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會寧縣實驗中學 柴多豐
“CO2的實驗室制取”屬于“身邊的化學物質”主題下的重要內(nèi)容。標準要求是初步學習CO2的實驗室制取方法和結合實例說明CO2的主要性質,活動與探究建議的要求是設計適應學生的探究活動,通過探究,學習化學基礎知識和實驗技能。以下對“CO2的性質與實驗室制取”從兩種版本教材對比分析、查閱相關文獻和結合自己實際經(jīng)驗進行實驗活動設計。
問題情境:每當人們在觀看一些舞臺演出時,總會看到一些云霧繚繞的現(xiàn)象,從觀察教材“干冰”圖片,到展示“干冰”實物,并演示“干冰”升華的實驗。提出問題:將一些“干冰”放入盛少許水的燒杯中,燒杯上方出現(xiàn)類似舞臺演出時云霧繚繞的現(xiàn)象,那么,這滾滾的云霧到底是什么物質,它具有怎樣的性質呢?探究目的:用物理方法固體“干冰”的物態(tài)變化升華獲得較純凈的CO2氣體,探究CO2的性質。探究方案:依據(jù)科粵版九年級化學教材,用生活和實驗室中物品設計認識CO2的性質實驗方案可供學生參考。
將一些干冰裝入帶有密封條、密封完好的生活中常見透明塑料袋,壓緊密封條,待一會兒,塑料袋慢慢鼓起,即固體干冰升華為CO2氣體,快速收集4袋CO2氣體。
1.往集滿CO2的軟質塑料袋里注入約1/3蒸餾水,立即壓緊塑料袋封條,充分振蕩,觀察現(xiàn)象。2.組裝好儀器(圖1),用手緩慢擠壓氣體袋中的CO2氣體,觀察干燥管中浸有紫色石蕊試液棉花團的顏色變化;再將上述干燥管用試管夾夾持于酒精燈上微熱,觀察棉花團的顏色又有什么變化。3.組裝好儀器(圖2),先是將注射器的活塞置于底部,彈簧夾A打開、彈簧夾B關閉,緩慢地往外拉注射器活塞,使塑料袋中的CO2氣體進入試管中的澄清石灰水中,觀察試管中澄清石灰水顏色的變化。如果一次抽拉完成,現(xiàn)象不明顯,還需CO2通入,此時,關閉彈簧夾A,打開彈簧夾B,推至活塞到底部,關閉彈簧夾B,打開彈簧夾A,繼續(xù)往外拉活塞,抽取CO2氣體,直到滿意為止。4.將一袋CO2氣體傾倒入一個大燒杯中,用鑷子夾取提前浸泡在硫酸銅和酒精溶液中的棉線,在酒精燈上點燃,伸入盛CO2氣體的燒杯中,觀察,取出伸入,反復操作,最后放入其中,再觀察。
圖1 CO2與水反應的探究
圖2 CO2與澄清石灰水反應的探究
1.以演出時舞臺云霧繚繞現(xiàn)象出發(fā),結合課本中“干冰”圖片情景素材為主,用物理方法獲得所需CO2氣體。用該新型方法獲得氣體的過程,既復習了八年級物理物態(tài)變化中的升華知識,又說明了較之實驗室中制得的CO2氣體更為純凈。以物理中的物態(tài)變化知識進入本節(jié)內(nèi)容學習,給予新奇感,以提高學習的熱情。2.用密封保鮮塑料袋盛裝氣體,塑料袋鼓起,證明有氣體產(chǎn)生;加入蒸餾水較之礦泉水瓶更易發(fā)生形變,現(xiàn)象更明顯;反之,如果向水中或澄清石灰水傾倒CO2氣體,更易操作,一手松開一點封條,一手輕輕擠壓。3.用圖2所示裝置不僅可以定性地探究CO2與澄清石灰水發(fā)生反應,還可以粗略地估測參與化學反應的CO2氣體體積,通過注射器可以控制所需氣體的量。4.用硫酸銅和酒精的混合溶液浸泡棉線,硫酸銅溶液的作用是使火焰呈現(xiàn)顏色,更便于觀察。
實驗器材:教材中所給器材:試管、集氣瓶、錐形瓶、燒杯、廣口瓶、酒精燈、水槽、量筒、長頸漏斗、漏斗、鐵架臺、不同型號的具塞導氣管。實驗裝置圖:教材在探究實驗室里制取裝置之后,在學生實驗活動中,給出了實驗室里制取CO2時常用的一種裝置,供學生參考。但人教版在課題2CO2制取的研究一課,還給出了一種裝置。兩套裝置都不能實現(xiàn)隨時控制反應發(fā)生和停止的功能?;诖?,在已給出的實驗室器材中,給學生添加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如醫(yī)用注射器、礦泉水瓶、塑料軟管、T形玻璃管、Y形玻璃管等,搭配實驗室器材組裝一套最佳實驗裝置來制取CO2。實驗方案:讓學生利用桌面上的儀器及補充的生活中物品、藥品,嘗試設計一體化實驗裝置制取CO2并進行性質探究。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盡可能地發(fā)揮自己的才智,以小組的形式設計出屬于自己的實驗裝置,對各組的裝置進行交流評價,給予肯定的同時選出最佳裝置,啟迪學生的思維能力。效果分析:依托兩版本教材給出的共同裝置圖,以CO2的性質探究設計裝置(圖2)進行重點分析。在進行了方案1中CO2的性質探究學習之后,完全可以用圖2所示的裝置,從化學變化角度學習CO2的實驗室制取、收集和檢驗,并用該裝置可將制取與性質實驗融為一體。
用圖2所示裝置,先將石灰石固體裝入試管中,塞緊帶有雙導氣管的橡皮塞,然后用注射器吸取事先準備好的稀鹽酸溶液,將注射器吸嘴處套有的軟管緊緊地套在橡皮塞右側的導氣管處,用力推注射器活塞,將稀鹽酸加入試管中,讓反應發(fā)生。
如果要突出氣體的收集,應先等一會兒,當導氣管、試管中含有的空氣排盡時,將準備好保鮮透明塑料袋扎在橡皮塞左側導氣管末端,當塑料袋完全鼓起時,取下壓好密封條,以備用。
將在這種情況下收集的CO2氣體完全可用于方案1中CO2性質的探究活動中(有別于:方案1中是通過物理變化所得,這里是化學變化所得,可培養(yǎng)學生認識問題的角度)。
1.如果要突出一體化的探究,用注射器將稀鹽酸全部注入試管后,快速取下注射器,將潤濕的兩片藍色石蕊試紙分別放于橡皮塞兩側的導氣管口處,觀察。左側導氣管口處的藍色潤濕石蕊試紙先變紅,右側導氣管口處的藍色潤濕石蕊試紙后變紅,說明CO2的密度比空氣大,原因是CO2氣體先從左側長導氣管中導出,隨著氣體的增多,從右側的短導氣管中導出。2.用同樣的方法將燃著的木條放在左右兩導氣管口處,左側熄滅,右側后熄滅,不但說明了CO2的密度比空氣大,同時說明了CO2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3.為了更進一步探究1中藍色潤濕石蕊試紙變藍是CO2部分溶于水,與水反應生成碳酸,酸性溶液能使藍色石蕊試紙變紅。可做如下操作,打開彈簧夾B,在彈簧夾B上系一片干燥藍色石蕊試紙,確保B處出來的氣體能通到試紙上,然后將兩片潤濕的藍色石蕊試紙仍然放在橡膠塞兩側的導氣管處,此時觀察三片試紙的顏色變化情況。左側試紙先變色,右側試紙后邊色,B處試紙不變色。4.如果要探究CO2與澄清石灰水的反應,在左側導氣管口處接一段合適的軟導管,當試管中反應進行時,將軟導氣管直接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觀察現(xiàn)象。
不論是使用科粵版教材還是人教版教材,進行CO2的性質與實驗室制取實驗活動,用上述方案設計進行探究活動,在學生發(fā)展方面,都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雙向思維,在化學知識層面,可以用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單獨或交叉或同時的研究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