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黃鶴樓》:“昔人已乘”句中“黃鶴”“白云”辨

        2020-07-15 12:51:02

        盛 大 林

        (北京大學(xué) 新媒體研究院,北京 100871)

        昔人已乘白云去,茲地唯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春草青青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在,煙花江上使人愁。

        崔顥的這首《黃鶴樓》,人們都耳熟能詳。仔細(xì)一看,是不是有多處“錯(cuò)誤”?沒錯(cuò)!這可能才是《黃鶴樓》原本的樣子。這個(gè)版本出自唐人抄寫的敦煌伯三六一九號卷子[1]302(如圖1,下稱“敦煌寫本”,該卷中“何處在”的“處”字脫)。這些卷子在敦煌的石窟里沉睡了大約1000年,1900年流落海外,此后,它們才被整理拍照并陸續(xù)傳回中國。

        1000多年來,關(guān)于唐詩的選本或總集數(shù)不勝數(shù),但歷經(jīng)無數(shù)人的傳寫、重編、再刻,很多唐詩都有不同的版本,有些唐詩的異文之多甚至可以說是“面目全非”。崔顥(有些版本寫作“灝”)的這首《黃鶴樓》就是異文較多的一首?!捌澋亍薄按说亍?,“唯余”“空余”“空留”“空遺”“空作”,“千載”“千里”,“空悠悠”“終悠悠”,“漢陽樹”“漢陽渡”“漢陽戍”,“春草”“芳草”,“青青”“萋萋”“凄凄”,“鄉(xiāng)關(guān)”“家山”“江山”,“何處是”“何處似”“何處在”,“煙花”與“煙波”等等,其中最為重要也最受關(guān)注的則是首句的“白云”與“黃鶴”。從宋代開始出現(xiàn)異文,爭議一直未斷。在長達(dá)數(shù)百年的爭論中,“黃鶴”說逐漸占據(jù)上風(fēng)。而近幾十年,包括教科書在內(nèi)的各種出版物都選擇了“黃鶴”,“白云”則幾乎消失。然而,大謬!

        圖1 敦煌伯三六一九號卷子

        一、歷代古籍中的《黃鶴樓》

        校勘古文,必問古籍。先看編纂的年代,再看刊印的先后,理論上當(dāng)然是越早越接近原作。本次考證及研究,筆者共檢索到了48種著錄或引用了《黃鶴樓》全詩的詩選、詩話、筆記、評校、紀(jì)事或小說,計(jì)50個(gè)版本(其中兩部著作為一書兩版)。按成書時(shí)間劃分,唐代6種、宋(金)代16種、元代2種、明代14種、清代12種。這些著作大都為明清古籍或影印本,其中包括敦煌寫本原件照片、宋太宗御書碑刻拓片(如圖2),以及日本和朝鮮出版的選本。

        圖2宋太宗御書《黃鶴樓》詩碑刻(前半部分)

        關(guān)于唐詩最早的版本,是敦煌寫本和唐人編選的10種選本。這11種唐詩版本中,只有6種收有《黃鶴樓》,它們是敦煌寫本、芮挺章(生卒年不詳)編《國秀集》[2]6(如圖3)、璠殷(生卒年不詳)編《河岳英靈集》[3]41(如圖4)、韋莊(約836—約910)編《又玄集》[4]10(如圖5)、韋縠(生卒年不詳)編《才調(diào)集》(兩個(gè)版本,明刻本如圖6,清寫本如圖7)[5]5,[6]136。這6個(gè)版本中,《黃鶴樓》詩的第一句均為“昔人已乘白云去”,無一例外。

        圖3 《國秀集》 圖4 《河岳英靈集》 圖5 《又玄集》

        宋金時(shí)期的16種選本,有12種選本為“乘白云”,它們是:宋太宗御書碑刻[7]60,李畋(生卒年不詳)撰《該聞錄》[8]8(書中“該聞錄”訛為“駭聞錄”),李昉(925—996)編《文苑英華》[9]8,樂史(930—1007)撰《太平寰宇記》[10]2279,姚鉉(968—1020)編《唐文粹》[11]19,胡仔(1110—1170)著《漁隱叢話》[12]6,計(jì)有功(1126年前后在世)編《唐詩紀(jì)事》[13]7,王象之(1163—1230)編《輿地紀(jì)勝》[14]8,元好問(1190—1257)編《唐詩鼓吹》[15]16,周弼(1194—1255)編《三體唐詩》[16]1,謝維新(南宋后期人)編《事類備要》[17]9,祝穆(?—1255)撰《方輿勝覽》[18]4?!俺它S鶴”只有2個(gè)版本,它們是:王安石(1021—1086)編《唐百家詩選》[19]17,何汶(1196年進(jìn)士)撰《竹莊詩話》[20]18。此外,蔡正孫(1239—?)編《詩林廣記》有兩種版本:中華書局版(據(jù)明張鼐刻本)為“乘白云”[21]48,商務(wù)印書館版(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寫本)則為“乘黃鶴”[22]5?!短瓢偌以娺x》是迄今發(fā)現(xiàn)最早出現(xiàn)“乘黃鶴”的版本,也正因?yàn)槿绱?,王安石被疑為“竄改”的源頭。

        元代的2個(gè)版本均為“乘白云”,它們是:方回(1227—1305)編撰《瀛奎律髓》[23]12,楊士宏(生卒年不詳)編撰《唐音》[24]4。吳師道(1283—1344)在《吳禮部詩話》中引用的詩句亦為“乘白云”,并稱“云‘乘白云’,則非乘鶴矣”[25]5。這可能就是對王安石的回應(yīng)。雖然有了異文及爭議,但“乘白云”沒有被撼動(dòng)。

        明代的14個(gè)版本,有9個(gè)版本為“乘白云”,它們是:《(明銅活字本)唐五十家詩集》[26]216,高棅(1350—1423)編《唐詩品匯》[27]1,李賢(1409—1467)等撰《明一統(tǒng)志》[28]16,郎瑛(1487—1566)著《七修類稿》[29]1,李攀龍(1514—1570)編《古今詩刪》[30]5,蔣一葵(1594年舉人)撰《堯山堂外記》[31]10,鐘惺(1574—1624)和譚元春(1586—1637)編《唐詩歸》[32]16,卓明卿(生卒年不詳)輯《唐詩類苑》[33]9,曹學(xué)佺(1574—1647)編《大明一統(tǒng)名勝志》[34]3,謝天瑞(明萬歷年間人)撰《詩法》[35]19。有2種版本以“白云”為正選、“黃鶴”為異文,它們是:黃德水(生卒年不詳)和吳琯(1546—?)編《唐詩紀(jì)》[36]12,臧懋循(1550—1620)編《唐詩所》[37]67?!俺它S鶴”的版本只有2種:吳元泰(1566年前后在世)著《四游記全傳》,這部小說引用了《黃鶴樓》詩。唐汝詢(1624年前后在世)撰《唐詩解》小注稱:“黃鶴,諸本多為白云,非?!盵38]11雖然選擇了“黃鶴”,卻又承認(rèn)“白云”是主流。顯而易見,明代仍然是“白云”的天下。

        到了清代,情況開始出現(xiàn)明顯的變化。12種版本中,“乘白云”的只有3種,它們是:朝鮮南龍翼(1628—1692)編選的唐詩選本《箕雅》[39]967,王琦(1696—1774)注解的《李太白全集》[40]987,夏敬渠(1705—1787)小說《野叟曝言》(引用)[41]1。彭定求(1645—1719)等人編選的《全唐詩》[42]12和錢九韶(1731—1796)編輯的《中州詩鈔》[43]40則是以“白云”為正選、“黃鶴”為異文。“乘黃鶴”的版本有7種:金圣嘆(1608—1661)評選的《選批唐才子詩》[44]190,王夫之(1619—1692)選評的《唐詩評選》[45]330,沈德潛(1673—1769)選注的《唐詩別裁》[46]5,汪烜(1692—1759)撰寫的《詩韻析》[47]17,蘅塘退士(1711—1778)選輯的《唐詩三百首》[48]91,日本大典顯常(1718—1801)編著的《唐詩解頤》[49],紀(jì)曉嵐(1724—1805)編撰的《瀛奎律髓刊誤》[50]18,其中的《瀛奎律髓刊誤》以“刊誤”的名義把方回《瀛奎律髓》原著中的“白云”改成了“黃鶴”。

        民國時(shí)期出版的《唐代文學(xué)概論》,前后兩次引用《黃鶴樓》,第一次是“黃鶴”[51]47,第二次是“白云”[51]161,讓人大跌眼鏡!

        縱觀各代的《黃鶴樓》,唐代全部是“白云”,宋代雖然出現(xiàn)了“黃鶴”但版本很少,元明時(shí)期“白云”仍是壓倒性的,即使是在清代,“黃鶴”選本的數(shù)量也未必比“白云”多,但由于《唐詩三百首》流傳甚廣,導(dǎo)致大多數(shù)人讀到的是“黃鶴”。于是,“白云”越飄越遠(yuǎn),“黃鶴”漸成主流。及至現(xiàn)當(dāng)代,隨著國家統(tǒng)一日久及語言文字規(guī)范工作的大力推行,“白云”幾近消失?,F(xiàn)代的教科書等非古籍出版物基本上都是“黃鶴”,如果沒有專門的研究,現(xiàn)在的讀者甚至都不知道“白云”的存在。

        二、“乘黃鶴”派的觀點(diǎn)

        在《選批唐才子詩》中,金圣嘆關(guān)于崔顥《黃鶴樓》詩的批注長達(dá)千字,其中第一段是關(guān)于“白云”與“黃鶴”的辨析:

        此即千載喧傳所云《黃鶴樓》詩也。有本乃作“昔人已乘白云去”,大謬。不知此詩正以浩浩大筆連寫三“黃鶴”字為奇耳。且使昔人若乘白云,則此樓何故乃名黃鶴?此亦理之最淺顯者。至于四之忽陪白云,正妙于有意無意、有謂無謂。若起手未寫黃鶴,先已寫一白云,則是黃鶴、白云,兩兩對峙,黃鶴固是樓名,白云出于何典耶?且白云既是昔人乘去,而至今尚見悠悠,世則豈有千載白云耶?不足是當(dāng)一噱已。[44]190

        金圣嘆的這段文字可能是關(guān)于“黃鶴”和“白云”之爭最早的辨析,歷代論家多有引用。

        紀(jì)曉嵐在《瀛奎律髓刊誤》中批注:“改首句‘黃鶴’為‘白云’,則三句‘黃鶴’無根?!盵50]18

        高步瀛(1873—1940)在《唐宋詩舉要》中說:“起句云‘黃鶴’,故下云‘空余’。若作‘白云’,則突如其來,不見文字安頓之妙矣。后世淺人見此詩起四句三‘黃鶴’一‘白云’,疑其不均,妄改第一‘黃鶴’為‘白云’,使‘白云’‘黃鶴’兩兩相儷,殊不知詩之格局絕不如此,觀太白《鸚鵡洲》詩可知。”[52]7

        袁行霈主編的《中國文學(xué)作品選注》中,《黃鶴樓》第一句下面有注:“‘黃鶴’一作‘白云’。黃鶴樓以仙人乘鶴游得名,詩首切題面,作‘黃鶴’是?!盵53]330

        三、“乘白云”派的反駁

        施蟄存(1905—2003)在《唐詩百話》的《黃鶴樓與鳳凰臺》一文中,對“白云”和“黃鶴”做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他首先是對《黃鶴樓》詩的版本做了較為全面的考證,然后從句法詩意等方面做了辨析,重點(diǎn)就是批駁金圣嘆的論點(diǎn)。施認(rèn)為金的觀點(diǎn),或“故弄玄虛”,或“非常奇怪”,或“近于無賴”。 施蟄存肯定地說:“此詩原作,必是‘白云’?!盵54]191筆者看到的文獻(xiàn)中,這也是第一篇全面論述并主張“白云”的論文。

        黃永武在《敦煌伯三六一九號卷子中的四十一首唐詩的價(jià)值》一文中也對金圣嘆的說法進(jìn)行了全面的批駁。他從敦煌寫本出發(fā),并參以唐人選唐詩的幾個(gè)版本,確信“乘白云”是原本。他認(rèn)為白云黃鶴,兩兩對峙,“四句回轉(zhuǎn),結(jié)構(gòu)勻稱”,而金氏“強(qiáng)詞奪理”。黃永武在文中說,金圣嘆的“這幾聲恫嚇”,使沈德潛的《唐詩別裁》和蘅塘退士的《唐詩三百首》都選擇了“黃鶴”。[55]329此文有不少事實(shí)性的錯(cuò)誤,但不影響總體判斷。

        羅漫以版本考證為據(jù),從詩意邏輯、宗教文化等角度進(jìn)行了論證。他認(rèn)為,“宋代至今對該詩首句‘昔人已乘白云去’典源的失考與陌生是發(fā)生系列偏誤的總根源”,而“王安石是將‘白云’臆改為‘黃鶴’的始作俑者”[56]。這些說法有些武斷,但還是有不少可取之處。

        胡可先也曾發(fā)表文章,主要是綜述前人觀點(diǎn)。此文認(rèn)為《黃鶴樓》“異文產(chǎn)生的主要時(shí)期是明代,而推波助瀾者是清人金圣嘆”。[57]由于存在很多“硬傷”,該文的說服力不強(qiáng)。

        四、關(guān)于“白云”和“黃鶴”的再辨析

        自清初金圣嘆始,整個(gè)清代300多年里,都只有“黃鶴派”的聲音,至少筆者沒有發(fā)現(xiàn)關(guān)于“白云派”的文獻(xiàn)??梢娊鹗稀耙宦暥矅槨钡耐Υ_實(shí)很大。但隨著時(shí)間的流逝,聲貝慢慢降低,光環(huán)漸漸淡化,終于有人敢于說“不”了。三四百年后的今天,再來審視金圣嘆的那一段“連珠炮”似的“高論”,實(shí)在讓人哭笑不得。他那幾句貌似理直氣壯的話實(shí)在是經(jīng)不起推敲,“不足是一噱已”。

        “有本乃作‘昔人已乘白云去’,大謬?!敝馈坝斜尽钡膩眍^嗎?從輕蔑的口氣中就可以看出,金圣嘆可能不知道這個(gè)版本源自“唐本”,應(yīng)該也沒有做過考證。

        “正以浩浩大筆連寫三‘黃鶴’字為奇耳”,何以為奇?沒有解釋。筆者知道,金圣嘆特別喜歡“連寫”“連用”。 “‘深花枝,淺花枝,深淺花枝相并時(shí)。難似伊,玉如肌,柳如眉,愛著鵝黃金縷衣,啼妝更為誰?’歐陽公《長相思》詞也??芍^鄙俚極矣,而圣嘆以前半連用四花枝、兩深淺字,嘆為絕技”——按照這樣的邏輯,如果有人把某個(gè)詞連寫五個(gè)六個(gè)甚至更多,豈不是更絕更奇?陳廷焯(1853—1892)說金圣嘆此評“真鄉(xiāng)里小兒之見”[58]33,信矣。

        “且使昔人若乘白云,則此樓何故乃名黃鶴?此亦理之最淺顯者?!标P(guān)于這一點(diǎn),確實(shí)很淺顯,因?yàn)楸娝苤膫髡f就能解釋這個(gè)問題。關(guān)于黃鶴樓及其名稱來源的傳說很多,總的來說分為兩類:一是因山而名。王象之編《輿地紀(jì)勝》載:“黃鶴樓在子城西南隅黃鵠磯山上,自南朝已著,因山得名。鵠、鶴,古通用字?!盵59]8也有說是“鵠”與“鶴”音近,“黃鵠山”逐漸訛為“黃鶴山”?!都螒c重修一統(tǒng)志》:“黃鶴樓,在江夏縣西。因磯為樓,名黃鶴樓?!盵60]6一是因?yàn)椤榜{鶴之賓”曾憩于此樓。關(guān)于這個(gè)傳說的記載很多,也很雜亂。有“費(fèi)祎登仙”之說,有“辛氏報(bào)恩”之說,每種說法也有多種版本。費(fèi)氏之名有“祎”“袆”之異,《輿地紀(jì)勝》云:“黃鶴仙:或云費(fèi)祎、王得臣。黃鶴樓詩以為荀瓌,字叔偉。未知孰是?!盵14]3《吳禮部詩話》中說:“張南軒辨費(fèi)文祎事妄,謂黃鶴以山得名,或者山因人而名之歟?!盵25]5總而言之,黃鶴樓之名并不只是源自“駕鶴”,而是有多種傳說。更重要的是,“白云”中也有“黃鶴”。讓我們來看看關(guān)于“駕鶴”的眾多傳說中比較詳細(xì)的一處記載:

        費(fèi)文袆,字子安。好道得仙。偶過江夏辛氏酒館而飲焉,辛復(fù)飲之巨觴。明日復(fù)來,辛不待索而飲之。如是者數(shù)載,略無吝意,乃謂辛曰:“多負(fù)酒錢,今當(dāng)少酬?!庇谑侨¢倨は虮陂g畫一鶴,曰:“客來飲,但令拍手歌之,鶴必下舞?!焙罂椭溜?,鶴果蹁躚而舞,回旋宛轉(zhuǎn),曲中音律,遠(yuǎn)近莫不集飲而觀之。逾十年,辛氏家資巨萬矣。一日,子安至館,曰:“向飲君酒,所償何如?”辛氏謝曰:“賴先生畫黃鶴因獲百倍,愿少留謝?!弊影残υ唬骸皝碓n為此?”取笛數(shù)弄。須臾,白云自空而下,畫鶴飛至子安前,遂跨鶴乘云而去。辛氏即于飛升處建樓,名黃鶴樓焉。[61]619

        請注意倒數(shù)第二句“白云自空而下……跨鶴乘云而去”,費(fèi)氏是騎著“黃鶴”乘“白云”而去的,“人”在“鶴”上,“鶴”在“云”上,即“人”和“鶴”都在“云”上。按照故事的情節(jié)理解,僅僅有鶴還不行,須有白云才能升仙。袁枚《子不語》:“草衣翁與人酬酢甚和,所言多驗(yàn)?;蛘埿彰唬骸仪晗生Q也,偶乘白云過鄱陽湖……’”也就是說,傳說中的“仙鶴”也需要“乘白云”才能遨游于天。就措辭而論,《黃鶴樓》中“乘白云”比“乘黃鶴”更準(zhǔn)確;從情景上說,“云鶴”同飛也比單純的“乘鶴”更加豐富,也更有“仙氣”。

        在古代的詩詞意象中,“云”與“鶴”常常同時(shí)出現(xiàn)?!鞍自瀑恻S鶴,胡不來兮何時(shí)?!薄鞍自票吸S鶴,綠樹藏鸚鵡。”“飛棟臨黃鶴,高窗度白云。”“萬頃白云蒸綠野,一聲黃鶴唳青霄。”“貝闕珠宮亦渺茫,白云黃鶴空惆悵。”“白云黃鶴堪為友,流水青山總是詩?!痹弃Q游天,相生相伴,類似詩句,不勝枚舉。

        另有一層,更為關(guān)鍵,那就是黃鶴樓“駕鶴之賓”之類都是屬于道家的傳說,所以還應(yīng)從宗教的角度來考量。道教講求修道成仙,而得道之后成為仙人的路徑或方式是什么呢?主要就是“騎鶴”和“乘云”。在道教經(jīng)典中有很多這方面的故事?!肚f子·天地篇》有云:“千歲厭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鄉(xiāng)?!盵62]103《金真上光經(jīng)》也說:“太上大道君乘瓊由碧輦,和太君乘白云之車?!?宋之問《桂州黃潭舜祠》詩中的“帝鄉(xiāng)三萬里,乘彼白云歸”[63]565也是這個(gè)意思。雖然“騎鶴”也可以成仙,但主要是指“坐化而死”。陶宗儀《輟耕錄·夫婦入道》:“坐抱一膝而逝,方外者流謂之騎鶴化?!盵64]326具體到黃鶴樓的那些飛升成仙的傳說,應(yīng)該是“乘白云”,而不是“乘黃鶴”。

        “至于四之忽陪白云,正妙于有意無意、有謂無謂。”什么叫“有意無意、有謂無謂”?金圣嘆沒有解釋,實(shí)在是不知所云。施蟄存謂此語“故弄玄虛”,大抵不差。文藝評論中,經(jīng)常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論述,虛無縹緲,云山霧罩,論者本人可能也不知道自己在說什么。

        “若起手未寫黃鶴,先已寫一白云,則是黃鶴白云,兩兩對峙,黃鶴固是樓名,白云出于何典耶?”是的,“兩兩對峙”,雙雙呼應(yīng),這有什么不好呢?不僅沒有不妥,反而正是妙處?!包S鶴”有三,“白云”只有一個(gè),不僅失去了平衡,而且唯一的“白云”也顯得形單影只。至于“白云出于何典”的質(zhì)問,實(shí)在令人訝異——難道寫詩作對,必須以典故對典故嗎?況且,這里的“白云”并不缺典。上文提到的“乘彼白云,至于帝鄉(xiāng)”“太君乘白云之車”,都是非常經(jīng)典的出處。陳增杰為金圣嘆辯護(hù)稱:“無論是王子安或費(fèi)文祎,都是駕鶴仙去,并無乘白云的記述,故金圣嘆質(zhì)疑云:‘白云出于何典耶?’”[65]對于這種說法,上文已經(jīng)證偽。用顧炎武的話說,“此皆不考古而肆臆之說”[66]41。

        “且白云既是昔人乘去,而至今尚見悠悠,世則豈有千載白云耶?”說到這里,金圣嘆之邏輯混亂已經(jīng)無以復(fù)加,甚至連基本的生活常識都拋諸腦后了。他的意思好像是“白云”被人乘走了就不會再有白云,又好像是說黃鶴樓上空依然悠悠的白云就是千年之前崔顥看到的白云。措辭鏗鏘,卻似囈語。

        “不足是當(dāng)一噱已”,金圣嘆把“昔人已乘白云去”說成“一噱”,字里行間,充滿鄙夷。殊不知,他自己的這一番謬論,才真正不值一哂。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說:“金圣嘆論詩詞, 全是魔道。”“圣嘆評傳奇雖多偏謬處, 卻能獨(dú)具手眼。至于詩詞, 直是門外漢。取其所長,棄其所短,是在有識者?!?/p>

        紀(jì)曉嵐很可能與金圣嘆一樣,也沒在考據(jù)上下功夫,因?yàn)樗詾槭恰包S鶴”被改成了“白云”,所以又改了過來,其實(shí)恰恰搞反了。他的“無根”之說也很無理,因?yàn)椤鞍自啤敝邪包S鶴”。金人王朋壽(生卒年不詳)編《分門類林雜說》也收錄了道士黃鶴樓升仙的故事。在詳細(xì)敘述了“白云自空而下……跨鶴乘云冉冉而去”之后,緊接著就引用了“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黃鶴樓”的詩句[67]2(文中“崔影”應(yīng)為“崔顥”之訛,“幸氏”他本多作“辛氏”),因果關(guān)系非常直接。其實(shí),如果首句是“黃鶴”,第四句“白云千載空悠悠”才真正“無根”。“白云”“黃鶴”,“黃鶴”“白云”,雙舉并置,一環(huán)閉合,各有始終,每得其所。無論文本還是修辭,這樣的結(jié)構(gòu)也更具美感。而所謂“三鶴一云”,奇則奇矣,也怪得緊!

        為了論證“乘白云”的合理性,施蟄存認(rèn)為按照作者的思維邏輯,《黃鶴樓》的第二句與第四句應(yīng)該對調(diào)。羅漫進(jìn)一步認(rèn)為,崔顥是因?yàn)椤坝錾狭搜喉嵉睦щy,不得已打破正常的思路與結(jié)構(gòu)”。他認(rèn)為“這種非常態(tài)的敘述方式,嚴(yán)重妨礙了文氣的流暢和表達(dá)的清晰,干擾了讀者接受信息的次序,增加了接受信息的難度?!睂Υ耍P者不敢茍同。因?yàn)椤拔羧艘殉税自?包含鶴和人)去”,所以“此地空余黃鶴樓”;因?yàn)椤包S鶴(包括升仙之人)一去不復(fù)返”,所以“白云千載空悠悠”,這在邏輯上完全沒有問題,理解起來也沒有障礙感。

        與金圣嘆之論一樣,高步瀛的那段話也是莫名其妙?!叭糇靼自啤?,怎么就“突如其來”呢?再重復(fù)一遍,“云”中是有“鶴”的。即使無“鶴”,“人”去樓“空”,不也順理成章嗎?“后世淺人……妄改”,搞清楚孰先孰后了嗎?“黃鶴”出現(xiàn)最早的版本《唐百家詩選》大約成書于嘉祐五年(1060),此前的300多年里,所有版本都是“白云”。而且,《國秀集》成書的時(shí)候(744),崔顥(704—754)還健在;《河岳英靈集》編輯的時(shí)候(此稿截稿于754年),崔顥也還活著。說“黃鶴”被改成“白云”,豈不是顛倒黑白嗎?還說什么“詩之格局絕不如此”,真不知高步瀛所謂“詩之格局”是怎樣的。遍觀歷代詩家對《黃鶴樓》的評價(jià),都謂該篇為“拗體律詩”“不律不古”。至于“觀太白《鸚鵡洲》詩可知”,無非是拿“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以及“李白仿崔顥以較勝負(fù)”的傳說說事兒,因?yàn)槔畎椎摹尔W鵡洲》中有“三鸚鵡”,《題金陵鳳凰臺》中又有“三鳳凰”。既然模仿之作為“三疊”,那么被模仿對象應(yīng)該也是“三疊”,這就是“黃鶴”派的邏輯。由于明清的很多詩論著作轉(zhuǎn)載了這些傳說,所以金圣嘆和紀(jì)曉嵐可能也受到了影響。其實(shí),關(guān)于李白和崔顥的那些傳說都是宋代以后才有的,沒有可靠的文獻(xiàn)來源,連專門搜羅唐詩逸事的《本事詩》都沒有提及此事。針對“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楊慎(1488—1559)在《升庵詩話》中早就說過:“元是借此事設(shè)辭,非太白詩也,流傳之久,信以為真。”[68]1連乾隆(1711—1799)都稱這些傳說是“鄙陋之談,不值一噱也!”[69]22試想:像“李白擱筆”甚至“捶碎黃鶴樓,倒卻鸚鵡洲”這樣爆炸性的事件,在唐代文獻(xiàn)中一個(gè)字都找不著,可能嗎?既然唐人都沒聽說,宋人又怎么知道的呢?方勝撰文認(rèn)為所謂“李白擱筆”源于小說家言,真相可能不是李白見到崔顥題詩而斂手,恰恰可能是這個(gè)傳說導(dǎo)致了“白云”被改為“黃鶴”。[70]羅漫也認(rèn)為“這是典型的倒果為因的知識錯(cuò)案”。至于“模擬”,或許存在,但借鑒化用之事常有,非唯太白如此。再者,以“三疊”擬“三疊”,委實(shí)低級而笨拙,這樣的事兒應(yīng)該不會發(fā)生在奇才天縱且狂傲自負(fù)的太白身上。

        “黃鶴樓以仙人乘鶴游得名,詩首切題面,作‘黃鶴’是?!盵71]330袁行霈的這個(gè)理由委實(shí)牽強(qiáng):詩的第一句必須切題嗎?詩首不切題就不行嗎?崔顥另有一首《題潼關(guān)樓》:“客行逢雨霽,歇馬上津樓。山勢雄三輔,關(guān)門扼九州。川從陜路去,河繞華陰流。向晚登臨處,風(fēng)煙萬里愁?!盵9]162首句未切題面。朱斌(時(shí)本《登鸛鵲樓》的作者為王之渙,非。筆者另有專文考辨,此不詳述)的《登鸛鵲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备侵钡阶詈笠痪涞淖詈笠蛔植徘蓄}面。

        筆者有一種強(qiáng)烈的感覺,那就是:金圣嘆之后的論者,大都只是順著金的邏輯找理由,牽強(qiáng)自然難免。

        五、“白云”合乎格律而“黃鶴”不合

        “白云”“黃鶴”之爭,斷斷續(xù)續(xù)已經(jīng)持續(xù)了三四百年,歷代數(shù)位詩論大家發(fā)表過意見。從“黃鶴”派的金圣嘆、紀(jì)曉嵐、高步瀛,到“白云”派的施蟄存、黃永武、羅漫等人,都是從句式、邏輯、詩意等角度進(jìn)行比較,沒有從格律方面進(jìn)行分析。他們可能認(rèn)為《黃鶴樓》是一首拗體律詩,所以不應(yīng)該挑剔格律方面的問題。對此,筆者不以為然。竊以為,既然大家都認(rèn)為這是一首七律,那就不能完全無視格律。考慮到初盛唐時(shí)期的格律詩還不太成熟,評論可以不拘于這一“格”,但也不能沒有這一“格”。

        “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這是七言近體詩的格律口訣。雖然此口訣也有例外,但大體不差。通常平起七律首句的格律為“□平□仄□平韻”,即第二、四、六字為平、仄、平,亦即第六字須為平聲?!霸啤焙下?,“鶴”不合。王力(1900—1986)進(jìn)一步明確地說,平起七律如果首句不入韻,格式則為“平平仄仄平平仄”[72]73。也就是說,第五、六字均應(yīng)為平聲。“白云”二字即均為平聲。

        明代詩論家謝天瑞的《詩法》在論述七律之格時(shí)所舉的《黃鶴樓》就是“昔人已乘白云去”。其論曰:“此詩首二句先對,頷聯(lián)卻不對。然破題已先的對,如梅花偷春色而先開,謂之‘偷春格’?!盵35]19如果首句為“乘黃鶴”,也就對不上了。

        六、謎一樣的“黃鶴乃人名也”

        《又玄集》中,《黃鶴樓》詩題下面有一條小注(如圖5):“黃鶴乃人名也。”清文淵閣四庫寫本《才調(diào)集》中《黃鶴樓》詩題下的小注(如圖7)則為:“黃鶴乃人名也。英靈集、國秀集小異?!钡骺淌龉盘糜八吴n本《才調(diào)集》中《黃鶴樓》詩題下面卻沒有小注(如圖6)。其他所有版本,也都沒有小注。施蟄存、羅漫、胡可先的論文均提到了《又玄集》,但都沒有提及《才調(diào)集》,可能是沒有看到文淵閣四庫寫本版。

        “英靈集、國秀集小異”很容易理解,因?yàn)榇吮尽恫耪{(diào)集》與《河岳英靈集》《國秀集》中的《黃鶴樓》小有不同,比如《才調(diào)集》中的“此地”在《國秀集》中為“茲地”,《才調(diào)集》中的“何處是”在《河岳英靈集》中為“何處在”。但“黃鶴乃人名也”,卻是非常令人費(fèi)解。

        圖6 《才調(diào)集》(明刻本) 圖7 《才調(diào)集》(清寫本)

        吳師道在《吳禮部詩話》中說:“崔顥《黃鶴樓》詩,題下自注云:‘黃鶴乃人名也?!湓娫疲骸羧艘殉税自迫?,此地空余黃鶴樓?!瞥税自?,則非乘鶴矣?!秷D經(jīng)》載費(fèi)文袆登仙駕鶴于此,《齊諧志》載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皆因黃鶴而為之說者,當(dāng)以顥之自注為正。張南軒辨費(fèi)文袆事妄,謂黃鶴以山得名,或者山因人而名之歟?李邕《岳麓寺碑》,題江夏黃仙鶴刻,邕書好,自刻之,此固邕寓名,然亦可見相傳之舊矣?!眳堑倪@段話顯然是在為自己選擇的“白云”做解釋,因?yàn)椤包S鶴”若為人名,當(dāng)然只能是“乘白云”,而不能“乘黃鶴”。但,各種傳說中的“駕鶴之賓”,除了子安和費(fèi)文袆,還有名為費(fèi)袆和荀瓌(字叔偉),從來沒有叫“黃鶴”的。所謂“江夏黃仙鶴”,明顯牽強(qiáng)。吳師道稱此小注為“顥之自注”,不知所據(jù)為何。果為自注,為何《國秀集》《河岳英靈集》等版本沒有呢?

        由云龍《定庵詩話續(xù)編》也曾談及“白云黃鶴”之爭:“惟首句‘昔人已乘黃鶴去’,因古本有灝自注‘黃鶴,人名也。’遂皆作‘昔人已乘白云去?!弧洱R諧志》載黃鶴山昔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稄V輿記》亦云黃鶴樓在武昌黃鵠磯上。意山與樓皆以人得名,云‘乘黃鶴’固無不可。要不如作者憑今吊古、室邇?nèi)隋谥?,尤深遠(yuǎn)耳?!盵73]由龍?jiān)撇尚帕恕白宰ⅰ敝f,但也沒有解釋“人名”之惑。

        高步瀛在《唐宋詩舉要》中說吳師道:“又恐人不以為然,并妄造為崔氏自注之語。然古書所載無以黃鶴樓為人名者,山名之說最為確正?!盵74]7他不僅認(rèn)為吳說“非是”,而且直稱其為“妄造”。(“無以黃鶴樓為人名”中的“樓”應(yīng)為衍字。)

        施蟄存說:“這個(gè)注非常奇怪,好像已知道有人改作‘黃鶴’,因此注明黃鶴是人名,以證其誤。這樣看來,又仿佛唐代末年已經(jīng)有改作‘黃鶴’的寫本了。我們現(xiàn)在所見到的《又玄集》,是從日本傳回來的。1959年由古典文學(xué)出版社據(jù)日本刻本影印,未必是原本式樣。這個(gè)注可能是后人所加,而不是此書編者韋莊的原注?!奔热皇恰坝坝 ?,就不會是今人所改。編纂并成書于乾隆年代的文淵閣四庫寫本《才調(diào)集》已有此注了。

        羅漫文中也提到了“黃鶴乃人名也”。他說:“將‘黃鶴’當(dāng)作人名,‘黃鶴樓’就成了‘黃鶴這個(gè)人建的樓’或‘黃鶴家的樓’?!边@一詮釋,確實(shí)符合一般的理解,但也確實(shí)與所有的傳說不符。

        南宋有一位名叫“黃鶴”的詩家。嘉定九年(1216),黃鶴與乃父黃希合作編撰了《黃氏補(bǔ)千家注紀(jì)年杜工部詩史》(又名《黃氏補(bǔ)注杜詩》或《補(bǔ)千家集注杜工部詩史》)。注有“黃鶴乃人名”的《又玄集》和《才調(diào)集》都是宋后的版本,會不會是有人誤以為這個(gè)“黃鶴”是唐人,所以加了小注呢?不是完全沒有可能。

        “黃鶴乃人名也”到底是什么意思,尚待進(jìn)一步考證。不過,即使“黃鶴”不是人名,也不影響“乘白云”的成立,因?yàn)楦鞣矫娴奈墨I(xiàn)足以支撐。

        七、結(jié)語

        事實(shí)勝于雄辯,古本強(qiáng)過千言。上文所述,其實(shí)都敵不過敦煌的一紙殘片。為什么?因?yàn)樗_確實(shí)實(shí)出自唐人的手筆,絕對不存在“魯魚亥豕”“壯月牡丹”之類的訛誤。雖然這些殘紙上的唐詩也未必?zé)o訛,但至少在理論上最接近原作。而唐人的6個(gè)版本,包括宋太宗的御書碑刻,也都具有很強(qiáng)的證明力。問題的關(guān)鍵在于,迄今沒有發(fā)現(xiàn)一個(gè)與上述這些版本相抗的證據(jù)。幾種最具證明力的版本相互印證,可以肯定地說,原作必是“白云”!

        真?zhèn)胃哂趦?yōu)劣,事實(shí)判斷先于價(jià)值判斷。??笨紦?jù),首要的是考證版本源流,然后才是文本分析。如果源頭確實(shí)、事實(shí)清楚,根本不需要饒舌;只有源流雜亂、難以分辨時(shí),文意詩意語法修辭等方面的分析比較才有價(jià)值。而《黃鶴樓》的情況,顯然屬于前者。你可以說“乘白云”不如“乘黃鶴”,因?yàn)檠哉撟杂?、學(xué)術(shù)自由是每個(gè)人的權(quán)利,但你不能否認(rèn)原作是“乘白云”的事實(shí),更不能竄改前人的作品。且不說改得不一定比原作精彩,即使改得再好,也是山寨作品。優(yōu)也好,劣也罷,前人文責(zé)自負(fù)。在現(xiàn)代,這是著作權(quán)的應(yīng)有之義;于???,這也是基本的專業(yè)原則。如果每個(gè)人都覺得自己高明,都根據(jù)自己的感覺隨意竄改前人的詩文,今天你改成這,明天他改成那,豈不是要亂套嗎?

        東坡先生曾痛心疾首地說:“近世人輕以意改書,鄙淺之人,好惡多同,從而和之者眾,遂使古書日就訛舛,深可忿疾。孔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也。’自予少時(shí),見前輩皆不敢輕改書,故蜀本大字書皆善本。”何為“善本”?第一就是要原汁原味、少有訛誤。事實(shí)也證明,很多自以為是的竄改不合原意甚至弄巧成拙,東坡就舉了幾個(gè)例子:“蜀本《莊子》云:‘用志不分,乃疑于神?!伺c《易》‘陰疑于陽’、《禮》‘使人疑汝于夫子’同,今四方本皆作‘凝’。陶潛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采菊之次,偶然見山,初不用意,而境與意會,故可喜也。今皆作‘望南山’。杜子美云:‘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w滅沒于煙波間耳。而宋敏求謂余云:‘鷗不解沒,改作波字?!姼拇藘勺?,便覺一篇神氣索然也?!盵75]22

        施蟄存的《唐詩百話》中有兩篇關(guān)于《黃鶴樓》的文章,一篇注明寫于1978年,另一篇未注明寫作時(shí)間,應(yīng)該是多年之后。前一篇討論“白云黃鶴”的文章引用的詩是“白云版”,后一篇比較《黃鶴樓》與《鳳凰臺》的文章引用的詩是“黃鶴版”。想必施先生百口莫辯,只好選擇了“從眾”。眾口鑠金,積非成是,從“白云”到“黃鶴”,就是一個(gè)典型事例。

        但,就這樣錯(cuò)下去嗎?當(dāng)然不能,也不應(yīng)該。為了對前賢負(fù)責(zé),為了對后學(xué)負(fù)責(zé),也為了對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負(fù)責(zé),應(yīng)該恢復(fù)《黃鶴樓》的原貌。要改回去并不難,關(guān)鍵就看學(xué)術(shù)界及出版界的負(fù)責(zé)人,敢不敢面對事實(shí),愿不愿承認(rèn)錯(cuò)誤,能不能承擔(dān)責(zé)任!

        一本一道久久综合久久| 久久亚洲sm情趣捆绑调教| 免费高清日本中文| 一个人看的在线播放视频| 日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院首页| 熟妇与小伙子matur老熟妇e|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喷水|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av|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69|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五月| 国产优质av一区二区三区 | 一本大道无码av天堂| 国产乱人视频在线观看播放器| 久久精品国产黄片一区| 久爱www人成免费网站| 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国产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极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538一区二区在线| 五月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观蜜臀|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专区| 极品少妇小泬50pthepon|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 蜜桃av噜噜一区二区三区9|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热精品这里久久精品| 日本大片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激情人妻中出中文字幕一区| 美女主播福利一区二区| 99久久精品日本一区二区免费|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丝袜|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国产视频| 日本一本免费一二区|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片软件|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福利专区| 五月激情在线视频观看| 97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成人精品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