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英漢自稱語研究綜述

        2020-07-13 08:22:52周文偉許芳娜
        懷化學院學報 2020年2期
        關(guān)鍵詞:人稱第一人稱英漢

        周文偉, 許芳娜

        (1.湖南工業(yè)大學,湖南株洲412007; 2.湖南外國語職業(yè)學院,湖南長沙410200)

        自稱語是說話人對自己或自己這一方群體的稱呼,是人類語言共有的一種指稱現(xiàn)象。然而,由于認識上的偏差和研究上的不足,英漢自稱語長期以來被人們當成人稱指示語的一個子類而納入到語用學研究之中。何自然[1]指出,人稱指示語就是談話雙方用話語來傳達信息時的相互稱呼,從指示對象上看,又可分為第一人稱、第二人稱和第三人稱三類。他這里所說的第一人稱指示語,如英語中的I和we,漢語中的我和我們等,都是自稱語的典型代表。但在英漢語中,自稱語并非只局限于第一人稱指示語,在特定語境下,第二人稱、第三人稱也可用來借指說話人,起到自稱的作用[2]。本文擬在梳理英漢自稱語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定性和定量分析,對當前英漢自稱語的研究概況、存在問題及原因進行分析,為未來研究提出建議,以期推動學界對英漢自稱語研究的進一步思考。

        一、英漢自稱語研究概況

        英漢自稱語研究肇始于語用學對指示語的研究,因此二者關(guān)系密切,以致現(xiàn)在仍有不少人對英漢自稱語的認識還停留在指示語的層面,其學術(shù)價值沒有引起學界的重視。通過定性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當前國內(nèi)外學者對英漢自稱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英漢自稱語的界定

        當前學界對英漢自稱語的定義缺乏統(tǒng)一認識,所使用的術(shù)語也不盡相同。如Levinson[3]對指示語進行歸類時就把第一人稱納入了人稱指示語的范疇,指出第一人稱是說話人對自己指稱的語法化。而Hyland[4]則從作者身份構(gòu)建的角度出發(fā),指出“自稱語是通過第一人稱代詞及其屬格形容詞的頻率來表明作者在文中的顯性程度”。國內(nèi)學者對自稱語的認識也因人而異。魏本力[5]、林素榮[6]、王天華[7]、楊石喬[8]等承襲了西方學者的做法,把自稱語的研究重點放在第一人稱指示語上;楊青[9]指出,自稱語“是交際互動中說話人用來指稱自己的詞語,屬于人稱指示語范疇”;吳格奇[10]沿用Hyland提出的 selfmention這一術(shù)語來探討學術(shù)論文作者自稱與身份構(gòu)建;劉艷娟[11]、李曉靜[12]、楊娟[13]等則把自稱語稱為“自稱詞”;而錢冠連[14]則把第一人稱之外的自稱詞都看成是“我”的變體等,各種情況不一而足。綜上所述,國內(nèi)外學者盡管對英漢自稱語的界定不盡相同,但從他們的論述中不難看出,他們在英漢自稱語的認識上有兩個共同之處:第一,英漢自稱語是對說話人自己的稱呼;第二,在英漢兩種語言中,說話人自稱時多用第一人稱代詞。

        英漢自稱語雖常用第一人稱指示語或第一人稱代詞來指稱說話人自己,但它們終究不是同一個概念,有著不同的外延和內(nèi)涵。石衛(wèi)東[15]、李曉靜[16]就提到了自稱語是第一人稱代詞的上位范疇的觀點。另外,對Hyland把英語中的屬格代詞(my,mine)列入自稱語的做法有不同的思考。第一人稱屬格所指稱的對象并非指稱說話人自己,而是第三方的人或物,不屬于自稱語的范疇。同時,在英漢兩種語言中,復數(shù)人稱代詞“we/我們”在特定的語境中亦可用來指稱單數(shù)的說話人自己,應包含在英漢自稱語的范圍之中。為此指出,英漢自稱語是話語交際過程中說話人對自己或以自己為代表的群體進行指稱編碼的詞或短語。這一界定既把英漢自稱語和第一人稱代詞區(qū)分開來,同時也明確指出了英漢自稱語的人稱指示功能。

        (二)英漢自稱語的分類

        英漢自稱語的分類看似簡單,卻十分零散。從目前查到的資料來看,還沒有專門論述英漢自稱語分類的文獻。但從國內(nèi)外學者零散的論述中,根據(jù)英漢自稱語的數(shù)、標記性和原型性等基本特征,英漢自稱語大致可以有以下三種分類方法:

        1.單數(shù)自稱語與復數(shù)自稱語。Hyland[16]從機械工程、電子工程、市場營銷、哲學、社會科學、應用語言學、物理學和微生物學8個不同學科中各選出了10本最有權(quán)威的學術(shù)期刊,從每本期刊中抽選出3篇,共計240篇科研論文,自建了一個140萬詞的數(shù)據(jù)庫,對英語中的自稱語進行了研究,并對I,me,my,we,us以及our六個人稱代詞在不同學科科研論文中的出現(xiàn)頻率進行了分析。從他的研究中可以發(fā)現(xiàn),Hyland下意識地把英語的第一人稱自稱語及相應形式分成了單數(shù)和復數(shù)兩類。無獨有偶,國內(nèi)學者陳治安、彭宣維[17]28在分析指示語自足封閉性特征時指出:“無論怎樣一次言語活動都是由話語發(fā)生者、話語接受者以及由此確定的第三者合成的,這一組合的直接指稱符號(或稱純?nèi)朔Q指示語)就是傳統(tǒng)語法所謂的人稱指示詞(包括主格、賓格、屬格及反身代詞),在有關(guān)的言語活動中我們是在這三者之間進行定位的?!痹撐闹姓摷暗娜朔Q指示詞無疑也包括了第一人稱指示語。據(jù)此可以認為,英漢自稱語亦有數(shù)的屬性,可分為單數(shù)自稱語和復數(shù)自稱語兩類,其中最典型的自稱語——第一人稱代詞,就有單復數(shù)之分,如表1所示。

        2.無標記性自稱語與有標記性自稱語。許多學者認為,有標記和無標記的對立在語言分析的所有層次上都起作用[18]。英漢自稱語在這方面也不例外。無標記性指的是交際過程中普遍而又常規(guī)的語言要素,而標記性指的是非常規(guī)的、有特殊附加含義而又難以預測的要素[8]103。如英語中第一人稱代詞we用作復數(shù)自稱語時是無標記性的,但在特定語境中,當we用來替代單數(shù)人稱指示語I并用來指稱說話人自己時,就變成了有標記性自稱語。這種現(xiàn)象在漢語的復數(shù)自稱語“我們”和“咱們”中也同樣存在,我們通常把這種現(xiàn)象叫做包括聽話人在內(nèi)的復數(shù)第一人稱用法和排除聽話人在內(nèi)的復數(shù)第一人稱用法。這種變化反映了英漢兩種語言在無標記性自稱語和有標記性自稱語方面的共性。

        3.典型自稱語與非典型自稱語。典型是原型范疇理論中對原型的另一種說法,指的是同一個范疇成員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基本層次范疇的代表,具有最大的家族相似性[19]。依據(jù)這一理論,張誼生[20]將現(xiàn)代漢語虛詞分為典型虛詞和非典型虛詞兩類;田宇賀[21]將現(xiàn)代漢語指示代詞區(qū)分為典型指示代詞和非典型指示代詞;王聰[22]以自稱詞“人家”為例,對自稱代詞的原型效應和家族相似性進行了分析。從上述學者的論述可以看出,典型性也是區(qū)分自稱語的一條重要標準。英漢語中的典型自稱語就是我們在提及自稱這一范疇時最先想到的原型樣本,如“我”(I)、“我們”(we),這與我們在上文表1中列出的詞項大體相同。除這些典型自稱語外,漢語中還存在大量非典型自稱語。錢冠連[14]3就曾指出漢語里僅表示男性自稱的說法就有108種,如:余、吾、予、某、鄙等,這些都可看成是典型自稱語“我”的非典型自稱形式。相對漢語而言,英語中非典型自稱語的數(shù)目似乎較少,國內(nèi)外學者在這方面的論述不多。

        需要指出的是,英漢自稱語的上述分類是開放性的,各類型之間彼此并不排斥,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如典型自稱語“我”既是單數(shù)自稱語,也可以是無標記性自稱語。按自稱語的基本特征進行分類,可以幫助我們從不同視角加深對英漢自稱語的認識。

        (三)英漢自稱語的功能

        在英漢兩種語言中,自稱語的數(shù)量雖然不多,在各自語言中所占比率也不大,但在會話交際中所起的作用卻不容忽視。如前所述,由于學界長期把英漢自稱語置于指示語研究之中,指示作用似乎成了英漢自稱語的唯一功能,對英漢自稱語指示功能之外的其他功能進行系統(tǒng)研究的文獻幾乎是空白。盡管如此,通過文獻整理可以發(fā)現(xiàn),英漢自稱語至少具有指示、人際和移情三大基本功能。

        1.指示功能。作為人稱指示語下屬范疇的自稱語,其首要功能無疑是指示功能,即在話語交際中對說話參與者角色進行編碼的功能。Levinson[3]指出,指示語通常是用以自我為中心的方式組織起來的。因此,在英漢兩種語言中,自稱語的指示對象也會隨說話人的變化而發(fā)生變化。另外,語境因素的制約也會造成自稱語指示對象的不確定性。如“What shall we do?”中的自稱語we究竟包不包括聽話人在內(nèi)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2.人際功能。胡壯麟[23]根據(jù)Hyland系統(tǒng)功能語法語言觀的三大元功能之論述指出,人際功能是指“講話者作為參與者的‘意義潛勢’,是語言的參與功能。通過這一功能,講話者使自己參與到某一情境語境中,來表達他的態(tài)度和推斷,并試圖影響別人的態(tài)度和行為”。結(jié)合語境要素,自稱語可傳遞說話人和聽話人之間的權(quán)勢和等同關(guān)系,如英語中用復數(shù)自稱語we來指稱單數(shù)第一人稱I,漢語里大量存在自謙類自稱語。它們的使用能很好地反映說話人和聽話人之間的人際關(guān)系。吳卸耀[24]也指出,自稱能起調(diào)節(jié)人際關(guān)系的作用,是一種人際成分。

        3.移情功能。移情是心理學上的一個概念,指交際活動中說話人將自己認同為話語中所描寫的事件或狀態(tài)中的參與者,從別人的角度來看問題的一種意識或行為。在人際交往中,移情主要體現(xiàn)的是交際雙方之間的情感及心理趨同[25],或者說是說話人通過自稱語的變化和選擇,以感同身受的方式實現(xiàn)的交際活動。在具體的言語交際中,指稱表達式的選擇受語篇、社會和認知三種因素的制約[26],因此交際各方會根據(jù)上述因素對自稱語的選擇進行調(diào)節(jié),從而實現(xiàn)自稱語的移情功能。在英漢兩種語言中都存在這樣的現(xiàn)象:說話人為了縮短與聽話者的心理距離,往往用第一人稱自稱語“we”或“我們”來代替聽話人,使其感覺說話人能從聽話人的立場來看問題,因此更容易與說話人達成心理和情感上的一致,使說話人的建議、命令、批評等更易于為對方所接受。

        二、英漢自稱語研究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建議

        如上所述,由于學界在自稱語的界定等一系列基礎性問題的認識上缺乏共識,當前英漢自稱語研究還存在不少問題。對這些存在的問題及產(chǎn)生原因進行梳理將有助于未來英漢自稱語研究的健康發(fā)展。

        (一)存在的問題

        英漢自稱語與“自我”“自我意識”等哲學思想淵源深厚,其運用能反映不同語言使用者的認知差異。法國理性主義哲學家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更是肯定自我意識存在的經(jīng)典表達。遺憾的是,英漢自稱語作為對自我存在進行解說的語言表征,與當前人們對它的研究和這一問題的歷史地位不太相稱。從定量的角度來看,當前研究呈現(xiàn)出如下問題:

        第一,整體成果有限,研究主題集中。如前所述,當前與英漢自稱語有關(guān)的研究大多混雜在指示語、人稱代詞的研究之中,涉及語用學(如梅美蓮[27]、冉永平[25]、袁周敏[28])、社會語言學(如Brown&Gilman[29]、大西智之[30])、文化語言學(如田海龍[31]、魏本力[5])、功能語言學(如吳卸耀[24])等諸多領域。通過檢索主題“自稱語”,查到中國學術(shù)期刊網(wǎng)收錄相關(guān)主題文獻52條。從數(shù)量來看,研究成果有限。如表2所示,52條文獻標題中含有“自稱語”的專題研究文獻只有16條,不到現(xiàn)有文獻的三分之一,整體成果不豐。另一方面,研究主題比較集中,標題中含“元話語”一詞的文獻就達到了24條之多,幾乎占到全部文獻的一半;同時,16條“自稱語”專題研究文獻中,與“語用”相關(guān)的文獻就有5條,主題集中度高。

        表2 “自稱語”主題檢索數(shù)據(jù)分布

        第二,研究對象上單語種研究相對較多,多語種研究整體偏少。通過對文獻標題的分析發(fā)現(xiàn),上述52條以“自稱語”為主題的文獻中,單語種研究的數(shù)量占據(jù)了絕對優(yōu)勢,超過了現(xiàn)有資料的80%;而涉及中外或英漢兩種語言對比研究的文獻僅10條,不到全部文獻的20%;另外,現(xiàn)有文獻中三種及以上自稱語對比研究的文獻空缺(詳見表3)。

        表3 以“自稱語”為主題檢索文獻所涉語種數(shù)據(jù)分布

        我們同時還發(fā)現(xiàn),10條雙語研究中涉及英漢自稱語的僅5條,只占全部文獻的9.62%,其中4條是對中英文特定語篇中作者自稱進行的對比研究,分別涉及中英文摘要(曹靜[32]、程張根[33])2篇、中英文前言(梅美蓮[27])和英漢醫(yī)藥學術(shù)語(劉躍良[34])各1篇;而對英漢自稱語進行對比研究的專題文獻僅1篇(龔玲芬[35])。為避免文獻遺漏,我們把主題由“自稱語”改為“自稱詞”再次進行了檢索,查到文獻47條,其中文獻標題中含有“對比”或“比較”一詞的文獻各3篇,二者合計僅占47篇文獻的12.76%。此外,這6篇文章中有5篇是日漢雙語自稱詞的對比研究,對英漢自稱語進行對比研究的論文只有1篇(田延明[36]),僅占檢索文獻總量的2.13%。由此可見,自稱語多語種之間的對比研究還不充分,英漢自稱語的對比研究亟待加強。

        第三,研究方法上描述性研究多,闡釋性研究少。文獻梳理表明,當前英漢自稱語研究多聚焦在特定文本或語篇中自稱語的特點、功能、作用等方面的差異性描述上。如田海龍[31]分析了英漢自稱語“WE/我們”的人際功能與文化差異,龔玲芬[35]揭示了中英自稱語不同時期的特點及發(fā)展變化,柳淑芬[37]指出了中英論文摘要中作者在自稱語方面表現(xiàn)出的作者參與度有明顯差異,徐昉[38]通過語料庫用量化的方式直觀地展現(xiàn)了中國學生學術(shù)寫作中自稱的特點,吳格奇[10]則借助語料庫闡述了中英學術(shù)寫作中作者自稱與身份建構(gòu)的差異。此類研究從本質(zhì)上講均是對英漢自稱語這一語言現(xiàn)象不同表征的具體描述,如英漢自稱語有什么特點,它們有哪些差異等。至于英漢自稱語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特征,他們的選擇為什么會呈現(xiàn)出差異性,這就不是單憑描述可以解決的問題了,而需要從認知機制方面來加以闡釋,但這方面的研究目前還很不夠。

        (二)問題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

        上述分析表明,當前國內(nèi)外學者在英漢自稱語研究方面取得了局部成果,但從整體上看,他們在研究主題、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等方面尚有不足。造成這一現(xiàn)狀的原因眾多,但大體可以分為主觀和客觀兩大原因。

        主觀方面,國內(nèi)當前在求學、職稱評定等方面的剛性要求一定程度上促成了部分研究者趨易避難的心理,形成了如表2所示的“元話語”這樣的局部研究熱點,產(chǎn)生了研究主題的趨同效應,而這種狀況很容易造成某些基礎性研究的遺漏,容易留下研究空白。以漢語為例,因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人們更傾向于關(guān)注“在下”“鄙人”“愚”等這類“貶己尊他”的自謙自稱語現(xiàn)象,而常常忽略或規(guī)避諸如“老子”“大爺”“姑奶奶(我)”等這類起身份提升作用的非自謙自稱語的存在。因此,擺脫功利心理,對英漢自稱語進行全面、系統(tǒng)、深入的專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客觀方面,英漢自稱語研究有一定的復雜性。一方面,長期以來,英漢自稱語研究沒能擺脫指示語的束縛,被看成是指示語中的一類。對于它們的存在,我們已經(jīng)習而不察,其研究價值被人們忽略。另一方面,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語言特征,英漢交際者選用什么樣的自稱語,典型的還是非典型的、有標記性的還是無標記性的,反映的不僅僅是交際者的個人語言偏好,還是英漢兩種語言使用者自我認知意識和民族社會文化心理的表現(xiàn)。如小說《亮劍》里李云龍說的一句話:“記住,見了山崎那小子誰也不許開槍,給我留著,老子要活劈了他?!边@個句子中“我”和“老子”都是說話人李云龍的自稱,但他為什么在同一句話中要選用兩個不同的自稱語,這恐怕不是從語言層面可以分析得清的,需要我們從自稱語選擇的認知機制上進行更深層次的闡釋。

        (三)未來研究的建議

        自稱語作為一種語言共象,在不同語言中呈現(xiàn)出來的特征和差異折射出來的往往是不同語言使用者的認知差異。要掌握這些差異,就必須對不同語言中的自稱現(xiàn)象進行系統(tǒng)的對比分析。作為當前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和使用人數(shù)最多的兩種語言,英語和漢語的國際地位日益突顯,因此對英漢兩種語言中的自稱語現(xiàn)象進行系統(tǒng)的對比研究應是未來自稱語研究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正如連淑能[39]3先生指出的,“要學好外語,必須了解其特點,要了解其特點,最有效的方法是與母語的特點作比較”。因此,對英漢自稱語做對比研究勢在必行。

        另外,英漢自稱語的選擇從本質(zhì)上講不是簡單的語言使用習慣問題,而是語言使用者認知差異的體現(xiàn)。英漢自稱語的選擇有其內(nèi)在的認知機制在起作用。因此,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撥開英漢自稱語這一語言現(xiàn)象背后的迷霧,找出隱藏其中的機制和規(guī)律,從認知的深度對英漢自稱語中的差異進行闡釋,這是十分必要的,也將是英漢自稱語研究未來發(fā)展的重要方向。

        三、結(jié)束語

        自稱語具有人稱指示語和人稱代詞的特征,是言語交際活動中連接交際雙方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對英漢自稱語的研究發(fā)現(xiàn),自稱語不等同于人稱指示語,有些非人稱指示語也指示說話人自己,即有自稱的功能;另外,自稱語也不完全是第一人稱代詞,有時第一人稱代詞也可以不指稱說話人。英漢自稱語與人稱指示語和人稱代詞表面上看相同,但其內(nèi)在的特性卻各有差異。它們在實際交際中的語境效果也迥然不同,自稱語與人稱指示語、人稱代詞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但它們并非彼此的全部,也不是上下義關(guān)系。因此,把英漢兩種語言中的自稱語與人稱指示語和人稱代詞區(qū)分開來并加以獨立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另外,交際主體對語言形式的選擇受到包括交際目的、交際意圖、交際雙方的社會關(guān)系、交際場景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交際主體對自稱語的選擇亦能揭示說話人對交際事件的認知狀態(tài)。具體到英漢兩種語言來說,話語交際者對自稱語的選擇能反映出語言使用者在一定程度上的認知差異。因此,從認知層面對英漢自稱語進行對比研究,不僅可以拓展英漢對比研究的廣度和深度,還可以加深我們對英漢民族不同思維方式、文化習俗的認知。這對推動英漢語言研究的學科發(fā)展具有重大的學術(shù)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猜你喜歡
        人稱第一人稱英漢
        拼圖
        漢代銅鏡銘文中的第一人稱
        中國收藏(2017年4期)2017-05-13 07:23:02
        商務英語翻譯中英漢褒貶義詞的應用探討
        淺談英漢習語的文化差異及翻譯方法
        第一人稱小木屋
        英漢文化中的委婉語應用對比分析
        陽高方言的人稱代詞
        廣告語中人稱指示語的語用充實研究
        “我”最初是古代兵器
        英漢校園小幽默
        久久国产亚洲av高清色| 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 在线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双色视频在线观看| 激情久久黄色免费网站| 又粗又硬又大又爽免费视频播放| 国产免费午夜a无码v视频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av| 一区二区三区日本高清| 亚洲第一最快av网站|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 国产裸体AV久无码无遮挡| 婷婷丁香开心五月综合| 亚洲加勒比久久88色综合| 亚洲白白色无码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区第一页|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性色|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 精品五月天| 国产自拍在线视频观看|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野花在线无码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麻豆视频免费观看| 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18| 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久| 国产在线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zzjjzzjj视频全免费| 99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蜜桃av| 中国女人内谢69xxxx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理人伦国色天香一区二区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会员| 色八区人妻在线视频免费| 亚洲高清有码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av一区二区蜜桃av | 亚洲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女优视频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91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专区| A阿V天堂免费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