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近期發(fā)表報道稱,今年格陵蘭島冰川提前大量消融,僅6月13日一天就消融了20億噸,類似情況過去只會出現(xiàn)在7月。據(jù)了解,冰川融化一直在加速,自1972年以來僅格陵蘭島的冰川融化,就可能讓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3.7毫米。
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不只影響了格陵蘭島的冰川,還在一步步吞噬很多自然景觀。不久前,外媒以《10個再不去就會消失的地方》為題,總結了未來幾十到上百年內可能消失的世界景觀。
加拉帕戈斯群島 位于太平洋,以生物多樣性著稱,據(jù)說達爾文就曾在該島為“進化論”找到了論證依據(jù)。然而科學家估計,受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影響,加拉帕戈斯群島的生物消失的命運很可能已經注定。
馬爾代夫 位于印度洋上的千島之國,平均海拔只有1.2米左右。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科學家預測馬爾代夫可能在100年內沉沒。
大堡礁 位于澳大利亞東北沿岸,是世界最大最長的珊瑚礁群。但近年來受到海洋溫度升高和污染問題影響,大量共生海藻離開或死亡,導致珊瑚失去營養(yǎng)供應,褪色白化。這片以珊瑚礁聞名的群島可能只剩下不到100年的壽命。
威尼斯 意大利著名的水上城市,隨著海平面快速上升,有可能在70年內被淹沒。
死海 因其高含鹽度,成為著名的漂浮之海。不過,在板塊位移擠壓和全球變暖的影響下,死海海水不斷蒸發(fā),面臨枯竭危險。據(jù)估計,它可能在50年內消失不見。
阿爾卑斯山 位于歐洲中南部,一直是旅游觀光和冰雪運動的熱門景點。但據(jù)科學家測算,它的冰川很可能在40年內全部融化。
馬達加斯加 位于印度洋西部的非洲島國,是世界第四大島嶼,自然資源豐富,超過80%的植物群和動物群都是世界獨有。然而,由于森林被破壞,這個島嶼的壽命可能只剩下35年。
剛果盆地 既是非洲最大盆地,又是世界第二大雨林。近些年來,由于大量砍伐破壞,豐富的雨林資源可能在25年內消失。
美國冰川國家公園 位于蒙大拿州北部,它面臨著與阿爾卑斯冰川相似的命運,但剩余壽命很可能只有20年。
乞力馬扎羅山 位于東非大裂谷以南,是非洲最高山脈,既是火山又為雪山,形成赤道雪山奇觀。但因為地處赤道附近,加上全球變暖及火山運動等因素,乞力馬扎羅山頂?shù)姆e雪融化嚴重,可能用不了多久就消失殆盡。
世界景觀面臨消失,人類能做什么?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世雄認為,如果以地球億萬年的壽命來看,人類活動的影響幾乎可忽略不計?;仡櫟厍驓夂蜃兓臍v史就會發(fā)現(xiàn),暖期與冰期總是交替出現(xiàn)。地球變暖問題的更主要原因是太陽周期變化,所以冰川逐漸消失,沙漠逐漸增加,可以說是個不可逆的過程。
曹世雄強調,人為干擾對自然景觀的影響,大多體現(xiàn)在局部景觀上。比如,部分景區(qū)被過度開發(fā),每年承接大量游客,超過其自然承載量,以致對景觀環(huán)境造成破壞;在一些地區(qū)過度種植人工草皮,可能大量消耗地下水,破壞原本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等。
重慶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教授羅茲柏告訴記者,自然資源在被看做是原料或能量來源時,即使有點變形或部分損毀,仍不失可用性;但當它成為旅游資源時,核心功能取決于人們的審美或體驗需求,一旦受到破壞就會喪失價值。正因如此,大部分自然景觀都比較脆弱,具有易損性。比如一些溶洞在剛世被開發(fā)時一片雪白,過不了多久就會因空氣進入而氧化,不再有之前的美感。
雖然從大趨勢上看,扭轉自然景觀的消失很難,但我們可從自身做起,最大限度減輕人為因素造成的傷害。比如,對脆弱景觀實行人流限制,避免過度干擾原始環(huán)境;通過教育和條例等規(guī)范游客行為,不亂觸摸、毀壞或污染景觀,將保護意識放在第一位;對一些不適合踏足的景觀環(huán)境,最好設置保護設施,遠距離觀賞。
羅茲柏認為,盡管世界景觀的消失令人傷感,但作為一種必然過程,我們應坦然接受,或者也可用現(xiàn)代手段記錄保留下來,在未來重演,換一種觀賞方式,獲取不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