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雨葳
鄉(xiāng)下爺爺家的門前,有一棵老槐樹,樹冠巨大,宛如傘蓋。無論大人還是小孩子,都喜歡在樹蔭下逗留。尤其是炎熱的夏季,這里簡直成了避暑的天堂。當火辣辣的太陽西沉,落日只留下一抹余暉的時候,附近的幾家鄰居,都像約好了時間似的,匯聚在老槐樹底下。大人們端著一碗飯、一碗菜走在前面;小孩子們端著自己盛滿飯菜的小碗,小心翼翼地走在后面,走著走著,便忍不住先吃了起來。小孩子的嬉鬧聲,婦女的喧笑聲.大家的招呼聲,從老槐樹下飛了出來。
在這個簡陋卻親切的飯場里,一個人只吃白個兒菜的情況是不存在的,即使是大同小異的菜,大家也要互相嘗嘗,看誰家的菜做得香,味道好。當然,好吃的菜是大家最先“消滅”的對象,菜的主人會因此感到莫大的榮幸。
老槐樹下的地勢原來比較低,每逢下雨.總是積幾個水洼兒,雨后在這里納涼時很不方便。于是,大家就在下地干農(nóng)活兒回來的時候,你捎一三輪車土,我捎一三輪車土,很快就把地面鋪得平平整整的。
春末夏初,正是槐樹開花的時候.,采摘槐花,為生活增添一種新鮮的味道,人們很是熱衷。每到這個時候,幾家鄰居就會選一個相對清閑的日子,聚集在老槐樹下,有的負責從樹上采摘槐花,有的負責接應,有的負責挑揀,還有的負責清洗。勞動了半天后,大家把擇洗干凈的槐花平均分好,誰也不愿意多拿半點兒。
“今天,我家那口子沒有來這里干活兒,哪能分這么多呢!”東鄰戴大嬸說著,就把她分到的槐花倒了一些在一張圓桌上。
“我家人少,吃不了那么多!”西鄰張大媽說著,也抓了幾把槐花放在了圓桌上。
“我看我的這一份好像比你們的都多,這怎么行!”身體一直不太好的李奶奶,找了一個借口,往桌子上也倒了一些槐化。
做晚飯的時候,每家的廚房里都飄出了槐花的清香,饞得我們幾個小孩子直咽口水。吃飯照例是在老槐樹下的飯場里,家家都是用槐花做的飯菜。有的用槐花炒雞蛋,有的用槐花拌面蒸后涼調(diào)。更有不怕麻煩的,用槐花做餡兒包成包子。大家分享著槐花帶來的福利,高聲地談笑著。而從小就彼此熟悉的孩子們,或許是耳濡目染了父母們的習性吧,也都像大人一樣養(yǎng)成了分享的習慣,好菜一塊兒吃,玩具一塊兒玩,哪怕是特別稀罕的東西,也很少一個人享用。
如今,我已轉到城里上學多年。爺爺家門前的那棵老槐樹,也因為要擴路而被砍掉了。我再也看不到綠蔭如蓋的老槐樹,聞不到滿樹的槐花香,聽不到無憂無慮的笑鬧聲,見不到那充滿情味的飯場了。
指導老師:侯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