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麗瑜
(廣東職業(yè)技術學院,廣東 佛山 528200)
T恤衫又稱T形衫,起初是內(nèi)衣,實際上是翻領半開領衫,后來才發(fā)展到外衣,結構比較簡單。研究思路:選擇市面上的絲光棉T恤實物樣衣進行撥樣,利用相同號型的原型進行比較,得出利用T恤原型的設計方法。
選用的是80支雙面絲光棉短袖圓領T恤。由于絲光棉的彈性不大,相對比較穩(wěn)定,比較適合做撥樣。T恤款式如圖1所示,號型為155/80A,屬于合體型款式。經(jīng)過測量,得到T恤規(guī)格如表1所示。
表1 T恤規(guī)格
圖1 T恤款式
如圖2所示,在衣服上找出胸圍線和前、后中心線,交點為O點,找出側頸點、肩點、袖窿底點、下擺與側縫交點,測量其對應的水平長度和垂直高度,胸寬、背寬尺寸可以用圖3的方法測量A—B的尺寸。連接各點間的輪廓線繪制出圖4—5的T恤結構圖。
圖2 胸圍線和前、后中心線
圖3 測量方法
圖4 T恤前片后片結構
圖5 袖子結構
把圖4的前后片水平反方向拉開,用相同號型的155/80A日本文化式原型[1],前后中心線對齊,T恤側頸點靠近原型肩斜線,見圖6。原型前片腰線比后片低1.50 cm,原型的前后側頸點高度相差0.19 cm,基本在同一水平線上。
圖6 日本文化式原型
如果原型的17.5°胸凸省轉(zhuǎn)一部分到腰部,使得前后側縫對齊,那么胸凸省剩下的11.9°全部在袖窿作放松量。原型前衣長比后片多出的1.5 cm就被忽略,因底擺前后是對齊的,見圖7—8。
圖7 放置原型后的結構
圖8 原型轉(zhuǎn)省對齊前后側縫
這樣的結果造成圖9A位置的褶皺和B位置的斜向褶皺。但是,如果T恤的面料彈性更大些,結構尺寸再合體一些,胸部的凸起通過面料的彈性會得到滿足,褶皺就不存在了。所以,T恤的結構還是合理的。
圖9 穿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