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
(曹妃甸區(qū)醫(yī)院,河北 唐山)
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后,將會影響到自身眼部、神經等其他器官組織,視網膜病變即是一種并發(fā)癥。患者患病后,視力將逐漸下降,視物逐漸模糊,甚者將導致患者失明[1]。又因現(xiàn)階段社會發(fā)展迅速,人們生活質量大幅提升,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數(shù)同樣在不斷升高,因此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患者在逐年增加,對于此病的早期檢查診斷則尤為重要[2]。常規(guī)眼底鏡檢查能夠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早期診斷起到一定參考作用,但效果無法達到預期。而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檢查能夠以較高的準確性對患者進行檢查,幫助醫(yī)師進行早期診斷,對患者的治療有較為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主要對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診斷應用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檢查的實際臨床意義進行了分析,具體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進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治療的患者40例,共計72只病眼,將其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男性共計22例,37只病眼,女性共計18例,35只病眼,年齡為30~76歲,平均(61.35±2.18)歲,病程為1~27年,平均(9.63±1.46)年。此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對研究內容均已知悉,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我院倫理委員會對研究內容已審批通過,批準實驗開展。
將收治入院的所有患者進行常規(guī)眼底鏡檢查與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檢查。具體檢查方法如下:在進行熒光素檢查之前先對患者的常規(guī)生命體征進行檢查。并使用托吡卡胺滴眼液(湖北潛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5133)對患者進行散瞳與調節(jié)麻痹,將滴眼液稀釋為0.5%的溶液,1滴/次,5 min后再滴第2次。其后使用眼底照相機對患者進行眼底照相,并進行分析對比。使用熒光素鈉注射液[廣西梧州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5021477]稀釋為10%溶液,為患者進行靜脈注射5 mL,在注射后約12 s選擇患者的一只眼作為其檢測的主要照射眼,并根據對患者病情診斷的需要對主要照射眼進行拍攝并對患者雙眼進行交替拍攝。觀察比較患者在兩種檢測方法下的檢測結果,并根據結果統(tǒng)計檢出率。
此次研究統(tǒng)計學分析軟件使用SPSS 14.0,并設立t與(±s)檢驗及表示研究中計量資料,設立卡方與(%)檢驗及表示研究中計數(shù)資料,當P<0.05時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檢查結果顯示,在使用熒光素檢查后,查出視網膜病變共68只病眼,檢出率為94.4%,而使用常規(guī)眼底鏡檢的檢查結果為26只病眼,檢出率為36.1%,前者檢出率遠高于后者,χ2=81.955,P=0.001,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并且使用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可發(fā)現(xiàn)患者病變位置多為黃斑顳部,并且其中增生性病變18只(25.0%),非增生性病變12只(16.7%),增生前病變38只(52.8%)
表1 檢出率比較(n, %)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fā)生與患者自身情況以及患糖尿病類型不同將會出現(xiàn)差異。而由于患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患者,將會逐漸產生視力下降、視物不清,并逐漸發(fā)展為失明等癥狀[3]。因此對于患者的生活工作將帶來較為嚴重的影響,加之糖尿病患者自身本需要持續(xù)不斷地進行治療,病程較長,因此視力上的減弱帶來的影響可能更大,對于患者自身的折磨也將影響患者心情與情緒,影響治療效果[4-5]。而治療此種病癥的方法,隨著目前科技的不斷進步,更多新型有效的醫(yī)療手段持續(xù)出現(xiàn),使得治療效果亦在不斷提升,而對于抗血管生成藥物的使用,使得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不同類型同樣可在相對應的治療方式的作用下,有效緩解患者的癥狀,并收到較好的治療效果[6-7]。
因此對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早期診斷就尤為重要。此癥在早期若可進行確診并采取積極治療,可使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并能夠有效改善患者預后情況[8]。而在目前臨床使用較為普遍的是傳統(tǒng)眼底鏡檢查,但由于此種方法的檢出率不高,因此若僅使用此種方法對患者進行檢查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患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早期診斷,可能延誤患者的治療,使其錯過黃金治療時期,影響治療效果。
而近年逐漸進行使用的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檢查,是一種較為新型的檢查手段,其能夠通過對患者的眼底血管進行造影,從而觀測到患者眼底血管的循環(huán)情況,以及對患者較為微小的、早期的病變進行檢查,使醫(yī)師能夠在此檢查結果的幫助下,更為準確地對患者的視網膜病變進行早期診斷,使患者能夠在病情發(fā)展初期即接受較為積極的治療,提升整體的治療效果。
通過此次研究結果顯示,在使用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檢查后,72只病眼中檢測出68只病變,檢出率高達94.4%,并遠高于僅使用常規(guī)眼底鏡檢查的36.1%,同時前者還能夠對患者的病變類型位置進行檢查,發(fā)現(xiàn)大部分患者病變位置為黃斑顳部,并且增生情況各不相同。由此說明,使用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檢查,能夠有效提升患者的檢出率,并且可檢測出患者的病變位置以及程度,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早期診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一種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的檢測方法。
綜上所述,在臨床檢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時可采用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檢查,其可有效提高檢出率,為醫(yī)師早期診斷做參考,值得臨床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