療A組患者與治療B組患者術中、術后2 h、24 h的平均出血量情況。
(2)記錄治療A組患者與治療B組患者手術后48 h血紅蛋白值的下降情況。
治療B組手術中、手術后2 h、手術后24 h平均出血量明顯比治療A組低(P<0.05),見表1。
表1 治療A組與治療B組出血量比較(±s, mL)
表1 治療A組與治療B組出血量比較(±s, mL)
組別 例數 術中出血量 術后2 h出血量 術后24 h出血量治療B組 30 241.05±52.28 326.35±33.74 406.15±60.41治療A組 30 372.61±49.54 450.62±48.21 487.30±39.05 t 10.005 11.660 6.179 P 0.000 0.000 0.000
治療B組患者術后48 h血紅蛋白值下降后為(1.82±0.64)g/L,治療 A 組為(3.57±0.52)g/L,t=11.624、P=0.000,治療B組顯著低于治療A組(P<0.05)。
導致胎盤粘連、植入好發(fā)的3大因素:進行剖宮產手術后、進行人工流產手術后、子宮發(fā)育不良。患者在剖宮產術中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胎盤粘連與植入,臨床上對于這種類型的產婦,以往都是采取子宮切除術進行治療,但該治療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對產婦的身心造成雙重的傷害。隨著臨床醫(yī)學技術的不斷提升,治療該疾病已經出現多種保守治療方式。而對于進行剖宮產術來治療產婦產后出血,經常使用的方法:對子宮進行按摩、應用宮縮劑、將動脈進行結扎、采用紗布來產婦的宮腔等,若是以上的方法都采用后,卻無效的情況下,臨床上為保障其生命安全,可能會切除子宮[4]。
縮宮素為治療在剖宮產術中,發(fā)生產后出血的首選方式,它具有直接收縮、刺激子宮上段的作用,臨床療效較好,但作用時間不長,約3~4 min,并且存在受體位點飽和的情況;若是使用宮縮素的劑量過大,容易導致產婦發(fā)生低血壓等現象[5]。安列克也是一種宮縮劑,但安列克的效果比較強烈,頑固性產后出血患者應用縮宮素后無效果時,可以使用安列克。安列克屬于15-甲基前列腺素,是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以強烈的收縮產婦子宮平滑肌,可增強宮腔內壓,從而開放產婦宮腔內的血竇,迅速到達血管,最后達到止血目的。安列克具有發(fā)揮作用迅速、作用時間較長、可收縮宮體和子宮下段等作用??稍陔p胎妊娠、羊水過多等因素導致的產后出血中應用。但是該藥物容易導致患者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不良反應,主要是與平滑肌收縮有關系,應在妊娠合并高血壓疾病等患者中慎用[6]。從以上研究中可以看出,治療B組在治療A組的基礎上給予安列克稀釋液后,其術中、術后2 h以及術后24 h平均出血量,明顯比治療A組低(P<0.05);術后48 h血紅蛋白下降后的值下降與顯著低于治療A組(P<0.05)。表明治療剖宮產術中胎盤粘連患者應用安列克稀釋液多點注射,可以有效的避免產后出血對產婦帶來的各種危害,保障患者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
綜上所述,對治療剖宮產術中胎盤粘連的患者應用安列克稀釋液多點注射,能有效的減少患者的術中出血量,預防產后出血,且該方法有效且安全,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