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霞,李韻萍,蔡潔玫,鄭 嬪,梁榮弟,黎 冰
(廣東省懷集縣人民醫(yī)院,廣東 肇慶 526400)
重癥顱腦外傷屬于發(fā)生率較高的一種急危重癥疾病,患者病情復雜、病情嚴重,且具有較高的致死率,嚴重威脅患者健康與安全[1]。氣管切開術是臨床治療該病的常用手段,若術后護理不當則極易引發(fā)嚴重后果,甚至會給患者生命造成二次危害。加強對重癥顱腦外傷氣管切開術患者術后護理干預的重視非常必要,本研究對收治的該類患者采用循證護理方式進行護理干預的效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重癥顱腦外傷患者88例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均行氣管切開術治療,且患者均對本研究耐受,知曉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44例,其中男26例,女18例,年齡27~50歲,平均(41.9±3.0)歲;觀察組44例,其中男28例,女16例,年齡25~52歲,平均(42.5±3.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患者行常規(guī)護理,嚴密觀察患者情況,遵醫(yī)囑予以患者相應治療與干預。觀察組患者則采用循證護理方式進行干預,具體如下:①成立循證護理小組:科室需成立專門的循證護理小組,小組成員包括神經骨外科主治醫(yī)師1名,主管護士1名,責任護士2名;由主治醫(yī)師評估患者病情,然后由主管護士及責任護士結合患者情況為其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②循證支持:小組成員需對重癥顱腦外傷患者氣管切開術后并發(fā)癥的誘發(fā)原因進行分析,并查閱知網、維普、萬方等數(shù)據(jù)庫,對相關資料進行查閱,并對查閱的資料進行整理討論,并將呼吸道護理作為該病患者術后護理的重點,以盡可能預防或減少呼吸道梗阻、感染等現(xiàn)象發(fā)生;同時結合患者情況提出循證問題,并制定相應的循證護理對策。③循證護理實施:①體位護理:以循證結果及患者病情為依據(jù),協(xié)助患者取合適體位,對于伴有刺激性咳嗽癥狀者協(xié)助其取半臥位;對于伴有昏迷癥狀者需定時協(xié)助患者更換體位,避免因長期取平臥位而造成誤吸等不良后果發(fā)生。②呼吸道護理:護理人員需以咳嗽、氣道壓力增大等詢證結果為依據(jù)合理調整吸痰方法,包括吸痰管的選擇、吸痰頻率等,以維持患者呼吸道通暢;同時吸痰時需輕拍患者背部,維持每次吸痰時間在15s,避免因吸痰時間過長而引發(fā)缺氧、窒息等不良后果發(fā)生。此外,吸痰期間還需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一旦有心律不齊等現(xiàn)象發(fā)生需及時停止操作,待患者體征平穩(wěn)后再行吸痰操作,避免因吸痰太過頻繁而損傷氣道黏膜。③濕化氣道:氣管切開術極易影響患者呼吸道對氣體的過濾、濕潤作用,經循證支持分析顯示以0.45%氯化鈉溶液及1.25%碳酸氫鈉溶液、蒸餾水等作為濕化液為患者開展持續(xù)滴入濕化處理,同時以無菌生理鹽水紗布覆蓋氣管切口能夠更好地增強濕化效果,盡可能減少因氣道濕化不足而造成氣管黏膜損傷。
1.3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患者預后情況,包括ICU停留時間、住院時間、切開置管時間等;對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進行比較,包括呼吸道黏膜損傷、呼吸道阻塞、感染等。②統(tǒng)計比較兩組患者感染控制時間;③以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評估兩組護理滿意情況,結果分為滿意、一般滿意及不滿意三項。
2.1兩組患者預后情況比較:兩組患者ICU停留時間、住院時間、切開置管時間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組別例數(shù)切開置管時間ICU停留時間住院時間觀察組444.0±0.56.3±0.68.9±1.2對照組447.1±0.98.8±0.912.4±1.9t值19.97315.33110.036P值0.0000.0000.000
2.2兩組患者并發(fā)癥情況比較:觀察組患者各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情況比較[例(%)]
組別例數(shù)呼吸道黏膜損傷呼吸道阻塞感染觀察組442(4.55)3(6.82)2(4.55)對照組449(20.45)11(25.00)10(22.73)χ2值5.095.446.18P值0.0240.0200.013
2.3兩組患者感染控制時間比較:觀察組患者感染控制時間(7.9±1.1)d明顯短于對照組的(13.2±1.5)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8.900,P=0.000)。
2.4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患者總滿意度為95.5%,其中滿意24例,一般滿意18例,不滿意2例;對照組中不滿意9例,一般滿意20例,滿意15例,總滿意度為79.6%,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09,P=0.024)。
氣管切開術為臨床上治療重癥顱腦外傷等多種危重癥疾病的常用術式,該手術在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病情方面可發(fā)揮積極功效[2-3]。但是氣管切開術同時也是一種創(chuàng)傷性操作,且治療期間還需建立人工氣道,若不及時進行有效干預則極易引發(fā)多種并發(fā)癥,影響手術搶救效果[4]。
循證護理也叫實證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相對于傳統(tǒng)護理模式而言,循證護理改變了傳統(tǒng)護理模式中的經驗論及習慣論,更加注重干預措施的科學性、時效性與針對性。促使護理工作以最新醫(yī)療科技成果為基礎,通過查閱相關科研成果、臨床實踐的方式來確保護理方案的合理性與有效性。同時循證護理方案的實施還可有效調動護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促使護理人員積極主動參與到護理方案的制定與調整中,對提高護理人員護理水平同樣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中以循證護理方式對收治的患者進行護理干預,通過成立循證護理小組、查找循證資料等方式可為患者提供更為針對性的干預對策,同時通過體位護理、呼吸道護理、氣道濕化護理等方式可進一步改善患者病情,改善患者呼吸道環(huán)境,確保氣道濕化的充分性,這對預防不良后果發(fā)生有重要意義。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各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預后指標、感染控制時間及護理滿意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提示循證護理在該病患者中有較好的應用效果。
綜上所述,予以重癥顱腦外傷氣管切開術后患者循證護理干預效果理想,可促進患者病情改善,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同時還有利于拉近護患關系,可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