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韓國諺解《千字文》釋義研究

        2020-07-16 03:43:14全香蘭
        辭書研究 2020年4期
        關鍵詞:石峰光州千字文

        全香蘭

        摘要諺解《千字文》是自15世紀以來韓國人用來學習漢語漢字的主要工具書。文章以最具有代表性的光州版《千字文》和石峰版《千字文》為主要對象,對具體文本進行對比及統(tǒng)計分析,著重考察了韓國諺解《千字文》在漢字釋義方面的特點及釋義演變情況。文章通過考察試圖從一個側面揭示中國漢字傳播到韓國后,在不同時代、不同環(huán)境下被人們理解和接受的情況。

        關鍵詞漢字韓國千字文諺解釋義

        《千字文》在韓國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漢文“初讀書”,即蒙學書。朝鮮王朝初期,學習漢文用的初學教本除了《千字文》,還有《類合》《小學》等,其中《千字文》是首選?!吨凶趯嶄洝罚ň砹?,二四年己丑七月乙未)記載“傳于政院曰: 初讀所用千字、類合、懸吐、小學,各二十件”(李基文1973)。《訓蒙字會·引》也寫道:“臣竊見世之教童幼學書之家必先千字次及類合然后始讀諸書矣”,可見《千字文》在韓國的地位。即便后來著名學者崔世珍的《訓蒙字會》(1527),柳希春的《新增類合》(1567)等字書相繼問世,《千字文》的地位依舊巋然不動。

        《千字文》在中國版本繁多,而傳到朝鮮半島廣為流傳的是周興嗣編的《千字文》,我們關注的也是該版本的諺解本。“諺”指諺文,韓文起初叫諺文,“諺解”即用諺文解釋之義。1443年韓文創(chuàng)制之后,朝鮮半島開始對中國的典籍進行翻譯,出現(xiàn)了大量的諺解類書籍,其中《千字文》的諺解本作為漢文入門書成為最普及的字書?!肚ё治摹吩陧n國流傳千百年,版本及抄本不計其數(shù),只可惜朝鮮半島戰(zhàn)亂不斷,相關書籍多半在戰(zhàn)亂中被銷毀?,F(xiàn)存諺解類《千字文》中最早的版本為東京大學小倉進平舊藏書。該版本卷末有刊記“萬歷三年月日光州刊上”,因此得名“光州《千字文》”。然而在朝鮮半島最廣為流傳的是“石峰《千字文》”,“石峰”乃韓國朝鮮王朝時代著名書法家韓濩之號(1543—1605),因書法出色深得宣祖王(朝鮮第14代王,1567—1608)賞識,由他書寫的《千字文》也自然成為學習的典范?!笆濉肚ё治摹贰弊鳛榈浞抖啻慰?,據(jù)李基文(1973)研究,比較重要的石峰版有日本國立公文書館本(初刊本,1583)、金東旭教授所藏本(年代不詳)、辛未重刊本(1691)、甲戌重刊本(1754)。這幾個版本之間存在細微的差異,不過整體上變化不大,只是在個別漢字的釋義及注音上有所調整。

        本文將以韓國現(xiàn)存最早版本“光州《千字文》”及最常用版本“石峰《千字文》”為主要研究對象,根據(jù)這兩個版本對漢字的釋義,考察朝鮮王朝時期人們對漢字的接受、理解等情況。光州版為孤本,而石峰版版本多樣,我們從中選擇了初刊本。光州版和石峰初刊本從刊印時間來看,前者為萬歷三年(1575),后者為萬歷十一年(1583),二者只相差8年,基本屬于同一個時代,但是從所記內容來看,光州《千字文》比較保守,保留了諸多早期用詞及正字法。自1446年韓文頒布以來,韓文的正字法一直在演變,其漸變過程具體反映在歷代諺解類文獻當中。光州版雖然僅比石峰初刊本早了8年,卻在文字中保留著早期曾用字母“Δ”,而且在釋義中的用詞及方式也表現(xiàn)出保守一面。據(jù)李基文(1973)統(tǒng)計,在《千字文》一千個漢字當中,將近四分之一的漢字在其內容上與同時代的石峰版不同,這種情況實屬特殊。但從研究的角度看,光州版的保守一面卻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史料,有助于我們考察漢字釋義的變化情況。樸秉喆(1989)也根據(jù)大量的統(tǒng)計分析指出1583年版的《千字文》是字訓變化的一個轉折點,此版本與之前的版本之間在字訓上表現(xiàn)出明顯的不同,而且這種面貌一直持續(xù)到18世紀后期。[1]可見,光州《千字文》與石峰《千字文》初刊本至目前為止算是較為典型的版本,分別代表不同時代的漢字釋義情況。

        一、 諺解《千字文》的體例

        韓國諺解類《千字文》基本采用給每個漢字進行注釋(訓)、注音的方式,這是韓國特有的體例。光州《千字文》與石峰《千字文》皆采用一字一音一義的形式,順序為訓在前,音在后,[2]如“天 ”,“”為訓(義),“”為音。韓國的諺文是音節(jié)文字,一個音節(jié)對應一個字,對漢字的注釋通常為一至四個音節(jié),而對漢字的注音則用一個音節(jié)來表示,因此在諺解中很容易區(qū)分釋義與讀音之間的界線。也就是說,諺解中最后一個字是漢字的讀音,前面的內容便是其釋義。

        《千字文》本身是四言韻書,每句四字,句句押韻,前后連貫,朗朗上口。而到了朝鮮半島,千字文的學習方法跟中國有所不同,他們不以句為單位,而以字為單位。為此崔世珍在《訓蒙字會·引》中指出:“千字,梁朝散騎常侍周興嗣所撰也。摘取故事排比為文則善矣。其在童稚之習僅得學字而已。安能識察故事屬文之義乎?”[3]作為兒童啟蒙讀物,《千字文》易于誦讀。在朝鮮半島,人們學習《千字文》雖然不以句為單位,但也是需要誦讀的。為了便于誦讀,漢字的釋義基本控制在四音節(jié)以內,而且誦讀時釋義和讀音之間停頓,以此區(qū)別訓和音,最后的重音落在漢字的讀音上。比如,“岡 ”,“”是訓,“”是音,誦讀時二者之間有個停頓,重音落在最后音。

        眾所周知,一個漢字通常不只一個字義,一字多音現(xiàn)象也比較普遍,但諺解《千字文》普遍選擇一字一音一義的體例,所以又叫代表訓音,即代表這個字的音和義,這如同給每一個漢字起了一個名字。這種方法對初學漢語漢字的第二語言學習者來說是非常有效的。掌握基礎漢字一千字的基本音和義,無疑為后續(xù)的進一步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當然,考慮到漢字的多音多義,部分字書也為增加義項做了一些努力,比如崔世珍的《訓蒙字會》(1527)、柳希春的《新增類合》(1576)等,但僅限于個別漢字。一字多釋的普遍使用始于洪

        圣源的“注解《千字文》”(1752)[4]。盡管如此,一字一音一義的體例始終作為經典廣為流傳,直到今天韓國的漢字教學仍講究代表訓音。

        二、 諺解《千字文》的釋義特點

        (一) 釋義以字為單位

        中國的《千字文》的編排是: 四字成句,句句押韻,前后連貫,共250句。而韓國的諺解則關注漢字,以漢字為單位,具體的釋詞釋句大概由私塾先生來講解?!肚ё治摹防镉泻芏嗟涔剩匀怀霈F(xiàn)不少人名、地名等專有名詞。如“杜稿鐘隸”中“杜”和“鐘”分別指的是“杜度”和“鐘繇”二人。而諺解解釋“杜”和“鐘”二字時采用該字的本義,“杜”解釋為“阻塞”“鐘”解釋為“鐘(響器)”。此類漢字較多,具體舉例如表1所示:

        (二) 釋義忠實于原文中的含義

        除了人名、地名等專有名詞外,諺解《千字文》對漢字的釋義盡量做到不脫離原文含義。比較光州版和石峰版,我們發(fā)現(xiàn)后者的釋義更加忠實于漢字在句中的含義。比如“服”字,光州版的解釋是“衣服”,而到了石峰版釋義改為“穿”,我們看原句“始制文字,乃服衣裳”就會發(fā)現(xiàn)“服”在句中是“穿”之義。其他例字如表2所示:

        (三) 同訓現(xiàn)象嚴重

        考察諺解《千字文》對漢字的釋義,我們發(fā)現(xiàn)同訓現(xiàn)象比較突出,即一種釋義用于多個漢字,如“談、言、辭、語”的釋義都用“”一個詞,“遠、邈、遐、遼”的釋義都用“”一個詞,甚者有些釋義用于八九個漢字。據(jù)我們的統(tǒng)計,光州《千字文》中26.1%的漢字、石峰《千字文》中24.5%的漢字跟其他漢字釋義相同,也就是將近250個漢字存在同訓關系。造成同訓的原因很多,我們大體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千字文》本身收錄了大量的近義、類義關系的漢字。《千字文》講究對仗,文中出現(xiàn)大量的近義關系、類義關系的漢字,這類漢字字義區(qū)分本身就有一定的難度。如,“文”與“字”、“衣”與“服”、“綺”與“紈”、“路”與“途”、“二”與“兩”、“長”與“永”、“去”與“歸、之、往”,等等,因此難免出現(xiàn)同訓現(xiàn)象。

        其次,釋義受音節(jié)長短之限。諺解《千字文》對漢字的釋義并不是字典式解釋,而采用了翻譯的形式,通常用對應的韓語詞語來釋義。而且韓國的《千字文》也是用來誦讀的,因此對應的釋詞不宜過長,備選詞語受限,對很多字義相近的漢字很難進行細分。如,“飛”與“翔”、“云”與“謂”、“言”與“語”、“玉”與“璧”、“帳”與“帷”、“省”與“察”等。我們對《千字文》釋義的音節(jié)數(shù)做了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單音節(jié)和雙音節(jié)占90%以上,三音節(jié)和四音節(jié)不到10%,可見釋義釋詞的音節(jié)長短也是造成同訓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具體音節(jié)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如表3所示:

        第三,沒有相應的概念。有些字在韓國沒有相對應的概念,只好用一個意義相近詞語來釋義。比如,“郡”“縣”“州”是中國不同行政區(qū)的劃分單位,而韓國沒有完全對應的概念,就統(tǒng)一用現(xiàn)有的“”一個詞來釋義。漢語中的語氣詞“焉、哉、也”;跟車有關的“轉、輦、軻、轂、”;跟君王名稱有關的“帝、皇、王、君”;跟文字文章有關的“文、字、章、書、籍、經、牒”等都屬于此類。

        這些漢字盡管釋義相同,但其讀音不同,因此誦讀時字音是極為重要的區(qū)別特征。從兩個版本的釋義變化來看,后來的版本有意分化同訓現(xiàn)象,一詞多釋現(xiàn)象少于前一版本,但大體情形沒有改變,釋義相同的漢字依然不在少數(shù)。

        三、 諺解《千字文》的釋義演變

        諺解《千字文》對漢字的釋義起初應該主要采用的是固有詞,光州《千字文》的一千個漢字中固有詞釋義占88%[5],所占比例很高。但是隨著漢字詞的大量滲透,釋義中出現(xiàn)漢字詞也是很自然的現(xiàn)象。有的漢字甚至用本字來解釋本字,如“福: [福][6]”,即用“福”來解釋“?!?。這種現(xiàn)象說明,在該版本的所處年代漢字詞已經進入韓語的詞匯系統(tǒng)中,顯然有些詞已經替代了原有的固有詞,而有些詞可能從一開始就直接借用了漢語詞,比如,“甲”“銀”“法”“軍”“碑”“蓮”“蘭”等。因為我們沒有從現(xiàn)有文獻中找到與這些漢字相對應的固有詞。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現(xiàn)往往體現(xiàn)在語言中,因此詞的借用通常意味著對概念的接受。

        石峰《千字文》的釋義中漢字詞釋義共153個,比光州版多33個??疾旃庵莅婧褪灏妫覀儼l(fā)現(xiàn)釋義的用詞變化多種多樣錯綜復雜。有的從固有詞變?yōu)闈h字詞,有的從固有詞變?yōu)榱硗庖粋€固有詞,有的從漢字詞變?yōu)榱硗庖粋€漢字詞,有的從漢字詞變?yōu)楣逃性~。韓國學界對這方面的研究比較多,做得也比較具體細致。但是從宏觀上看,不管這些釋義采用何種形式,從本質上看其釋義變化歸根結底歸納為以下幾個原因。

        (一) 常用詞的更新導致釋詞的變化

        漢字的傳播與發(fā)展對韓國語的詞匯系統(tǒng)影響很大,從《千字文》代表訓(義)的演變情況中,我們可以看到大量的漢字詞成為常用詞逐步替換原有的固有詞。如,“羊”的釋義,光州版為“”,石峰版為“[羊]”,前者是固有詞,后者是漢字詞,而固有詞“”是已經消失了的古詞,僅作為語素殘存于“(山羊)”等個別詞語中,已失去其獨立意義及獨立用法,現(xiàn)代人也不了解其實際含義。這種現(xiàn)象說明部分漢字詞已成為常用詞,淘汰了不常用的固有詞。這類例字還有一些,如表4所示。

        表5中光州版的釋詞都是古韓語詞,現(xiàn)代人基本上看不懂,而石峰版的釋詞接近現(xiàn)代韓語,只是部分詞的正字法跟現(xiàn)代有所不同而已。也就是常用固有詞替代了不常用的固有詞。這些語料對考察韓國詞匯的演變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線索,不僅有助于考察固有詞和漢字詞的演變情況,而且對考察韓文正字法的演變也是很好的參考。

        (二) 釋義的準確性需求導致釋詞的變化

        考察《千字文》釋義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到還有一些漢字釋詞的變化與對漢字、漢文化的認識有關。比如,光州版對“鳳”的釋義是“鳥”,石峰版的釋義是“鳳凰”?!傍P”是想象中的一種鳥,源自漢文化,剛傳到朝鮮半島時因為沒有對等的詞,開始就用上位義詞“鳥”來釋義。后來人們逐漸認識和接受“鳳凰”,“鳳凰”一詞也成為漢字詞進入韓語的詞匯系統(tǒng)里,“鳳”的釋義自然也得到了調整。還有一種釋義變化正好與此相反,比如,“纓”字光州版的釋義是“(帽纓)”即古代帽子系在頷下的帶子,也是《千字文》原句“高冠陪輦,驅轂振纓”中“纓”的含義。但是隨著對漢字認識的提高,人們發(fā)現(xiàn)用繩和線做的裝飾品都叫“纓”,“帽纓”不足以概括“纓”的實際含義,于是就用上義位詞“繩、帶子”來代替原有的具體含義。這些釋義的變化反映了人們對漢字及漢字所包含的概念的認識。又如,“鹍”字,該字的釋義變化比較有意思?!胞d”字在光州版釋義為“(水雞)”,即解釋為雞的一種,而石峰版釋義為“鳥”,到了現(xiàn)代這個字的釋義為“天鵝”。據(jù)《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解釋“鹍,鹍雞,古書上指像鶴的一種鳥”,可見光州版的“(水雞)”源自漢語的“鹍雞”,但可能是因為不熟悉這種鳥,或者認為它不像雞,石峰版就用其上位詞“鳥”來概括其義。不過“鳥”的釋義畢竟太籠統(tǒng),到了現(xiàn)代其釋義又回到下位詞“天鵝”。其實“天鵝”和“鶴”是不同的鳥,只是二者之間有諸多共同點,如體積大、羽毛白、都屬于水鳥等?!胞d”對韓國人來說比較陌生,因此對它的認識也不是很精確。通過“鹍”的釋義變化可以看到人們對“鹍”這種鳥的認識和接受過程。再如,“王”在光州版的釋義是“萁子”。萁子,殷商末人,紂王叔父,違衰殷之運,走之朝鮮。據(jù)《史記》記載,周武王滅殷封箕子于朝鮮,箕子朝鮮侯國正式成立。韓國也有“萁子東來說”,想必起初“王”這個詞專指“萁子”,后來漢字漢文化大量傳入,“王”義逐漸被泛化,才有了“最高統(tǒng)治者”之義,最終反映在漢字的釋義中??傮w來說,諺解《千字文》對漢字的釋義從錯誤、籠統(tǒng)、不準確逐步走向準確。此類例字還有一些,如表6所示:

        (三) 同訓混淆促使釋詞變化

        前面我們已談到諺解《千字文》中同訓現(xiàn)象突出,為了避免同訓混淆部分釋詞發(fā)生了變化。比如,光州版中“木、樹、桓、枇、杷、床”都用“”一詞來釋義,而到了石峰版這些漢字各自有了不同的釋義,只有“木”保留著“”的釋義。比較兩個版本的漢字釋義,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后者努力避免同訓干擾,實際上這個過程同時也是釋義精確化的過程。比如,“洛”“渭”“涇”三個字在光州版的釋義為“”,到了石峰版分別釋義為“[洛水]”“[渭水]”“[涇水]”,以此區(qū)分三條不同的河。這類例字還有很多,具體如表7所示:

        同訓干擾自然促使釋詞調整,這個過程往往不是一個單純的分化過程,而是一種綜合性的變化和調整過程。總之,增加區(qū)分度是一個重要的動機,其過程通常還伴隨著常用性原則和準確性原則。具體解決途徑有: (1) 用同義或近義關系的漢字詞替代固有詞的方法;(2) 用同義或近義關系的另外一個固有詞代替現(xiàn)有固有詞的方法;(3) 增加限定詞來細化詞義的方法;(4) 采用該漢字另外一個義項的方法,等等。

        總之,諺解《千字文》的釋義方式并不是字典式的解釋,也不是包羅萬象式涵蓋漢字的所有義項,它注重代表訓,通常由一個相對應的韓語詞語來釋義,因此就涉及詞的選擇及詞義取舍等問題??偨Y前面的研究,我們認為諺解《千字文》的釋義主要遵循三個原則: 常用性原則、準確性原則和區(qū)別性原則,而且這三個原則通常是綜合性的。

        四、 結論

        本文以韓國諺解《千字文》中的光州版和石峰版為主要研究對象,對其體例及釋義進行了考察和分析。諺解《千字文》的體例是一字一音一義,所以叫做代表訓音。韓國的諺解《千字文》作為蒙書也便于誦讀,順序為釋義在前讀音在后,釋義與讀音之間有停頓,重音落在讀音上。為了便于誦讀,釋義控制在四音節(jié)以內,雙音節(jié)最多,單音節(jié)次之,字音則為一個音節(jié)。

        諺解《千字文》的釋義有三個特點。第一,諺解《千字文》的釋義以字為單位,不以詞或句為單位。第二,漢字單字釋義忠實于原文中的含義。第三,同訓現(xiàn)象嚴重,其原因來自多方面。為了避免同訓干擾,用其他同義或近義詞來釋義或選擇漢字的其他義項是比較有效的處理方式。在釋詞的替換中漢字詞替代固有詞的現(xiàn)象比較突出,從側面反映了漢字的傳播及滲透情況。

        從歷時的角度考察漢字釋義,我們發(fā)現(xiàn)不同版本之間的釋義的變化主要遵循三個原則: 第一,常用性原則,即盡量用常用詞進行釋義,而且解釋的是漢字的常用義。第二,準確性原則,前版本中錯誤的、籠統(tǒng)的、片面的認識到后面的版本得到了相應的調整。第三,區(qū)別性原則,盡量提高區(qū)別性以此避免同訓帶來的混淆與干擾。

        綜上,本文重點考察了韓國諺解《千字文》的釋義體例、特點及演變情況。諺解《千字文》作為韓國早期最重要的二語學習字典在韓國已傳播發(fā)展了千百年,對韓國人學習漢語漢字帶來了深遠的影響。比如考察17世紀韓國司譯院編撰的《譯語類解》等漢語詞匯集,我們發(fā)現(xiàn)其體例基本遵循一詞一義的體例,顯然與《千字文》一字一義一脈相承。直到今天,韓國的漢文教學仍注重代表訓音的學習。除了體例上的影響,通過釋義特點及演變情況,我們還考察了漢字、漢文化傳到韓國之后被接受和認識的情況。漢字作為漢語、漢文化的載體,不僅是學習漢語、漢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學習的最大難點。因此,無論從漢字域外傳播發(fā)展的反觀研究出發(fā),還是立足于作為第二語言的漢語國別化教學,諺解《千字文》都值得我們去深度分析和挖掘。

        附注

        [1]樸秉喆(1989)針對15個版本的《千字文》進行了釋義上的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1583年版本和18世紀后半期的書陵部版本是兩個主要分水嶺,代表漢字釋義的轉折時期。

        [2]安晟秀(2017)認為:“《千字文》韓語音是前面,義是后面,如1575年《光州千字文》(),1648年杏轂開刊本《千字文》……1948年解放日帝強占期后,韓語的拼寫法被修改。因為之前的寫法不太方便。所以改成今天的模式。并且,《千字文》韓語音是后面,義是前面?!边@是一個錯誤的認識。韓國諺解《千字文》對漢字的注釋始終釋義在前,注音在后。作者可能忽略了古書的編排方式是豎排,書寫方向實為從右到左。

        [3]崔世珍在此文指出學習《千字文》以字為單位的弊病,我們可以從側面了解到當時的學習情況。

        [4]《訓蒙字會》一字雙釋只有48字,《新增類合》一字雙釋羅孫本191字,高大本136字。注解《千字文》一字一釋418字,一字雙釋320字,一字多釋262字。(申景澈1993)93,99

        [5]申景澈(1993)99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為88.4%,與我們的統(tǒng)計有所出入。

        [6]符號[]標的是該韓文的韓國漢字,符號()標的是該韓文的對應漢語詞語。

        [7]僅用韓文表示的部分為諺解原文,現(xiàn)已無法從詞典中查到具體詞義,應為消失了的古詞。

        參考文獻

        1. 安晟秀.韓國千字文研究——以周興嗣集字本為例.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

        2. 崔世珍.訓蒙字會.∥檀國大學校附設東洋研究所編.東洋學叢書(第一輯).首爾: 檀國大學校出版社,1983.

        3. 樸秉喆.中世訓 消滅 變遷 ?研究.仁荷大學博士學位論文,1989: 30.

        4. 李基文.千字文·《千字文》解題.首爾: 檀國大學校出版社,1973: 279.

        5. 申景澈.漢字字釋研究.漢城: 太學社,1993.

        6.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北京: 商務印書館,2016.

        7. 周興嗣.千字文(光州《千字文》、石峰《千字文》、注解《千字文》).∥檀國大學校附設東洋研究所編.東洋學叢書(第三輯).首爾: 檀國大學校出版社,1973.

        (魯東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煙臺264025;延世大學中國研究院仁川406804)

        (責任編輯馬沙)

        猜你喜歡
        石峰光州千字文
        《真草千字文》
        魔方(節(jié)選)
        貝那普利與美托洛爾慢性心衰的臨床療效分析
        年味兒
        學禮儀
        光州街頭雕塑見聞
        雕塑(2019年2期)2019-07-14 12:58:08
        石峰作品
        國畫家(2018年2期)2018-04-25 06:39:20
        何詩銘?《千字文》等
        千字文
        題詞(一)
        市場周刊(2010年1期)2010-02-26 05:57:08
        人妻丰满av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综合色一区二区| 中国美女a级毛片| 50岁退休熟女露脸高潮|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播放|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狠狠躁中文| 精品国产亚洲av久一区二区三区| 精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综合a| 久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国偷|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在线不卡|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 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播下 | 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一区| 美女被强吻并脱下胸罩内裤视频 |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蜜桃| 手机在线免费观看av不卡网站 |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国产二区| 内射白浆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色播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 毛片免费在线播放| 亚洲天堂av社区久久| 午夜理论片日本中文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电影欧美| 亚洲av伊人久久综合密臀性色| 日韩av在线毛片| 亚洲精品高清av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四叶草| 九九久久自然熟的香蕉图片 | 精品久久久久香蕉网|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软件下载|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视频二代 | 狠狠干视频网站| 亚洲成人免费久久av| 久青草影院在线观看国产|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 国产欧美日本亚洲精品一5区| 日本黄网色三级三级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