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華聰 陸雪婷 鄒紹鵬 張宇薇 梁 惠 崔 娜
柳州工學院 廣西 柳州 545000
1.1 艾草的藥用價值 艾草的藥用歷史悠久,最早是在中國的南北朝時期,陶弘景所著的《名醫(yī)別錄》中就有將艾草作為一種中草藥進行記載,并論述了其相關藥性[1]。著名的醫(yī)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將艾草記錄在冊并冠以“草中鉆石”的稱號。現代醫(yī)學中艾草應用也頗為廣泛,艾草作為藥物處方,還可以療養(yǎng)人體的脾臟、肝臟和腎臟,有著護肝利膽的療效,還能幫助人體機能有效的抵抗病毒和細菌的入侵。
1.2 艾草的食用價值 艾草作為一種藥食兼用的植物,除了用作中草藥之外,艾草還可以用于各種食品的制作與加工,例如: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在“三月三”制作的艾粑粑、浙江一帶放入豆沙、芝麻等餡料稱為青團,這些獨具地方特色的傳統(tǒng)食物也很符合現代人的養(yǎng)生品味。由于艾草口感偏苦,日常用來做食物不易被人接受,但艾草中含有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纖維素等營養(yǎng)成分,又讓人心之所向,導致艾草保健功能食品的開發(fā)與研究日益增加。
2.1.1 艾草揮發(fā)油概述 通常從原油中提取出來的揮發(fā)溶劑稱為揮發(fā)油,又名精油。這種物質的化學成分比較復雜,由多種類型化合物組成,根據國內大量的研究可知,揮發(fā)油主要含有萜類、醇類物、酯類、酚類、醛類、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一般從中草藥中提取的揮發(fā)油,具有多種藥理作用,例如抗病毒、抗過敏、抗炎、抗高血壓和抑制疼痛等;其潛在的生物活性如抗菌和抗氧化性,使其在食品行業(yè)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2.1.2 提取工藝 有機溶劑提取法通常是指,采用沸點較低的有機溶劑對原料進行浸提,再通過蒸餾去除低沸點的有機溶劑,從而得到需要的揮發(fā)油。何正有[2]等在利用有機溶劑提取法時,則是采用了石油醚作為有機溶劑,在艾草中加入石油醚浸提2h,回流提取2次,回收石油醚即得揮發(fā)油,通過石油醚提取的得油率為2.08%,且得到的揮發(fā)油品質較差,無任何香味。
超臨界CO2萃取法是目前發(fā)展最快的新型技術,與水蒸氣蒸餾法和有機溶劑提取法相比,其優(yōu)點是應用范圍更廣、溶解能力更強、無有機溶劑殘留、效率高[3],可以有效地避免揮發(fā)油在提取過程中受熱揮發(fā)。王小生[4]等為優(yōu)化艾草揮發(fā)油提取工藝,設計4因素3水平的正交試驗法,對超臨界CO2萃取法中各項因素進行調節(jié),篩選出的最佳工藝條件為:萃取壓力20mPa、萃取溫度30℃、分離壓力8mPa、分離溫度55℃,所得到的揮發(fā)油平均得率為1.443%,得到的揮發(fā)油純度較高。由此可見,利用超臨界CO2萃取法提取艾草中的揮發(fā)油效率較高,得到的成品品質較好。
2.2.1 艾草中的總黃酮 總黃酮,也叫作黃酮類化合物,是指以黃酮為母體的一大類化合物,廣泛存在于水果、蔬菜、藥用植物中,同時也是許多中草藥當中的營養(yǎng)成分。目前,國內外對于總黃酮的研究日益深入,根據近年來的研究發(fā)現,艾草作為一種總黃酮的天然載體,具有抗血栓、降血壓血脂、增強免疫力、延緩衰老等生理作用[5],因此提取和利用艾草中的總黃酮有一定的研究意義。
2.2.2 提取工藝 為提取艾草中的總黃酮,通常采用微波輔助提取法、超聲輔助提取法、水提法等,提取后再經過一系列的工藝進行分離純化。根據提取方法的不同,所收集到的總黃酮含量也不同。何義雁[6]等采用響應面分析法對微波輔助法進行了優(yōu)化,設計單因素試驗得到了最終優(yōu)化的實際可操作工藝條件為:乙醇濃度72%、料液比45∶1、微波功率520W、微波時間151s,在此條件下艾草總黃酮的平均得率為4.37%。何姿[7]等則是利用超聲波輔助提取法研究艾草總黃酮的最佳制備工藝,通過設計單因素及正交試驗,研究得到在乙醇濃度60%、提取溫度90℃、提取時間1.5h、料液比1∶45的最佳工藝條件下,艾草總黃酮的含量為177.5mg/g。
隨著科學的高速發(fā)展和科技技術的進步,國內外對于艾草的相關研究也越來越多,因此艾草當中的物質成分及具有的功效作用也得到人們的認可。我國的艾草資源十分豐富,再加上自身悠久的藥用歷史,艾草的應用范圍變得更加廣闊,但目前對于艾草中成分的研究還遠遠不夠,可以根據艾草成分的生物活性開發(fā)營養(yǎng)、健康食品,進一步地利用艾草資源,發(fā)揮艾草的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達到藥食同源的目的,這將是食品行業(yè)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