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
上班的時候路過小區(qū)門口,總會下意識地朝墻上的宣傳板看一眼,那里有一個年輕大男孩的頭像,他被評為地方模范青年——因為讀書和工作時他日復一日地照顧癱瘓多年的母親。男孩皮膚暗沉,面容平靜,看不出悲喜。仿佛他的對面,坐著命運,正跟他促膝對談。我每次看他一眼,總想,他愿意獲得這種模范孝子的光榮稱號嗎?
家里如果有一個癱瘓的老人,會有什么感覺呢?如果看到老人每天窩在沙發(fā)里一動不動,就連小便也要站在沙發(fā)旁,手哆哆嗦嗦地拿起尿盆,尿液灑得滿地都是,客廳里充滿了難聞的尿騷味,你又會怎么想?如果這個癱瘓的老人不是父母,而是公婆,你會不會每天在工作的巨大壓力下,還能無比體貼地給予他們照顧?
我?guī)е@些困惑,去網上搜索答案,看到形形色色的答案,也看到各式各樣的家庭。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話聽起來殘酷,似乎那個做兒子的,應該被千夫所指??墒?,那些指責他的人,如果讓他去體驗一周伺候老人的生活,我想他們大約都會保持沉默。人們還是要將是否愿意伺候老人,作為評判子女和女婿兒媳人品的重要標準,卻忘了,整個社會有足夠好的條件為老人提供上門服務,老人不將住進老人院當成羞恥,才是社會文明的進步。
朋友梅子,是人人都贊美的好女人,工作上進,熱愛家人,孝敬公婆。可是有一天,她的婆婆去世,公公又徹底癱瘓在床的時候,她的選擇,卻是跟老公搬出家另外租房居住。同時雇傭保姆,全天照顧,她和愛人每天飯后過去探望。而在公公完全昏迷不醒,住進醫(yī)院的半年,她依然選擇雇傭護工照顧。當然,整個家庭為此付出的經濟代價,也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公公最后的一年,花費接近一百萬。
“只是伺候了一天,我就知道我無法勝任這個工作。如果一定堅持讓我去做,那么,拖垮的不只是我的身體,還有我的精神。我愿意用金錢,換取這些老人走后將支撐我后半生的彌足珍貴的幸福感?!泵纷舆@樣對我說。
發(fā)出這樣的感慨或許是因為,愛人的父親也正一天天走向癱瘓。當我無意中瞥見他爬著去撿拾女兒丟在地上的玩具時,我忽然被一股強烈的絕望擊中。
于是有一天,我對六歲的女兒說,等媽媽老了,不能自理了,你要么給我找一個好的保姆,要么將我送到好一些的養(yǎng)老院,只需每周去看我一次即可。我不想拖垮正當中年、同樣背負重任的你。只希望你可以快樂、沒有負累地走完一生,去看所有夢想中的風景,而不是貼在宣傳板上,成為模范孝子。你應該在天涯海角,在大地上自由地奔跑,在天空上恣意地翱翔。
因為,我如此愛你。我不想以孝的名義,將你跟我捆縛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