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麗萍,沈棫華,吳秀梅,丁 寧,汪 琳,程萬良,黃書才,梁可美,沈 曦
(蕪湖市第四人民醫(yī)院 1.門診部;2.護理部;3.十二病區(qū);4.十一病區(qū);5.七病區(qū),安徽 蕪湖 241000)
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障礙,全球有超過3億病患,是全球疾病負擔的重大因素?;疾∨远嘤谀行訹1]。其核心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心境低落,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認知和行為改變。嚴重的患者常伴有消極自殺觀念和行為。女性患者內(nèi)心尤為脆弱敏感,情感細膩且情緒相對不穩(wěn),存在較多心理社會問題及不良認知[2]。集束化護理是一種針對某特定問題所制定的聯(lián)合護理措施,并具有循證依據(jù)[3]。本研究以集束化護理對蕪湖市第四人民醫(yī)院收治的32例女抑郁癥患者抑郁情緒和負性認知進行研究,顯示該護理措施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對象 選取2017年4月~2019年5月在蕪湖市第四人民醫(yī)院開放式管理病房的女性抑郁癥患者。入組標準:①符合《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ICD-10)的抑郁癥診斷標準[4];②抑郁程度為中度以上(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24項首次評分>30分);③年齡18~60歲;④具有小學以上的文化程度;⑤住院天數(shù)≥42 d;⑥取得患者及家屬的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患有腦器質(zhì)性疾??;②伴有嚴重軀體疾??;③精神發(fā)育遲滯患者;④有物質(zhì)濫用史者;⑤不愿意參與本研究的患者。2017年4月~2018年2月收治的33例女性抑郁癥患者為常規(guī)組,2018年3月~2019年5月收治的32例女性抑郁癥患者為觀察組。常規(guī)組平均年齡(39.2±13.8)歲;文化程度:小學12例,初中 10例,高中及以上11例。觀察組平均年齡(38.7±13.1)歲;文化程度:小學9例,初中9例,高中及以上14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住院時間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項目前期對病區(qū)護士進行培訓,內(nèi)容包括:研究意義、疾病知識、量表評定標準、集束化心理護理干預措施等。由高年資護士在患者入院時、住院3周、住院6周進行HAMD-24項、病人健康問卷-9(PHQ-9)量表測評。
1.2.1 常規(guī)組和觀察組均給予飲食、睡眠、安全、日常生活、健康宣教、支持性心理護理等精神科常規(guī)護理。
1.2.2 觀察組實施集束化護理干預措施
1.2.2.1 心理認知護理 ①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了解患者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對其進行科學的心理疏導。②鼓勵患者正確面對自身疾病,詳細講解抑郁癥的病因、治療方式及護理措施。③幫助患者對既往日常生活事件中歪曲的認知模式進行分析,建立正確的認知模式。
1.2.2.2 共情護理 ①認真傾聽,不對患者進行價值判斷,不提忠告,不打斷;②換位思考,設身處地感受患者的內(nèi)心痛苦;③用語言和非語言行為對患者情感和意圖進行理解;④觀察患者動作、言語及表情等,留意反饋信息,讓其感到自己被理解。
1.2.2.3 放松訓練 ①讓患者舒適、放松地靠在沙發(fā)上,雙臂自然下垂或擱置在沙發(fā)扶手上,兩腿稍分開,雙目輕閉;②護士用輕柔的聲調(diào)引導患者依次放松前臂、頭面部、頸、肩、背、胸、腹及下肢;③慢而深的吸氣-自然舒適屏氣-舒暢自然的深呼氣。訓練時間:每天上下午各1次,每次10~15 min。
1.2.2.4 建立社會支持系統(tǒng) ①鼓勵患者親屬、朋友、同事等來院探望;②讓患者與不能陪伴的依戀親屬建立微信聯(lián)系,協(xié)助患者錄制在醫(yī)院治療過程中積極進步表現(xiàn)的視頻,通過微信平臺發(fā)送給親屬,患者親屬在微信平臺給予積極回復;③鼓勵患者和親屬在相互空閑的情況下,進行微信視頻聊天。
1.2.3 評價工具 ①PHQ-9量表[5]:評估研究對象過去2周內(nèi)的情況,共有9個條目,由9個抑郁癥狀組成,采用4級評分,從“完全不會”到“幾乎每天”分別計分為0~3分,總分27分。PHQ-9得分5、10、15、20分及以上分別代表輕度、中度、中重度和重度抑郁。②HAMD-24項[6]:用于評定抑郁癥嚴重程度,共24項,采用0~4分及0~2分的評分法??偡?8分:沒有抑郁癥狀;總分>20分:可能是輕度或中度抑郁;總分>35分:可能為嚴重抑郁。它可歸納為7個因子分:焦慮/軀體化、體質(zhì)量、認知障礙、日夜變化、遲緩、睡眠障礙和絕望感;其中焦慮/軀體化、認知障礙、遲緩及絕望感因子分對抑郁癥患者的抑郁情緒及認知功能有很好的評價作用。
2.1 兩組患者的PHQ-9評分比較 結(jié)果顯示,入院時兩組患者的PHQ-9總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和常規(guī)組入院時、3周、6周PHQ-9總評分均依次下降(P<0.05);且實施集束化護理3周、6周后觀察組PHQ-9總評分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PHQ-9評分比較
表2 兩組PHQ-9抑郁程度評分比較
2.3 兩組患者的HAMD-24項評分比較 結(jié)果顯示,入院時兩組患者的HAMD-24項總評分及各維度評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和常規(guī)組入院時、3周、6周HAMD-24項總評分及各維度評分均依次下降(P<0.05);且實施集束化護理3周、6周后觀察組HAMD-24項總評分及各維度評分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現(xiàn)代女性因受事業(yè)和家庭的雙重壓力,易誘發(fā)抑郁癥。譚菜軍等研究證明,對抑郁癥患者實施認知行為護理,可有效減輕其焦慮、抑郁情緒,使患者以積極心態(tài)應對疾病,減少自傷自殺風險[7]。王娟、李華英等通過對共情護理模式研究表明,可有效減輕患者抑郁情緒,提高睡眠質(zhì)量[8-10]。褚洪偉等通過對抑郁癥患者放松訓練,使患者有意識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動,降低緊張焦慮情緒和軀體癥狀,從而減輕抑郁癥狀[11]。楊大梅等研究認為良好家庭功能是重要支持力量,能緩沖患者的壓力[12]。
集束化干預中的每項護理都是經(jīng)過臨床實踐證明能更好改善病人結(jié)局的干預措施[13]。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對抑郁癥患者采用集束化護理3周、6周后,觀察組PHQ-9的評分及抑郁程度均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抑郁情緒改善明顯,自傷自殺念頭減輕或消失,飲食、睡眠好轉(zhuǎn),對未來充滿信心,積極參與病區(qū)組織的工娛療活動。研究還顯示,對抑郁癥患者采用集束化護理3周、6周后,觀察組的HAMD-24項評分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焦慮/軀體化癥狀、絕望感和自卑感明顯減輕,抑郁情緒緩解顯著。自罪感、自殺、激越及偏執(zhí)等緯度的癥狀評分改善顯著,表明集束化護理能有效改善患者認知功能,使之從被動治療及護理模式轉(zhuǎn)變?yōu)榉e極主動模式;學會放松訓練,能進行自我調(diào)節(jié),自我減壓,減輕焦慮抑郁情緒,使患者以積極心態(tài)應對疾??;社會支持系統(tǒng)也能使患者得到愛與歸屬感,有效緩解抑郁情緒,降低自殺風險,提高生活質(zhì)量[7-12]。
表3 兩組HAMD-24項評分比較
綜上所述,對住院女性抑郁癥患者在精神科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給予集束化護理等強化措施,能幫助其樹立正確認知,釋緩情緒壓力,提高應對生活中不良事件的能力,從而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緒及負性認知,促進其精神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