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云
(南通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婦產科,江蘇 南通 226002)
由于產婦的特殊性,產科護理較為復雜,許多因素都會影響產科護理效果[1],同時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如果護理中存在不當之處,將會對產婦及新生兒都造成不良預后,另外,護理護理管理也具有一定的難度[2]。風險管理是管理層管理模式的,是一種管理模式,一種有效的管理模式,這種模式是通過識別判斷目前出現的護理風險,并進行相應的處理,使風險發(fā)生的概率將到最低,保證產婦的護理效果[3],本文旨在分析風險管理在產房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選擇2018年2月~2020年2月在我院規(guī)律進行產檢的100例產婦為研究對象,根據第一次就診時門診號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50例奇數為對照組,50例偶數為觀察組,對照組產婦年齡21~35歲,平均(28.5±3.1)歲;觀察組產婦年齡 22~34歲,平均(27.9±2.8)歲。
對照組產婦選用傳統(tǒng)的管理方法進行護理,管理組產婦則使用風險護理管理,具體內容如下,①成立風險護理管理小組,在本科室挑選具有豐富經驗的護理人員以及護士長成立風險護理小組,對既往的產婦資料進行研究和分析,討論之前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的原因以及存在的隱患,確定護理風險發(fā)生的主要因素、常見類型以及高危人群,將這些護理不良事件進行分類,從而有效的判斷并識別護理風險的高危因素②產婦當產婦入院后,護理小組及時對產婦的整體情況進行評估分析,進行小組討論判斷產婦發(fā)生不良事件的危險性,根據危險性的不同而進行不同的護理干預。③在日常的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不僅僅是重視理論知識的傳導,同時也要注重操作技能的訓練、醫(yī)學心理、醫(yī)學倫理以及自我保護技巧等,每周由護士長進行抽查,如考核不過關,必須加強訓練,直到考核過關。④保證病房環(huán)境,整理好相關物品和器械,保證病房內空氣流通、物品整齊,避免交叉感染,同時,對于合并各類并發(fā)癥的產婦,應該適當增加床欄,避免產婦發(fā)生墜床等。⑤護理小組的成員每天都要對產婦進行評估和巡視在巡視的過程中,如果產婦及其家屬提出相應的問題,需耐心為其解答,為產婦做好相應的健康宣教、術中以及術后的相關注意事項等。
護理滿意度以及護理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包括妊高癥、巨大兒、護理糾紛等等。
采用SPSS 13.0進行分析,數據均采用%表示,采用x2檢驗。
護理后,觀察組產婦護理滿意度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護理滿意度比較(n,%)
觀察組產婦各類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良事件發(fā)生率(n,%)
目前風險管理已在多個領域獲得了較好的實踐,其具有實用性、針對性以及高效性的特點,主要是通過評估判斷發(fā)生發(fā)生風險的概率,從而采用多項護理措施進行預防[4]。產科的護理質量,不僅關系到產婦,同時還關系到新生兒的結局,如果護理質量沒有得到保障,有可能直接導致母嬰不良結局[5]。因此,在產科的護理管理中采用風險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研究對我院的產婦采用了這種護理模式,通過組建小組進行培訓,增加了醫(yī)護人員判斷風險的敏感性,提高了風險管理的意識,同時在評估的基礎上,針對性的實施相應的護理措施,可以明顯降低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在與產婦進行交流和評估的過程中,促進了護患關系,增加了產婦對于護理人員的信任感。本次結果也表明,不良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降低,同時護理滿意度增高。綜上所述,在產科護理管理中運用風險管理,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明顯改善母嬰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