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強
【摘要】 目的 分析多層螺旋CT(MSCT)與磁共振成像(MRI)診斷細微及隱匿性骨折的臨床價值。方法 80例細微及隱匿性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MSCT進行診斷, 觀察組患者采用MRI進行診斷。對比兩組患者的陽性檢出率。結果 對照組患者的陽性檢出率為75.00%, 其中19 例患者確診為頸椎隱匿性骨折、11例患者確診為腰椎隱匿性骨折、10例患者不能確診;觀察組患者的陽性檢出率為92.50%, 其中17例患者確診為頸椎隱匿性骨折、20例患者確診為腰椎隱匿性骨折、3例患者不能確診。觀察組患者的陽性檢出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MRI診斷細微及隱匿性骨折, 其顯影率比較高, 且對患者進行不同參數(shù)掃描, 可以有效的對比得出患者的骨折數(shù)據(jù), 其應用價值在隱匿性合并脂肪覆蓋、血腫等復雜骨折情況上更加顯著。
【關鍵詞】 多層螺旋CT;磁共振成像;臨床診斷;細微及隱匿性骨折;陽性率;特異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8.037
細微及隱匿性骨折指骨折斷裂的不明顯且骨折斷裂處不徹底, 無明顯的臨床骨折特異性[1], 其臨床診斷, 通過普通的CT檢查和X線片檢查難以發(fā)現(xiàn), 而MSCT以及MRI檢查能夠有效的診斷出患者的骨折部位, 確診患者的病情[2], 因此, 常被用來進行細微及隱匿性骨折的臨床診斷?;诖耍?本次調(diào)查以80例細微及隱匿性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 分析研究MSCT與MRI診斷細微及隱匿性骨折的陽性率和特異性, 觀察比較兩種臨床檢查方法診斷細微及隱匿性骨折的臨床價值, 期望能夠為細微及隱匿性骨折的臨床診斷及治療提供一定的參考指導,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次調(diào)查研究的對象為本院2019年7月~2020年2月期間收治的80例細微及隱匿性骨折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3例(57.50%), 女17例(42.50%);年齡14~67歲, 平均年齡(38.6±9.5)歲;年齡分布情況:14~17歲6例(15.00%), 18~30歲13例(32.50%), 31~60歲10例(25.00%), 61~67歲11例(27.50%);就診時間1~5 d, 平均就診時間(3.2±1.0)d。觀察組患者中男25例(62.50%), 女15例(37.50%);年齡14~67歲, 平均年齡(40.2±9.0)歲;年齡分布情況:14~17歲5例(12.50%), 18~30歲12例(30.00%),?31~60歲11例(27.50%), 61~67歲12例(30.00%);就診時間1.5~4.5 d, 平均就診時間(3.0±0.9)d。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年齡分布、就診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采用MSCT進行檢查。臨床檢查的掃描參數(shù)為:120 mAs、130 kv, 掃描層的厚度為3.0 mm, 準直器寬度為0.6 mm, 掃描間距為0.8 mm, 螺距為0.2 mm,
窗位為450, 窗寬為1500。另外, 患者骨折部位的掃描區(qū)域由患者的脛骨近端開始, 以患者的脛骨為縱軸, 利用多維重建的方法, 逐層的對患者的骨折部位進行掃描[多維重建方法也就是臨床二維多平面重建技術(MPR)], 除此之外, 還要對患者的脛骨矢狀位、冠狀位等進行重點掃描, 進行多平面重建。
1. 2. 2 觀察組 采用MRI進行檢查。患者采取仰臥位, 并且進行骨折部位的橫斷面定位, 然后對患者進行脛骨矢狀位、冠狀位等掃描(臨床檢查的掃描參數(shù)為:TE 30 ms、SE序列T1WI:TR 400 ms、TE 130 ms、SE序列T2WI:TR 4000 ms, 掃描層的厚度為5.0 mm, 層間距為0.8 mm, 矩陣256×256。對比劑為Gd-DT-PA)。
1. 3 掃描數(shù)據(jù)分析及評定 本次調(diào)查研究的所有患者經(jīng)MSCT檢查或MRI檢查, 所形成的掃描影像均由資深醫(yī)師進行科學的評斷, 資深醫(yī)師需要根據(jù)影像資料, 客觀的評價出患者的半月板、膝關節(jié)韌帶、脛骨平臺、關節(jié)軟骨等損傷程度, 將真實客觀的評定結果記錄在案, 在多方達成一致意見之后, 出具相關的影像診斷報告。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照組患者的陽性檢出率為75.00%, 其中19 例患者確診為頸椎隱匿性骨折、11例患者確診為腰椎隱匿性骨折、10例患者不能確診;觀察組患者的陽性檢出率為92.50%, 其中17例患者確診為頸椎隱匿性骨折、20例患者確診為腰椎隱匿性骨折、3例患者不能確診。觀察組患者的陽性檢出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對照組患者的矢狀位以及冠狀位圖像比較清晰, 且大多數(shù)患者為縱向骨折, 具體表現(xiàn)為:在患者的椎體周圍骨皮質(zhì)呈縱向斷裂、患者的椎體內(nèi)存在裂隙、患者的椎體緣呈小骨折片等;觀察組患者的T1WI TR、T2WI TR信號不均勻, T1WI TR信號改變的較為明顯, 且這些異常信號多數(shù)存在于縱向骨折患者, 若異常信號呈現(xiàn)水平線條狀, 則預示著患者屬于橫向骨折。
3 討論
脛骨平臺骨折在隱匿性骨折中最為常見, 且在骨科臨床中, 脛骨平臺骨折的發(fā)病原因相對較為簡單(與髖關節(jié)、脊柱等部位骨折相比)——由于人體的脛骨結構比較簡單[3], 但是, 脛骨位于隱匿的關節(jié)處, 臨床診斷容易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qū)е聶z查出錯或者失誤, 因此, 提升脛骨平臺骨折臨床診斷的精確度是當務之急, 其臨床診斷的精準度也對臨床治療后關節(jié)功能的康復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4]。無論是脛骨平臺骨折臨床診斷, 還是其他隱匿性骨折, 如:髖關節(jié)、脊柱等部位骨折, 若采用傳統(tǒng)的X線平片檢查, 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qū)⒒颊吖钦鄣臄嗔衙嬉约捌矫娴乃萸闆r呈現(xiàn)出來, 但是往往難以清晰的反映出患者骨折部位的韌帶損傷、軟骨損傷等情況, 造成臨床診斷失誤, 難以有效的為隱匿性骨折外科手術治療工作提供參考[5]。經(jīng)多年的臨床經(jīng)驗證實[6]:MSCT及MRI檢查手段, 在多種三維重建技術等支持下, 能夠?qū)⒒颊吖钦鄄课粨p傷、骨折碎片及塌陷情況等呈現(xiàn)出來, 形成科學的影像, 在資深醫(yī)師的臨床判斷下, 全面的提升隱匿性骨折臨床診斷的精確度, 因此, 能夠為隱匿性骨折(如脛骨平臺骨折、髖關節(jié)、脊柱等部位骨折)的臨床治療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導。
MSCT診斷細微及隱匿性骨折, 能夠比較清晰的顯示出患者骨折部位的解剖結構, 并且能夠有效的將患者的骨小梁等細微結構顯示出來, 其薄層掃描可以實現(xiàn)三維重建, 使得臨床掃描的速度加快, 另外, 其掃描獲取的圖像質(zhì)量比較高, 因此, 常被用于細微及隱匿性骨折的臨床診斷[7]。有相關研究報道稱[8], MSCT診斷細微及隱匿性骨折, 其陽性檢出率為76.90%~84.50%, 而本次調(diào)查研究的結果顯示, 對照組患者的陽性檢出率為75.00%, 即MSCT陽性檢出率為75.00%, 這一結果與相關研究報道相似。本次調(diào)查研究, 對照組MSCT大多數(shù)患者為縱向骨折, 具體表現(xiàn)為:在患者的椎體周圍骨皮質(zhì)呈縱向斷裂、患者的椎體內(nèi)存在裂隙、患者的椎體緣呈小骨折片等, 突出了MSCT診斷細微及隱匿性骨折的臨床特異性。
MRI診斷細微及隱匿性骨折的優(yōu)勢在于:能夠任意角度檢查成像, 且在檢查的過程中, 患者的軟組織分辨率較高, 能夠更加清晰的顯示出患者的骨折情況, 如骨質(zhì)連續(xù)性中斷、水腫、骨髓出血等的異常信號。本次調(diào)查研究觀察組患者的T1WI TR、T2WI TR信號不均勻, T1WI TR信號改變的較為明顯, 且這些異常信號多數(shù)存在于縱向骨折患者中, 另外, 部分患者的異常信號呈現(xiàn)水平線條狀, 屬于橫向骨折, 這對患者具體的、詳盡的細微及隱匿性骨折診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能夠有效的補充MSCT檢查橫向骨折的檢查漏洞, 而且MRI診斷細微及隱匿性骨折, 其顯影率比較高, 且對患者進行不同參數(shù)掃描, 可以有效的對比得出患者的骨折數(shù)據(jù), 其應用價值在隱匿性合并脂肪覆蓋、血腫等復雜骨折情況上更加顯著, 從而使得患者骨折診斷結果更加的準確。
綜上所述, MRI診斷細微及隱匿性骨折, 其顯影率比較高, 其應用價值在隱匿性合并脂肪覆蓋、血腫等復雜骨折情況上更加顯著, 其應用能夠有效的提升臨床診斷的精確度, 因此, 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程想生. 多層螺旋CT(MSCT)與核磁共振成像(MRI)檢查在診斷細微及隱匿性骨折的應用價值分析. 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 2018, 2(19):28-29.
[2] 張越, 侯禹. MRI、MSCT診斷細微及隱匿性骨折結果比較. 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 2017, 1(7):38-39.
[3] 李小勇. 多層螺旋CT與核磁共振成像在細微及隱匿性骨折中的診斷價值分析. 醫(yī)藥前沿, 2017, 7(32):148-149.
[4] 孫悅. 研究多層螺旋CT和核磁共振成像用于細微、隱匿性骨折患者診斷中的臨床效果. 醫(yī)藥前沿, 2018, 8(27):73-74.
[5] 戚開明. DR雙能量減影技術在胸外傷診斷中的價值.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2, 7(9):56.
[6] 林秉淞. MSCT重建技術在腕關節(jié)骨折診斷中的應用.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2, 7(36):61-62.
[7] Dareez NM, Dahlslett KH, Engesland E, et al. Scaphoid fracture: Bone marrow edema detected with dual-energy CT virtual non-calcium images and confirmed with MRI. Skeletal Radiol, 2017, 46(12):1753-1756.
[8] Reddy T, McLaughlin PD, Mallinson PI, et al. Detection of occult, undisplaced hip fractures with a dual-energy CT algorithm targeted to detection of bone marrow edema. Emerg Radiol, 2015, 22(1):25-29.
[收稿日期:20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