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晶晶
一滴滴水珠最終匯成大海,一塊塊巖石最終拱成險峰,一根根鋼筋最終建成大廈,一個個奮斗的身影最終讓祖國更強大??此撇黄鹧蹆旱男↑c點,還隱藏在各種藝術(shù)作品中,讓我們意識到天空的寬廣和大地的遼闊,讓我們得以生活充實,想象逐漸豐盈……
六月梅雨天,讓我們著眼細節(jié),一起追尋藝術(shù)史上的某一顆淚珠、某一個眼神、某一串腳印和某一個轉(zhuǎn)瞬即逝的念頭吧!
小點點的丹青妙趣
當同時代國畫家轉(zhuǎn)向“大紅大綠”的華美風(fēng)格時,黃賓虹還堅持著自己“黑、密、厚、重”的繪畫特色。不過他設(shè)色時愛用色點代墨點。赭石的、石綠的、白粉的點都能用來塑造花草樹木的形體。禿筆作畫、不洗毛筆、畫在紙背……黃賓虹的作畫習(xí)慣也很特別,他說:“我知道力可透紙,既然可以透紙,那我就畫在紙背上,讓它透透看?!薄八泣c”說起來簡單,操作時可是個技術(shù)活兒:如果水將墨點完全洇開,點就“逃跑”啦!于是黃賓虹就把紙反過來鋪水,這樣既可以使畫面更滋潤、調(diào)和、渾厚,又能留住調(diào)皮的色點。
如果說黃賓虹用“點”來進行國畫技法的創(chuàng)新,那吳冠中的“點”可謂“中西合璧”的典范。兒時的江南水鄉(xiāng)、巴黎的求學(xué)歷程塑造了他的審美理想。“將附著在物象本身的美抽出來,就是將構(gòu)成其美的因素和條件抽出來?!眳枪谥杏袝r用紅、綠、黃的點來表現(xiàn)樹葉、苔蘚、人影,比如《水巷》中的點就像在白墻黛瓦間穿行的人的衣衫。有時他又讓色點密布在畫布上,使其成為含義深刻的視覺符號。比如他在一幅抽象畫中,濃墨重彩地用紅點、黃點、綠點、黑點來表現(xiàn)“朱顏未改”,看似是一廂情愿地與李煜“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相應(yīng)和,其實也是在大聲喊出自己的生命宣言。
你可能對汪鈺元不太熟悉,但只要進入他的藝術(shù)世界,定會被他的清新畫作吸引。作為林風(fēng)眠彩墨畫的傳承者,汪鈺元酷愛描繪自己的故鄉(xiāng)。他以水墨作基底,而后將色澤鮮亮的點鋪設(shè)其上。于是,春天因為鮮花盛開而繽紛盎然,冬天因為雪花飄落而純凈潔白,夏秋因為嗚鳥與游魚而妙趣橫生。與其說這是畫家對故鄉(xiāng)景色的還原,不如說是在用濃郁的情感訴說故鄉(xiāng)的四季。
小點點的花樣百出
從具象到抽象,從描繪景觀、人物到表達情緒、營造意境,中國畫中的小點點在丹青妙筆中大放異彩。那么,有沒有鐘意小點點的西方畫家呢?
還記得我們曾經(jīng)展示的《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嗎?留給游人的度假勝地是熱鬧喧囂的,可在修拉這里只有萬籟俱寂。常常在大碗島寫生的他把眼前的人與物解構(gòu)為點,然后用溫和的配色讓作品的質(zhì)感像裝飾地毯那樣毛茸茸的。修拉的“點彩實驗”催化了現(xiàn)代彩色印刷術(shù)的誕生,連數(shù)碼相機的“三基色位圖成像”都借鑒了他的成果。
對美國畫家波洛克來說,畫畫居然是“從屁股開始”的全身運動。沒錯,醉心于“滴畫”“噴畫”的他把偌大的畫布鋪在地上,讓直覺引領(lǐng)雙手來滴濺顏料。畫法看似簡單、隨意卻一氣呵成。作畫時的他表情專注、眉頭緊鎖,仿佛無法從自己洶涌的思緒中抽離。他還會用盒子、木棒、沙子、石頭、鐵釘、玻璃蘸取顏料滴畫,這位抗拒臨摹、寫生等傳統(tǒng)繪畫方法的“行走的自由主義者”試圖用自由揮灑的點來與他眼中的陳舊宣戰(zhàn)。
瞧,這位法國畫家使用的針管筆筆尖只有零點一毫米!從畫字母到畫花果,從畫人物到畫建筑,賽維爾·卡薩爾塔每秒在畫紙上敲下五到八個點,繼而耗費上百個小時完成一幅精致的點繪。點的疏密調(diào)和著畫面的明暗,也震撼著每位觀賞者的心。畫家的堅持贏得迪奧品牌的青睞,由他繪制的《蒙田大道三十號外墻》《格蘭維爾別墅外景》等插畫成為該品牌歷屆館藏專展的“座上賓”。
你能想象嗎,模仿打印機效果的點繪不僅能借助針管筆完成,還能借助佛香實現(xiàn)。韓國藝術(shù)家樸志賢先用油漆浸泡畫布來增加韌性,繼而手持點燃的香柱在畫布上緩緩點刺。飄舞的云朵、層疊的山巒、蔥郁的大樹……香柱燙出的孔點組成了我們熟悉的風(fēng)景,講述著《格列佛游記》《天空之城》里的情節(jié)。虛擬世界在他的“神筆”下層次立體、
栩栩如生。
小點點的潮流時尚
任何物象都是由平凡的小點點組成的,修拉用它抓住了明亮的光,波洛克用它打破了創(chuàng)作的條條框框,賽維爾用它恪守了精益求精的匠人信念,樸志賢用它找到了通往虛幻世界的神秘路徑……那么時尚界的小點點又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流行的呢?
我們不妨從浪漫的法國女性聊起。在美容技術(shù)尚不發(fā)達的文藝復(fù)興時期,她們會把布枓裁成小圓片貼在臉上,一來為了遮蓋臉上的瑕疵,二來起到裝飾美化的作用。幾百年后,當布拉格舞廳里的波爾卡舞者轉(zhuǎn)圈圈時,那輕盈飄逸的波點舞裙又成了新的時尚。
不過真正“霸屏”的波點偶像,當數(shù)可愛的米妮。據(jù)說當年令迪士尼先生無比撓頭的事,就是《米老鼠與唐老鴨》中女主角米妮的著裝。直到他某天不小心打翻墨水瓶,濺起的墨點才讓他決定為米妮戴上波點蝴蝶結(jié),換上波點連衣裙。于是米妮搖身一變,成為孩子的開心玩伴。后來,就連鼎鼎大名的赫本和戴安娜都成了波點服飾的“鐵粉”。
散點、撞色點、艷麗眼影、夸張點狀上衣……“怪婆婆”草間彌生的標志性裝扮與她的點狀藝術(shù)作品如出一轍。她自幼患有“人格解體神經(jīng)癥”,時常分不清虛擬與現(xiàn)實的區(qū)別,便使用重復(fù)的圓點把恐怖的幻覺轉(zhuǎn)化成熟悉的事物。這些圓點有的能說會笑,有的哭鼻子噘嘴巴,有的逗引觀者走向眩暈的夢。生命力滿滿的波點成為許多頂尖設(shè)計師爭相追捧的設(shè)計元素。
點的影子無處不在,貌不驚人的它們可以連接成線、匯聚成面,甚至掀起藝術(shù)變革的暴風(fēng)雨。如果你也鐘情小點點,不如現(xiàn)在就尋找身邊的點狀元素,來一場酣暢淋漓的“造點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