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星
(廣東省江門市港口中學 廣東 江門 529000)
音準是合唱表演的靈魂所在,是合唱表演的基石。因此要提高合唱并且更好的去發(fā)展它,就一定要解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音準問題,經(jīng)過多年的排練與實踐,本人在以下方面談談解決合唱音準問題的有效方法。
1.1 聲音位置決定音高位置。要想達到一個好的音準效果,就要從最基本發(fā)聲訓練環(huán)節(jié)開始,找到科學的發(fā)聲位置。我一般訓練發(fā)聲是從小字一組的g音開始,首先把g音用做長音和頓音發(fā)聲練習交替使用。在做這兩種發(fā)聲練習的同時,讓合唱隊員去體驗歌唱呼吸的不同狀態(tài),隨之去體驗共鳴腔體產(chǎn)生的聲音效果。讓學生感受到科學的發(fā)聲是出自于眉毛、額頭以上的部位所產(chǎn)生出的那個點,也就是聲樂課上老師常說的高位置發(fā)聲點。
1.2 呼吸方法是影響合唱音準的因素之一。合唱訓練中,正確的合唱呼吸方法是非常關鍵和重要的。合唱團員只有在掌握了正確的合唱呼吸方法時,合唱團隊才有可能產(chǎn)生出專業(yè)合唱團的歌唱聲音。呼和吸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首先,就拿吸氣來說:吸氣就像是在“聞花”那樣,吸氣時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氣,保持很舒展地、緩慢地吸,將氣吸到小腹處。胸、肩、脛部是完全放松的狀態(tài)。吸入氣息時,要注意氣息的均勻和吸氣深淺恰當。接下來講呼氣,呼氣同樣要保持之前的吸氣狀態(tài),不可以一下子就完全呼出,要緩緩均勻的逐步呼出。氣息的保持,就必須在歌唱的過程中長時間的保持吸氣的狀態(tài),狀態(tài)是至關重要的,然后控制自己的氣息緩緩的呼出,要均勻、放松、自然地呼氣,這種有控制的呼氣練習是需要長時期的進行合唱發(fā)聲訓練才能夠獲得明顯效果。
2.1 從單音方法入手。所有人對于中音區(qū)的音高是最為敏感的,因此合唱隊員的單音訓練我首先是從中音區(qū)沒有升降號的單音的基本音級開始進行聽辨、模唱,范圍在C自然大調以及a自然小調,如:
隨后進行加入升降號的練習進行模唱,逐步依次加入升 fa ,升 sol,升 re,降 si,升 do 按照這樣的順序依次加入,進行聽辨模唱練習。
接著應用音階的訓練方法。這種方法主要用來練習與掌握自然音階中出現(xiàn)的半音、大小三度以及四度、五度、純八度等音程。這種對于提高單音音準方法非常適用。
2.2 進行音程練習。在原有的單音聽辨方法的基礎之上,本著這種方法,把合唱團分為高、低兩個聲部進行音程的聽唱。以七個基本音級為基礎,從四度以內進行分聲部聽唱,聽后用長音保持模唱,目的使隊員感受音程的色彩感。隨后逐漸進行音程大跨度的練習,繼續(xù)加入五度以上的練習。如:fa-do,升 fa-升 do,sol-re 一直這樣上升再下降,依次半音半音這樣變換,這個訓練方法有助于合唱隊員對于音程的把握。
2.3 進行和弦練習。首先向合唱隊員介紹清楚三和弦的種類及特點,如: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增三和弦、減三和弦。然后將合唱隊員分為高、中、低三個聲部,在七個基本音級上依次構成原位三和弦,依次聽琴唱出,先運用疊入的手法逐個聲部進入,第二次再三個聲部同時進入,保持長音體會三和弦的和聲色彩感。七個基本原位三和弦過后進行和弦性質的變化,升高或者降低三音、升高五音、升高根音等等的練習,使團員充分感受和弦的和聲色彩。
3.1 橫向音準的訓練。橫向音準的訓練中,首先要針對音階、大小二度音程進行級進的訓練。然后進行三度音程的訓練,結合著樂理知識的學習,訓練三度音程音準與二度的要求和方法基本相似。隨后要對大跳音程進行訓練,也就是四度以上的音程就可謂是大跳音程,還是通過旋律音程的唱法來進行,這種大跳音程要本著向外擴張的感覺去練習。最后對于帶有升降號的音進行練習,要本著先解決大小二度中的變音,再去解決其他的變化音級。
3.2 縱向音準的訓練。所謂的縱向音準訓練也就是和聲色彩的培養(yǎng)與學習,在縱向的訓練當中,要注意旋律聲部與非旋律聲部的和諧統(tǒng)一,旋律聲部往往體現(xiàn)了合唱音樂作品風格的特點,要讓合唱隊員充分去體驗非旋律聲部在和聲中構成了豐富色彩變化的重要作用,從而去提高合唱團隊的縱向音準,學會傾聽對方聲部進行密切的配合,這對于提高音準是非常有效的方法。總的來說,訓練和聲音準還是要遵循由淺入深的訓練方法,下面提供幾條本人多年積累的多聲部視唱練習,對于訓練合唱音準會有幫助,如:
總之,合唱中音準就是萬丈音樂高樓的地基。音準的學習過程也是學生對于音樂審美的形成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潛移默化地改變和形成學生對音樂的美感。良好的音準是進行其他訓練的重要前提,只有掌握良好的音準,才能更好地展現(xiàn)歌曲的內涵,才能讓合唱之花更加美麗的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