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敏
隨著學前教育事業(yè)不斷發(fā)展,幼師師資匱乏現(xiàn)象日益凸顯。幼兒園轉崗教師一方面緩解了幼師師資短缺的現(xiàn)狀,另一方面解決了中小學富余教師再就業(yè)的難題。多年來,國家針對幼兒園轉崗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做了很多工作,但如何更好地提高轉崗教師教學質量,仍是我們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筆者基于以往參與幼兒園教師培訓項目的組織經歷和培訓授課經歷,對幼兒園教師及教師培訓的了解,透過調研研究,對幼兒園轉崗教師現(xiàn)狀進行分析,并提出幾點師資培訓建議。
1.1 “轉崗教師”現(xiàn)狀分析
幼兒園轉崗教師具有較高的工作熱情,敢于闡明自我的觀點,勇于創(chuàng)新。但由于自身幼兒園教學經驗不足,不能相對客觀發(fā)現(xiàn)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教育教學實踐工作中,還存在理論學習與實踐教學相脫節(jié)的現(xiàn)象。在調研中,發(fā)現(xiàn)一部分轉崗教師還沒有樹立正確的幼兒教育專業(yè)思想,并且幼兒教育專業(yè)知識水平、專業(yè)教學能力還有待于提高。
轉崗教師大體分為兩類:(1)中小學“轉崗教師”。他們具有多年的教育經驗,嚴謹?shù)慕虒W態(tài)度是他們的優(yōu)勢,但這類轉崗教師如果不能從根本上轉變教育觀念、調整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會導致幼兒教育小學化。他們通常忽視幼兒的生理及心理特點,強制性延長幼兒學習知識、技能的時限。(2)非學前教育專業(yè)的轉崗教師。這類教師相對集中于美術、英語、音樂等相關專業(yè)。通常溝通能力較強,比較有活力,并且他們對幼兒教育事業(yè)抱有極大的熱情。但這類教師由于沒有系統(tǒng)的長時間的接受學前和幼兒教育專業(yè)的學習,對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以及幼兒教法了解還不夠深入,因此,部分轉崗教師不能根據(jù)各年齡段兒童的特點,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嚴重影響教學的效果。
1.2 培訓需求分析
1.2.1 增強獨立設計教學活動的能力
“轉崗教師”由于缺乏對于學前兒童的年齡特點、教育規(guī)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系統(tǒng)學習,存在無法把握“適合于不同年齡兒童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的問題。在當前新課程強調整合、創(chuàng)新的背景下,“轉崗教師”對于教育目的的把握比較模糊。由于對兒童年齡特征不了解,對不同年齡段兒童在各領域學習應達到的標準缺乏系統(tǒng)的把握,這些教師經常高估或者低估幼兒的能力,加上教法不熟悉,活動設計有很大困難,教學手段缺乏,教學思路狹窄,教學活動質量不高。因此“轉崗教師”迫切需要增強教育活動設計與實施的能力。
1.2.2 專業(yè)知識有待于進一步學習
非學前教育專業(y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缺乏師幼互動的駕馭能力,在課堂中只關注自己備的課是否能夠上完,對孩子關注較少,或者對于和他互動的孩子比較關注,而忽略其他孩子的反應。這類教師總體來說缺乏觀察、診釋幼兒的能力。因此,需要進一步補充專業(yè)知識。
1.2.3 專業(yè)能力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幼兒期的特殊性決定了幼兒教育應該選擇合適的方式方法,要求幼兒教師擁有彈、唱、說、跳、畫、編等多方面專業(yè)技能,能在教育教學中把枯燥乏味的知識形象化,使昏昏欲睡的教學活躍化,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的行動熱情。而非幼兒教育專業(yè)的轉崗教師,往往缺乏這些相關能力的學習和訓練,容易導致教學活動小學化化,影響教學質量。
2.1 培訓目標建議
(1)進一步學習《幼兒園教師專業(yè)標準》幫助教師進一步明確幼兒教師專業(yè)要求,使每一位教師努力成為幼兒喜歡、家長贊譽、社會認可,愛崗敬業(yè)、積極投入教學研究與實踐的合格教師。
(2)進一步提升教師專業(yè)化水平。以課程實施、一日活動的管理、幼兒成長記錄為基礎,進一步增強教師的反思能力、實踐能力,鼓勵教師不斷探究與創(chuàng)新。
(3)繼續(xù)深入學習《指南》,確立以幼兒發(fā)展為本的理念,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充分關注幼兒的經驗,引導幼兒在生活和活動中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
(4)針對“轉崗教師”開展師資培訓,幫助“非學前教育專業(yè)”轉崗教師建立正確的幼兒教育觀念,提高教育活動設計與實施能力,在實際課堂操作能力方面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提高。幫助小教“轉崗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教學實際操作能力水平。切實提高小教“轉崗教師”教育活動設計及組織的能力。增強“轉崗教師”對主題背景下幼兒五大領域教學活動設計的理解、認識幼兒教育規(guī)律,促進轉崗教師教育活動實施水平的提高。幫助轉崗教師掌握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施。
2.2 培訓形式與方法建議
建議幼兒園教師培訓以“參與式”培訓為主,以案例為載體,問題為中心,將主題學習與案例觀摩研討、相結合、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相結合,教育教學與課程評價相結合,學習與反思相結合,積極引領學員們在學習中的學習、在學習中思考、在學習中實踐。使學員在教育的互動中與培訓講師共同成長。
(1)“參與式“培訓“主要由優(yōu)秀教研員、幼兒園園長和一線名師擔任主講教師,側重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促進培訓講師與“參培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和經驗分享。
(2)專家講座:聘請省內外知名幼教專家,知名幼兒園園長、一線幼兒園教師(教研員)圍繞主題做專題講座。為“參培教師”提供系統(tǒng)的理論和實踐知識,使“參培教師”對學前教育有全面、系統(tǒng)的理解和掌握。
(3)教學觀摩:觀摩優(yōu)質示范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組織“參培教師”與示范課講師之間的研討交流,提升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設計與組織能力。
(4)案例教學與課例研討:圍繞主題,選取一些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及實施的經典案例,通過引導、分析,引發(fā)“參培教師”的思考,提高“參培教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反思問題的能力。
(5)教學實踐:帶領“參培教師”通過開展課堂教學模擬課、展示課、研討課、學員參與上課、評課教學,組織主題教研活動等,提升“參培教師”的執(zhí)教能力。
(6)舉辦培訓技能課匯報演出:將培訓期間所學的培訓技能課程以節(jié)目的形式進行學習成果匯報。
2.3 培訓學習方式建議
(1)研究式學習:在培訓教師的指導下, “參培教師”從教育實踐中選擇教育問題,并以解決問題為中心展開主動的、探究式的學習。
(2)小組合作式學習
把“參培教師”分成若干個組(不以單位為分組方式),培訓過程強調小組成員間的協(xié)作和交流,并貫穿培訓過程,安排小組討論、小組匯報、小組成果展示等活動,促進“參培教師”之間的協(xié)作和交流。
(3)自主學習
為“參培教師”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提供自主學習的設施,鼓勵“參培教師”利用網絡、圖書資料進行自主學習,擴展知識面,激發(fā)“參培教師”對學前教育探索的欲望,促使“參培教師”自主發(fā)現(xiàn)教學中的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作者單位:長春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