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華
【摘要】目的 探討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園藝療法的效果。方法 對63例精神分裂癥康復者,實施康復農場的特色項目園藝療法,注重提高康復者的興趣和能力及改善社會功能。同時維持服藥治療,加強病情觀察,全面客觀評估康復者。在園藝療法前及園藝療法6個月后分別采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復療效評定量表(IPROS)進行臨床療效評定,觀察治療效果。結果 經園藝療法6個月后,IPROS各指標分值與治療前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1),分值評定采用五級評分法,分值越低療效越好,其中工療情況分值降低41.8%,生活能力分值降低44.4%,社交能力分值降低15.3%,講究衛(wèi)生能力分值降低60.3%,關心和興趣情況分值降低32.2%。結論 對精神分裂癥康復者實施園藝療法,提高了康復者的生活、工作和社會適應的能力,為回歸社會打下良好基礎。
【關鍵詞】康復期;精神分裂癥;園藝療法;康復療效
【中圖分類號】R74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16..02
精神分裂癥是臨床上常見的重性精神障礙,主要表現(xiàn)為思維、認知、情感、意志行為的障礙及不協(xié)調,病程多遷延,有反復發(fā)作的特點,影響日常生活,致殘率高,部分最終導致精神衰退[1]?;颊呓涍^急性期治療、病情得到控制后轉入鞏固治療和維持治療期,進入漫長的康復階段,需要持續(xù)數(shù)年或長期甚至終身服藥。然而單純的藥物治療,難以使患者受損的社會功能得到完全恢復,故必須輔以心理-社會干預措施[2],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近年來精神康復的內容和形式逐漸豐富,例如作業(yè)療法,已被證實為有效的精神康復方法,是應用有目的的、經過選擇的作業(yè)活動,對于身體上、精神上、發(fā)育上有功能障礙或殘疾導致不同程度地喪失生活自理和職業(yè)能力的患者,進行治療和訓練,使其恢復、改善和增強生活、學習與勞動能力[3]。園藝療法是作業(yè)療法的其中之一,就是讓患者到戶外去參加農林園藝方面的工作訓練,通過勞動重建患者對外界的適應能力,提高生活工作技能及與人交往的能力,促進病情恢復[4-8]。我場系專門為康復過渡期的精神病患者提供醫(yī)療護理、生活照顧、生產與勞動技能培訓的康復機構,旨在促進其回歸社會。我場地處市郊村鎮(zhèn),工作區(qū)擁有果樹園、菜園、大棚溫室和觀賞花卉園,園藝療法是特色康復項目。我場對63名精神分裂癥康復者(以下簡稱“康復者”)進行園藝治療,通過實踐取得了滿意效果和良好的社會效益,現(xiàn)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場參加培訓的精神分裂癥康復者63例,均符合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診斷標準第3版(CCMD-3)中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男41例,女22例,年齡18~49周歲,病程急性期已在各精神??漆t(yī)院進行過住院治療,病程均超過3個月,精神病陽性癥狀好轉或消失,無明顯暴力、沖動、傷人、毀物行為,經精神科醫(yī)師評估,允許轉入我場參加園藝康復治療。本文經本院醫(yī)學倫理研究委員會批準通過。
2 方 法
2.1 評估
園藝冶療前護士詳細評估康復者各方面情況,包括姓名、年齡、性別、診斷分型、主要癥狀、服用精神藥物名稱、用法、有無不良反應,還要了解有無軀體疾病,心肝肺腎功能、活動能力、性格、興趣、特長等。實施過程仍按醫(yī)囑維持藥物治療和園藝療法前的其他康復治療項目。
2.2 園藝療法的實施
(1)人員配置:場園藝治療師負責技術指導,護士及社工負責組織、管理和協(xié)助康復者,觀察病情,定期評定康復療效。園藝療法的主要內容有:蔬菜、花卉、果樹種植,澆水、施肥、除蟲、拔草、修剪花木,翻土、采摘菜(果)等及農具的使用方法。
(2)園藝治療每周5天,每天2.5~3小時,根據(jù)天氣情況、植物的生長特點選擇當日主要工作內容,確定任務量、質量標準及完成時間。首先由園藝治療師講解目的、基礎知識、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并示范,然后指導康復者實踐。園藝治療過程中,護士根據(jù)康復者承受能力與水平而定工作量,完成指標要求要適中,以勿使其過度疲勞為宜,循序漸進,由少到多,由簡單到復雜。根據(jù)不同病情有目的地安排合適工種,因材施教。或按工作性質分類、康復者分組完成任務。冶療過程中鼓勵其多與他人溝通交流,培養(yǎng)協(xié)同合作的能力。
2.3 療效評定方法
在園藝療法前和治療6個月后分別采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復療效評定量表(Inpatient Psychiatric rehabilitation Outcome Scale,IPROS)進行評定[9]。IPROS是評定住院精神病人社會功能缺陷嚴重程度的重要量表之一,含5個因子,包括工療情況(是否能完成園藝療法中的各項任務)、生活能力(飲食服藥及大小便等個人生活自理情況)、社交能力(能否與病友及工作人員溝通交流,協(xié)作參加各項活動)、講究衛(wèi)生能力(個人身體衣著及宿舍整潔)及關心和興趣(關心周圍和參加活動的積極程度),含有36個項目,采用5級評分法進行評價:0分為正常,1分為輕度,2分為中度,3分為較重,4分為重度,分值越高表示病情癥狀越重,分值越低療效越好。
2.4 統(tǒng)計方法
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1.5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用t或t′檢驗進行。
3 結 果
經園藝療法6個月后,IPROS分值與治療前比較均有顯著的下降(P<0.01),其中工療情況分值降低41.8%,生活能力分值降低44.4%,社交能力分值降低15.3%,講究衛(wèi)生能力分值降低60.3%,關心和興趣情況分值降低32.2%,表明本組康復者通過園藝療法能顯著提高工作、生活、社會等能力。結果見表1。
4 結 論
園藝療法在開放式、綠色的自然環(huán)境中進行,易使人身心放松,另外,與精細的活動相比,內容相對簡單,容易操作,有利于精神疾病患者降低焦慮和釋放壓力,緩解緊張情緒,改善病情。康復者堅持參加園藝治療,體驗植物成長過程,證明了自己有能力做出有成就的事情,重新獲得自信,喚起對生活的熱愛,激發(fā)出提高自我管理的內在動力,比以前更加注意個人衛(wèi)生和規(guī)律作息,對周圍的人和事物興趣增加;治療過程使康復者勞動能力得到鍛煉,提高了工作持久性和專注力,與他人溝通交流的機會增加,切實提高了社交能力,也學會了遵守勞動紀律和相關規(guī)章制度,更易融入社會。園藝治療明顯改善了本組精神分裂癥康復者逃避現(xiàn)實、淡漠、被動等陰性癥狀和部分殘留的陽性癥狀。以園藝治療為特色的康復農場可同時容納百余名廣州地區(qū)的精神康復者,幫助預防和延緩疾病復發(fā),保持病情和情緒穩(wěn)定,提高個人生活質量,為家庭減壓減負,為促進社會安定與和諧做出貢獻,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凌江.精神科護理學第2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25.
[2] Heinssen RK,Liberman RP,Kopelowicz A.Psychosocial skills training for schizophrenia:Lessons from the Laboratory[J].Schizophr Bull,2000,26(1):21-46.
[3] 邱貴生.臨床作業(yè)療法學[M].華夏出版社,2005:498,513.
[4] 何 伋,路英智,劉同順,等.精神病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0:1033-1034.
[5] 湯景文,何東東,劉建明,等.園農治療對慢性精神分裂癥社會功能的作用[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10,20(3):164-165.
[6] 呂蒙蒙,馬西文.園藝療法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現(xiàn)狀[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18,17(7):68-73.
[7] 馮 杏.精神康復訓練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年第15卷第16期:130-131.
[8] 梁忠新,秦軼靈,高 云,等.園藝治療對精神分裂癥住院患者康復效果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9年9月第26卷第25期:58-60.
[9] 王善澄.實用康復精神醫(yī)學[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338:285-288,3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