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成忠
[摘 要] 毛竹是我國一種廣泛種植的竹種,具有較高的經(jīng)濟價值,栽培毛竹筍竹兩用林可實現(xiàn)增產(chǎn)增收,提高當?shù)剞r(nóng)民收入。本文從林地選擇、整地方法、栽植、土壤管理、立竹結(jié)構(gòu)、病蟲害防治及筍竹采收等方面介紹毛竹筍竹兩用林栽培技術(shù),以供參考。
[關(guān)鍵詞] 毛竹;筍竹;兩用林;栽培技術(shù)
[中圖分類號] S795.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14-80-2
毛竹又被稱為楠竹,具有生長速度快、繁殖能力強、成材早、用途廣泛等特點[1]。安徽省霍山縣處于毛竹自然分布的北緣,竹材干直、節(jié)長、材性好,竹筍含有17種氨基酸,而且膳食纖維和蛋白質(zhì)含量高?;羯娇h素有“江北毛竹第一縣”的美稱,于2006年被國家林業(yè)局評為“中國竹子之鄉(xiāng)”,縣內(nèi)毛竹廣泛分布于諸佛庵、佛子嶺和大化坪等鄉(xiāng)鎮(zhèn)。據(jù)統(tǒng)計,2019年霍山縣竹業(yè)產(chǎn)值達到23億元。本文以霍山縣為例,對該地毛竹筍竹兩用林栽培進行調(diào)查和技術(shù)總結(jié)。
1 林地選擇
林地盡量選擇海拔500 m以下的背風(fēng)向陽、排水良好且土壤深厚、肥沃、疏松的地塊,以富含大量有機養(yǎng)分和無機礦物質(zhì)元素的土壤最為適宜;林地坡度在5°~15°為宜,坡度太大,挖筍時易造成水土流失;平坡地易積水,影響毛竹生長。
2 整地方法
毛竹造林用的是母竹所連帶的地下莖進行生鞭出筍,生長為新竹,進而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并可開采的毛竹林分。進行熟地植竹時,需在栽植點上掘挖栽植,植穴的長邊與山坡要呈水平狀,植穴規(guī)格為2.0 m×0.8 m×0.6 m?;纳皆耘鄷r,全面整地后挖穴植竹。毛竹造林密度的確定要考慮母竹來源、交通難易、工人勞動條件、所需搬運貨物距離及竹子成材快慢等一系列因素,一般株行距以4 m×5 m或5 m×6 m為宜。
3 栽植
3.1 栽竹季節(jié)
霍山縣山區(qū)林農(nóng)造林有句諺語“正月竹,二月木”。長江流域栽植毛竹的季節(jié)大多為立春至驚蟄,有的為小雪至冬至。理論上,植物在立春至驚蟄期間為春季萌芽期,小雪至冬至為植物休眠期,這兩個時期植物成活率較高。對于毛竹而言,一般成筍在3—5月,新竹旺盛生長在6—7月,行鞭排芽在8—10月,鞭芽緩慢生長在11月至第2年2月[2]。冬季至早春是毛竹造林的最佳季節(jié),栽培時最好選擇陰天或降雨前后進行,以減少水分蒸發(fā)。雨天或大風(fēng)的晴天均不適宜植竹。
3.2 母竹選擇
一般選擇二三年生、莖直徑4~5 cm、竹竿筆直、生長健康、竹節(jié)均勻且平滑、枝節(jié)茂盛、分枝較低、葉色翠綠且沒有病蟲害的林緣竹作為母竹。要避免選擇老竹和幼竹,幼竹根部組織過于幼嫩,附著點易折斷受損,移植后成活率較低,即使母竹成活也不會引鞭發(fā)筍;老竹則生長緩慢,繁殖能力差,成林緩慢。避免選擇竹徑過細或過粗的竹子,竹竿細小則生長能力弱,不易發(fā)芽;竹竿過粗則挖掘困難,易破損,栽培后水分蒸發(fā)大,影響竹子成活率。應(yīng)盡量選擇小年竹作為母竹,小年竹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營養(yǎng)成分,栽植后待春季發(fā)芽后品質(zhì)優(yōu)良。
3.3 母竹挖掘
挖掘母竹前要提前判斷母竹竹竿和鞭莖的位置,毛竹竿基彎曲內(nèi)部為竹鞭的著生部位,走向與下盤枝的分枝方向平行。首先,在母竹旁輕挖一個淺坑,摸出鞭莖,分清來鞭和去鞭,按照“來三去五”的方法,來鞭留25 cm左右,去鞭留45 cm左右,面對母竹方向時將去鞭和來鞭截斷,截斷后將來、留鞭旁邊的土挖松,將母竹一起挖出。挖掘母竹時要保護好去鞭、來鞭和筍芽,不要強力搖動竹竿,要做好竹竿與竹鞭相連接處螺絲釘?shù)谋Wo,避免扭傷。取出的根盤需帶土10~15 kg,用蒲包或稻草捆包,避免宿土散落,母竹宿土多栽培后易成活,發(fā)筍效果也會更好。取出的母竹應(yīng)留枝丫4~6盤,除去頂梢,以減少水分損失[3]。
3.4 母竹栽植
毛竹屬淺根性樹種,所以栽植時穴深以50 cm為宜。在挖好的穴中先填入肥料和塘泥,與表土混勻后墊土20 cm,取下包裹物將母竹放入穴內(nèi),來鞭緊靠穴的一邊,給去鞭的一端留出足夠發(fā)鞭空間,再用細土填充踏實。填土至1/2時澆灌定根水,使泥土緊附竹鞭,再覆土至高于地面,以便利抗排潰。如果在風(fēng)大地段,則需利用支架固定母竹,防止風(fēng)吹搖動影響竹子成活率。
4 土壤管理
4.1 撫育管理
幼苗栽培后可進行間種,以耕代撫,種植無攀緣性豆類為主,不宜種植芝麻,芝麻根部會分泌出使竹鞭腐爛的物質(zhì)。成竹滿園需7~10 a,毛竹林的管理工作包括劈山、松土、護筍和施肥等。成竹林需每兩三年劈山松土一次,松土可挖去雜草和樹根改善立地條件,給竹莖梢提供松散肥沃的生長環(huán)境,利于行鞭和發(fā)筍。
4.2 施肥方法
要想提高毛竹筍竹兩用林的產(chǎn)量和質(zhì)量,必須做好施肥工作。施肥方法是沿山體水平方向,從下往上,每隔3 m開水平溝,開溝時若溝從毛竹中過,則需在距毛竹30 cm處,從毛竹上部開溝繞行,一般溝深20 cm左右、溝寬20 cm左右,將肥料施于溝中,用土覆蓋。春筍小年每年施肥2次:①4—6月每667 m2施毛竹專用肥50 kg,促進換葉發(fā)鞭;②8—9月補施一次,促進筍芽分化。春筍大年在新竹散丫展葉后每667 m2施毛竹專用肥50 kg,補充林地養(yǎng)分,促進新竹材質(zhì)生長。
5 立竹結(jié)構(gòu)
毛竹滿園后,要及時砍除老竹、次竹和病蟲竹,竹林密度以2 100~2 700株/hm2為宜,各度竹比例為1度竹30%、2度竹30%、3度竹30%、4度竹10%,保持合理的竹齡組成結(jié)構(gòu),在林窗較大位置適當保留4度竹,使竹分布相對均勻。
6 病蟲害防治
毛竹筍在出土初期和盛期,要注意病蟲害防治。竹子葉部蟲害有竹蝗、竹螟和竹斑娥等,筍部害蟲有竹筍夜蛾、一字竹象和竹筍蠅等??捎脭嘲傧x或煙熏殺防治竹蝗、竹螟、竹斑娥和竹象蟲等,并及時挖除蟲害竹筍,殺死幼蟲。冬季可松土除草,消滅藏匿于雜草和土壤中的害蟲。
毛竹主要病害有枯梢病、竹稈銹病、竹煤病和竹叢枝病等。對于這些病害,應(yīng)加強撫育管理,及時松土、合理施肥,提高毛竹的抗病能力;適當伐去老竹保持合理立竹數(shù)量,提高竹林通風(fēng)能力,增強光照;及時伐去病竹,剪除林內(nèi)所有叢枝,帶至林地外燒毀。另外,應(yīng)對癥噴施化學(xué)藥劑進行防治。
7 筍竹采收
7.1 竹材砍伐
竹材當年的砍伐量要與當年留養(yǎng)新竹數(shù)量相當;出筍期至散丫前不宜砍竹,否則會影響新竹生長;6—8月是鞭梢生長活動旺盛期,要避開砍竹,砍竹以白露以后最佳。
7.2 竹筍采收
7.2.1 冬筍采收。當年毛竹春筍是小年的以采收冬筍為主,采收時間為11月中旬至次年2月,見地表有隆起或龜裂痕跡的,則有冬筍;母竹枝葉濃密、深綠葉色中帶有數(shù)片黃葉的為孕筍竹,沿竹鞭挖取冬筍。
7.2.2 春筍采收。當年毛竹春筍是大年的以采收春筍為主,采收時間為立春后至5月,主要采收2月上旬至4月上旬的初期筍和5月后出土的后期筍,保留4月中下旬出土的中期筍,培養(yǎng)用作材竹。
參考文獻
[1]楊秀蘭.毛竹低產(chǎn)林的撫育改造[J].農(nóng)技服務(wù),2014(3):199.
[2]王建偉,薛秦魯.淺談竹子育苗及移栽技術(shù)[J].公路交通科技(應(yīng)用技術(shù)版),2013(2):213-216.
[3]張國輝,王超,謝建強.毛竹栽培技術(shù)[J].農(nóng)技服務(wù),2010(5):642-643,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