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曉瑜 張涵
【摘 ?要】在當前物質條件日益提高的前提下,孩子偏食、厭食、肥胖和營養(yǎng)缺乏癥等情況屢見不鮮,所以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尤為重要。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習慣養(yǎng)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yǎng)不好,終生受其害?!痹谟變浩诰蛻囵B(yǎng)孩子的諸多良好習慣:如良好的學習習慣、衛(wèi)生習慣、生活習慣等,其中進餐習慣對幼兒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一、幼兒不良進餐習慣形成的原因
經(jīng)過調查原因分析,形成幼兒不良進餐習慣的原因有很多種
(一)幼兒自身身體狀況的影響
某些幼兒體質較弱,經(jīng)常腸胃不適,上呼吸道感染,這些都會引起幼兒食欲不振。有的幼兒患上呼吸道疾病,不能吃得太快或太猛,這樣時間一長,這類幼兒進餐就會比較慢。有的幼兒患上腸道疾病,平時食欲不振、胃口不好,飯量比較小。體弱幼兒的腸蠕動速度緩慢,胃內排空時間長,從而導致食欲減退。有的幼兒患齲齒,影響咀嚼能力,造成其挑食、偏食、進餐速度緩慢。
(二)家庭因素的影響。
1.零食代替了主食
有的幼兒不吃飯菜,家長怕孩子餓著,就用零食代替主食。殊不知零食中有很多是垃圾食品,不但對健康無益,反而影響孩子的生長發(fā)育,降低幼兒身體的抵抗力。
2.家庭教養(yǎng)方法不當
部分家長對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不夠重視,有的家長嬌慣使部分幼兒養(yǎng)成了挑食的習慣,喜歡吃的拼命吃,不喜歡吃的一口也不動甚至是從小沒吃過的食物至今仍不肯吃等;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吃飯就允許他邊玩邊吃,或是邊吃飯邊看電視;還有的家長在幼兒吃飯時經(jīng)常指責、打罵幼兒,或講孩子不高興的事情,影響幼兒進餐。
二、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是一個比較艱難的過程,要靠家長、老師的共同配合。
(一)通過多種方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1.采取餐前誘導法
從愉快游戲到安靜進餐,這中間需要一個心理適應過程。每天進餐前,教師與幼兒一起講講蔬菜的好處,使用熱情、親切的語氣介紹菜名以及菜的營養(yǎng),讓他們明白各種食物對身體的重要性。如果是面對中大班的孩子,教師可以告訴他們蔬菜能夠補充我們身體所需的大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各種谷類的主食也會給我們提供身體所必須的碳水化合物和礦物質。對于托小班幼兒,教師可以夸張地告訴他們這些食物吃了小朋友就會長得很漂亮,讓他們看一看顏色、聞一聞香味,促使唾液的分泌,激發(fā)幼兒的食欲。
2.創(chuàng)設溫馨的用餐環(huán)境
幼兒園應為幼兒創(chuàng)設溫馨、整潔的進餐環(huán)境。餐室溫度要適中,要有取暖和降溫設施,在過冷、過熱的天氣應調節(jié)室溫。餐室的清潔衛(wèi)生一定要在飯前打掃干凈,尤其應注意將玩具、教具收整齊;活動室兼做餐室的幼兒園,進餐時鋪上桌布,設立屏風,會讓幼兒感覺到活動室與餐室的區(qū)別,提高幼兒的進餐興趣;播放優(yōu)美舒緩的進餐輕音樂,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進餐;碗筷應注意大小合適,并力求美觀、清潔、耐用。
3.少盛多添的方法
有些幼兒總有一個心理:無論多少飯,他都想吃剩下,所以為了提高幼兒吃飯的積極性,教師再給幼兒盛飯時,可以有意不盛得太多太滿,留一點菜和飯等到吃完時再添。一次性給幼兒盛太多的飯會讓幼兒產(chǎn)生恐懼感,面對太多、太滿的飯菜會增加幼兒的心理負擔,產(chǎn)生畏難情緒;而且幼兒對盛飯、添菜很感興趣,每添一次都會很自豪,增加了孩子的信心。有些幼兒挑食,如果要他一下子改過來難度很大,對這類幼兒可采用“逐漸加量”的方法。還有的幼兒不吃綠色蔬菜,開始少給他盛點,以后逐漸增加。
4.座位安排法
教師在安排用餐位置的時候,可以有意識的安排吃飯快的和慢的幼兒在同一組用餐;進餐表現(xiàn)好的幼兒與偏食、吃地慢的幼兒座位安排在一起,用身邊的榜樣影響帶動他們。同伴的榜樣能引起幼兒的有意注意,更能激發(fā)幼兒模仿的興趣。進餐時,教師為幼兒樹立正面的榜樣,對不挑食,一口菜一口飯,不掉飯粒,細嚼慢咽的幼兒當做典型榜樣,去教育其他幼兒,讓他們主動調整自己的不良行為。
5.“進餐小禮儀”榜樣示范法
可以采取每周評選出兩名“進餐小禮儀”進行榜樣示范,教師可以請吃飯干凈、安靜進餐的小禮儀示范吃飯的樣子給大家看,及時表揚獎勵進餐習慣好的幼兒,從而刺激其他幼兒向進餐習慣好的小朋友學習,調動小朋友學習良好進餐習慣的積極性。
6.表揚、獎勵法
每個孩子都喜歡并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表揚對于幼兒來說是一種極大的心理認同,當幼兒的某些方面有了進步的時候,教師給予及時的肯定與鼓勵,能有效地激發(fā)幼兒積極的情感,使之已有的一些良好習慣、技能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在進餐環(huán)節(jié)中,對于幼兒好的行為,哪怕是一點點進步,教師都給予鼓勵,如獎給幼兒一朵小紅花、小星星或漂亮的小貼紙等。
特別是中、大班幼兒自我服務意識增強,特別樂意幫助老師與同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師可以抓住這一教育契機,讓進餐速度慢的幼兒當值日生,指導他們幫助老師擺放餐具,分發(fā)碗勺,飯前特別提醒吃飯慢的值日生:“今天你們是光榮的值日生,請又好又快的進餐,才能幫助老師擦桌子呦?!庇變簽榱四墚斏现等丈?,不再東張西望,一口接一口地吃。平時可以請進餐有進步的幼兒擔任小班長,為大家分發(fā)玩具等。這樣既滿足了孩子自我服務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促進班級良好進餐習慣的形成。
7.教師的有效鼓勵法
教師在幼兒進餐時運用清晰、親切、和藹的語調告訴幼兒飯菜的名稱,以及飯菜的不同營養(yǎng)和對身體的作用,表揚和鼓勵在進餐中行為良好的幼兒,“強調幼兒自身的優(yōu)點,讓其占主導地位”從而使其他幼兒得到啟發(fā),達到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的目的。如:“今天你吃的真棒!再添點吧!”“今天你試著吃胡蘿卜了,真了不起??!”在老師有效的鼓勵下,可以激起幼兒的食欲,幫助幼兒逐漸改掉挑食的毛病。
(二)開展進餐的教學活動與游戲活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1.開展幼兒進餐教學活動
教師通過培養(yǎng)良好進餐教學活動,引導幼兒自主討論,在吃飯的時候應注意什么,怎樣做才是正確的?在此基礎上將幼兒說出的要求編成兒歌:吃飯前,洗凈手;入座時,動作輕,細細嚼,慢慢咽,不挑食,不剩飯。每天進餐前,引導幼兒說兒歌,不僅要求幼兒會說,更重要的是要求幼兒按照說的去做,這樣幼兒就能輕松愉快地掌握進餐的要求。
2.通過區(qū)域游戲活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為了培養(yǎng)幼兒的進餐常規(guī),筆者所在班級的生活體驗區(qū)布置成“快樂餐廳”,筆者在活動區(qū)中投放了大量的模擬餐具、各式各樣的模擬美食、廚房用具等,供小朋友盡情的游戲體驗,并且在區(qū)域中制定了合理的活動要求,在游戲中幫助幼兒了解進餐時的常規(guī)和衛(wèi)生習慣的要求,讓幼兒懂得進餐時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逐步建立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三)家園配合,糾正幼兒不良的進餐習慣
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只有做到家園統(tǒng)一標準、統(tǒng)一要求,這樣才能使幼兒形成良好的進餐習慣。教師可以通過電話交流、家訪,及時向家長反饋幼兒進餐情況,通過家園聯(lián)系欄向家長介紹幼兒進餐習慣的培養(yǎng)常識及營養(yǎng)學知識等。
培養(yǎng)幼兒良好進餐習慣的同時,父母也應具有良好的進餐習慣,這就是所謂的言傳身教。父母本身要做到不挑食等,并掌握一定的進餐禮儀,在家中為孩子做好榜樣作用。
孩子在成長中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小問題,我們老師應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出發(fā),多動腦想辦法,用心去開啟他們心靈之門,陪伴孩子共同成長。當然,幼兒良好進餐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通過老師與家長各方面用心的努力,我想我們的孩子都會養(yǎng)成良好的進餐習慣,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快樂茁壯的成長。
參考文獻:
[1]李曉燕.幼兒良好進餐習慣的培養(yǎng)[J].幸福家庭,2019(13):19.
[2]沈飛霞.幼兒良好進餐習慣的培養(yǎng)策略探微[J].成才之路,2019(24):69.
(作者單位:河南省商丘市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