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塵
孩子可愛時,你希望他永遠是個孩子;孩子頑劣時,你希望他像個大人。這是強盜邏輯。
有一天想帶兒子出門吃飯,等我穿好厚厚的羽絨服站到門口,才發(fā)現(xiàn)他還坐在沙發(fā)上看書,我頓時氣不打一處來,十分暴躁地催他快一點。結果他不僅沒開始穿衣服,還慢條斯理地走到我面前說:“媽媽,我覺得你最近好像變壞了?!?/p>
我沒搭腔,只是繼續(xù)催他穿衣服出門。
到商場后,我想直奔飯店,可兒子賴在玩具店門口,一直磨蹭了很久;在飯店坐定后,我在點餐,他繞著桌子來回轉圈。我強壓著脾氣,再三囑咐他安靜地坐一會兒,他都像沒聽見一樣。
終于,我失去耐心,瞪大眼睛看著他,怒斥道:“你能不能像個大人一樣,安靜地坐一會兒?”
像個大人?我忽然被自己哽住了。
他還是個孩子,我為什么要他像個大人?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后,我及時剎住了車,閉上嘴,繼續(xù)耐著性子,看一個5歲男孩的“胡作非為”,雖然那真的很讓人煩躁。
我問自己:如果兒子真的像大人一樣,穩(wěn)重地坐在餐桌前,安靜地享用美食,偶爾低頭刷刷手機,我會覺得欣慰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我八成會憂心仲忡:這孩子不愛動也不愛說,別是有什么問題吧?
為了討好父母,讓孩子放棄自己的成長規(guī)律。他的快樂在哪里?
我們希望孩子提前學習,幼兒園學小學的知識,小學學初中的;我們希望他們提前適應社會的運行規(guī)則,小孩子去學大人的世故;我們希望他們專注、勇敢,追求自己的目標;我們希望他們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哪怕內(nèi)心已經(jīng)火山噴發(fā),也要裝出一副心平氣和的樣子,像大人一樣。
為人父母,我們該明白,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規(guī)律。一歲流口水,兩歲吃手指,三歲搶東西,四歲沒禮貌,五歲瘋瘋癲癲,這所有的壞習慣、壞毛病,其實都是他們對自己行為規(guī)則、對世界運行底線的探索啊。
讓孩子像孩子一樣長大,讓他有更多機會享受他的童年,讓他放肆地奔跑釋放體能,讓他高聲尖叫宣揚快樂,讓他號啕大哭宣泄情緒,讓他爬高下低探索世界。
讓他就只做一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