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苗苗
摘? 要:春姑娘把大自然帶到幼兒園,自然角是大自然的縮影,也是幼兒園里孩子們最感興趣的活動區(qū)之一,自然角不僅有綠化班級、美化環(huán)境的作用,同時也有著很大的教育價值。我們老師應該要大膽地放手,讓每個小朋友都有參與管理和管理自然角的機會和權利。每一個班級都會創(chuàng)設一片具有自己班級特色的自然角,在這里孩子們不僅可以種植、飼養(yǎng)、觀察、記錄,還可以有效的運用我們的科學活動。各位老師和小朋友們開始行動起來,為裝扮綠意盎然的幼兒園做準備了呢?
關鍵詞:自然角;興趣;布局;管理
【正文】
一、優(yōu)化環(huán)境,提高興趣
以前班級里的自然角經常被我們老師們所忽視,只有在觀摩評比活動中,才會引起老師們的重視。大部分班級自然角都是利用植物架來呈現(xiàn)的,每一層都擺滿了各種綠植,很少利用班級的其他角落來呈現(xiàn)自然物。自然角整體呈現(xiàn)的觀賞類植物偏多,其他種類比較少不夠豐富。更重要的是沒有明確的分布各類區(qū)域,也沒有什么班級的特色。這次改造自然角我們結合主題把自然角命名為春天的秘密,在創(chuàng)設自然角的時候考慮到整體的特色,我們用了一些海螺、海星、貝殼、還有一些鵝卵石,小朋友們動手在鵝卵石畫了海洋風格的花紋,用于裝飾自然角;還考慮到我們的班級特色是布,所以在做每個區(qū)域的牌子上都使用了布,種植容器奶粉罐上也使用了布。我們利用班級特色與整體特色把自然角加以改造了一下。讓我們大二班的孩子們,在種植中,探索植物的秘密;在飼養(yǎng)中,感受成長的快樂;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事物的美好;在記錄中,留下美好的記憶。
二、合理分布,增加互動
小小的自然角里有六個區(qū),分別是種子區(qū)、水培區(qū)、實驗區(qū)、種植區(qū)、觀賞區(qū)和飼養(yǎng)區(qū),豐富了幼兒對動植物的全方位觀察。
種子區(qū):老師和幼兒一起水培了各種種子,還利用平時喝的酸奶盒土培了各種種子,讓幼兒不僅可以觀察水培的種子,我們還做了一個水培小麥的實驗,水培的時候進行時間記錄,讓幼兒更好的觀察和比較、時間的不同生長情況有什么差別并記錄下來。哪個種子發(fā)芽比較快,哪個種子發(fā)芽的比較慢,還可以水培的和土培的種子進行觀察比較生長的快慢情況。
水培區(qū):我們利用家園合作,讓家長們在家做菜時切掉的胡蘿卜頭、生菜和白菜根蒂保留下來,還收集了發(fā)芽土豆、紅薯、洋蔥等等,把它養(yǎng)在花盆里,給寶貝們帶到幼兒園來。小朋友平時觀察植物時可以通過透明的容器,觀察、了解根的生長情況。我們一起了解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的特點。根會從土壤中獲得水分讓自己不斷生長。當土壤中的水分分布不均勻時,根就會向著土壤中有水的方向生長,我們可以通過實驗看植物根向水生長的過程。
種植區(qū):前期我們通過一個集體活動讓幼兒了解了一些種植的知識,課后我們提前通知了幼兒,自己在家里種植一個自己喜歡的植物帶到幼兒園來觀察、照顧。結果讓我們知道種植不一定要利用花盆來做容器,這段時間小朋友們在家里利用各種各樣廢舊材料如:奶粉罐、椰子殼、酸奶盒、塑料罐、廢舊玩具等等。這些廢舊材料通過家長和孩子們的加工創(chuàng)造,變成有用、精美的種植容器,這些自己制作的容器吸引著孩子們不斷地關注、探索和呵護著這里的植物寶寶們。我們老師也會在種植區(qū)里引導小朋友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指導小朋友照顧植物給植物澆水、曬太陽等等,和小朋友們一起細心觀察并記錄種子發(fā)芽、生長的過程。
實驗區(qū):大班幼兒有一定的探索對比能力,老師根據(jù)現(xiàn)階段的以實驗比較性的動植物為主要內容。如:把種植的對象放在不同的生長環(huán)境里,幼兒觀察其不同的生長變化情況,并指導幼兒做觀察記錄。在實驗區(qū)我們給小朋友們創(chuàng)設了一個暖房、暗房、濕房實驗臺,暖房里我們把盒子的四周都沾滿了棉花讓盒子變得保溫;濕房里我們放了幾杯水增加盒子內的濕度;暗房我們把盒子做了一個封閉的小門讓整個空間屬于黑暗狀態(tài)。這個實驗幼兒通過觀察了解生長的不同環(huán)境會影響植物的生長情況。我們用小麥做了這個實驗,小朋友們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知道暖房的發(fā)芽情況比較好,濕房的發(fā)芽情況一般,暗房的發(fā)芽情況最差。孩子們把自己的觀察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觀察區(qū):觀察區(qū)的每盆植物里都有我們班級小朋友做的自己的個性插牌。有一天一個小朋友跑到我面前:“老師,我的植物怎么會死掉呢?”這個問題我也不好直接給出回答。我?guī)е嘈∨笥堰M行討論植物為什么會死掉這個問題,孩子們在討論時很積極的說到:沒有澆水渴死了、水澆的太多了、沒有曬太陽等等。最后我網(wǎng)上找了一些內容,幫助幼兒普及了一些我們要怎樣照顧植物,正確照顧植物的方法。我們這次討論的是植物為什么會死,下次還可能討論新的問題。
飼養(yǎng)區(qū):飼養(yǎng)區(qū)我們發(fā)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有三只烏龜,孩子們再觀察飼養(yǎng)區(qū)時,我聽到她們再說這個烏龜叫什么名字呢?那只小的烏龜叫什么名字?于是我們在班級通過請一部分小朋友說一說你給烏龜去了什么名字,我們老師把小朋友取得名字作歸納,然后再請其他小朋友來進行投票貼貼紙來決定每只烏龜?shù)拿?。我們還可以給小金魚、小螃蟹、小泥鰍取名字,有趣的活動會一直下去。我們還一起討論了金魚還吃什么,小朋友們說金魚愛吃魚食、米飯、面包、方便面等等。他們把自己想到金魚愛吃的東西畫出來貼在上面。一起探討的問題還有很多,可以討論金魚是怎么睡覺的、小蝌蚪的生長情況、田螺長大了會是什么等等問題。
三、有序管理,提升意識
以前的自然角大多只是班級的一種擺設,常常是老師包辦的布局,怕幼兒打翻、怕麻煩、怕布置不夠美等,孩子們也只能靜靜地觀察,卻沒有參與的機會。其實成人布置的自然角就算再美,幼兒也感覺那不是自己的自然角,不會對它產生濃厚的興趣。我們老師應該要大膽地放手,讓幼兒自己能做的事就讓幼兒自己做,如讓小朋友嘗試自己種植種子、給植物澆水、給小動物喂食,嘗試自己制作各種標記牌并及時更換等。
以前觀察記錄本的封面都是千篇一律老師制作好的,現(xiàn)在我們決定對觀察記錄本的封面進行創(chuàng)新讓幼兒成為正真的小主人,讓幼兒畫出自己與植物的合影來作為封面,最后呈現(xiàn)出來的觀察記錄本再也不是原來那樣了,而是各種各樣的。
大班的下學期我們學習了測量,知道如何測量,我們兩位老師就想著讓孩子們在自然角里也繼續(xù)測量,所以我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很多測量的工具,收集了一些積木、木棍、螺絲,制作了一些小尺子還有其他的測量工具。小朋友們利用測量工具更好的觀察植物的生長情況,小朋友們還不忘把自己的測量結果進行記錄,寫上自己的名字和測量日期(我們平時教過幼兒如何記錄日期,不知道日期的小朋友,可以去看一下我們班級的日歷再來記錄),貼在我們?yōu)楹⒆觽儨蕚涞拇蟊砀裎业挠^察上面。
四、結語。
以前的自然角小朋友們在剛開始的時候還有點興趣去照顧自己的動植物,漸漸的孩子們對自然角的興趣便減弱了,甚至完全消失。這次自然角通過改造后總能夠受到孩子們的喜愛,無論是入園、離園還是散步時,只要孩子們路過自然角就必定會指指點點或停留片刻,甚至與旁邊的小伙伴不停地說著自己的發(fā)現(xiàn)。在這里,有了很多可愛又充滿生機的小植物。在這里,小朋友擔當起照顧自己的綠植的任務。在這里,每天上學放學都有小朋友到植物角看一看。從那天——到現(xiàn)在,小朋友們的植物發(fā)芽了——長高了——有點枯萎了,植物已經長好了,可以拿回家炒菜了,不過小朋友們都舍不得。
總之,自然角的創(chuàng)設一定要讓它成為幼兒觀察和探索的熱點,讓幼兒在參與自然角的活動中體驗探究的樂趣,享受探究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