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衛(wèi)紅
(陜西省人民醫(yī)院,陜西 西安 710068)
擁有一定的急救能力是護理人員參與患者疾病治療工作期間需要具備的能力,其自身能力的高低,不僅影響著患者疾病治療的效果,同時也影響著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是確保自身工作正常推進的重要能力[1-2]。為此我院選取了數名新護士進行了急救能力的培訓研究,現(xiàn)培訓方案主要內容闡述如下:
以2019年1月為研究工作的開展起始時間,至2020年1月研究結束,將我院新加入的護理工作人員50名作為研究對象,后按照隨機分組原則將其分組為A組(n=25例)和B組(n=25例)。兩組人員均為女性,其中A組年齡23-26歲,平均年齡(24.45±2.12)歲。B組年齡22-26歲,平均年齡(24.03±1.76)歲。兩組人員在年齡等資料的對比上無顯著差異,不具有可比性(P>0.05)。
B組采用傳統(tǒng)方法對新護士進行培訓,即將該組的新護士進行小組的組建,每組5人,并為每組安排1名導師實行一對一跟班帶教,一起值班、一起配合搶救護理患者。待到一定時期,根據指定的培訓方案對其進行能力上的考核,并選擇考核成績較好的護士將其正式轉正,成績不好的再次對其進行培訓,直至其能力的提升;A組如下:
(1)組建培訓小組:培訓小組的組建方式與B組相同,后采取應急預案演練模式對其進行培訓。(2)編寫急救模擬案例:選取典型案例進行案例的編寫,可以以嚴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塞、胸部創(chuàng)傷等患者為例。每個案例設計成若干個護理情景,內容涉及患者十大安全目標、預檢分診、急診搶救、健康教育等內容,以保證對新護士的培訓效果。(3)急救技能培訓:主要包括氣道開放、電擊除顫、心肺復蘇、簡易呼吸囊應用等培訓項目,通過實踐操作的方式向新護士進行培訓指導,后為考察對她們的培訓效果,每月進行2-3項護理技能的培訓考核,再按護理部要求對常見的操作技能進行集中培訓考核,考察其應變能力、組織協(xié)調能力,以及能否在患者急診搶救時提供人性化的護理。若護士經過考核后符合標準,則指導其正式投入到患者疾病的護理工作之中。
我院研究工作開始后通過型號為SPSS24.0的統(tǒng)計學軟件記錄和分析相應的數據,其中在研究期間,分別使用(±s)、%、t值和卡方值x2值代表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和數據檢驗值。若比較的數據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則以P<0.05表示。
完成考核后對兩組護士的考核成績進行對比,根據表1顯示,A組的理論成績和實踐成績均顯著優(yōu)于B組,體現(xiàn)了兩組患者之間的對比具有可比性(P<0.05),見表1。
表1 兩組人員考核后考核成績的對比(±s,分)
表1 兩組人員考核后考核成績的對比(±s,分)
組別 例數 理論成績 實踐成績A組 25 96.73±2.25 95.47±2.36 B組 25 89.77±1.86 90.14±1.25 t值 11.92 9.98 P值 0.00 0.00
由于新加入醫(yī)院開展護理工作的護士缺乏足夠的工作方面的經驗,并且部分護理人員在急救知識上也較為缺乏,很容易導致護士自身在工作期間遇見緊急情況無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幫助患者進行相關問題的改善。因此為了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對新護士進行急救能力的培訓是十分必要的,并且需要醫(yī)院采取優(yōu)質的培訓手段。
而隨著醫(yī)院對新護士培訓工作重視程度的持續(xù)提升,運用應急預案演練這一新型的培訓手段對新護士開展相應的工作越來越得到廣泛的運用。其中通過組建培訓小組、編寫急救模擬案例以及急救技能培訓等措施的運用,能夠讓新護士被帶入到多樣的真實的場景中進行各種急救技能的學習,不僅有利于幫助他們對于各種急救技能擁有更為深刻的記憶和理解,同時也能夠使他們能在患者危急情況下快速的評估及做出正確的護理措施,還能促使新護士學習的積極性[3]。如果通過這種方式對新護士進行培訓指導,就能夠顯著提升他們考核成績,是提升他們自身綜合能力的優(yōu)質手段,有利于今后工作的正常開展。
結合研究,經過培訓后在考核成績的對比方面,相較于B組的考核成績,A組的考核成績更加優(yōu)秀(P<0.05)。以此表明,要想提升新護士的急救能力,促使護士工作質量的進一步提升,醫(yī)院需要采取應急預案演練對新護士進行培訓,且取得了良好的培訓效果,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