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瑩
長春科技學院
通過組織實施高校的學生思政政治教育,引導和教育培養(yǎng)廣大學生初步確立正確的政治三觀觀念即政治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可以有效確保學生形成一種思想和諧的政治道德意識。在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的這個新形勢下,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尤為重要。全國高校學生思想理論政治教育會議明確作出表示,提高學生思想理念政治理論教育的國際親和力,這是開展高中學生思想理論政治教育活動的工作重點。在當前互聯網技術持續(xù)快速發(fā)展的巨大形勢下,對于我國大學生這個群體來說,網絡上的親和力比較明顯,傳統的網絡思政政治教育教學結果和預期結果也會有很大出入,所以必須不斷調整和改善傳統的思政教育并且使之保持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和高度的一致。
1.配合式
借助網絡思政教育,對正確規(guī)范的網絡方式進行引導。同時配合傳統思政教育形式的開展,如班會等,可以引導學生對現實社會的生活狀況進行真實表述,借助網絡配合傳統的教學形式進行教導,可以使學生借助正確的價值觀念更好地認識和觀察社會,也可以使大學生迅速適應社會,從而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2.個性化
對于我國傳統高校開展思政政治教育來說,其素質教育資源配置具有一定的結構局限性,不易與高校因材施教基本要求相融和符合,從而對貫徹落實思政政治教育制度改革的基本政策要求來說是非常不利的,也與高校素質教育基本要求存在相差懸殊。而對于目前網絡化的思政理論教育來說,可以從培養(yǎng)學習者的實際理論學習實踐能力角度出發(fā),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3]。在實質上,網絡教育思政藝術教育空間作為一種學習信息空間,具有明顯的虛擬性及其特點,學習者不僅可以直接借助各種網絡通信途徑,將其實時傳送信息給任課教師。
在經濟社會不斷進步發(fā)展的大過程中,隨著著發(fā)展流程形式轉變需要把現代思想共產政治理論教育與現代互聯網教育結合在一起,已經逐漸成為一種發(fā)展趨勢,也因此可以順勢對思政政治教育的整體發(fā)展流程模式建設進行整體改革。但是,現階段,高校開展網絡政治思政理論教育仍然正在處于一個起步快速發(fā)展的新階段,統一教育指導和網站管理工作有待不斷加強亟需改進,而且在研究建設高校網絡思政理論教育官方網站時,標準化的網站統一指導管理也嚴重存在缺失。為此,各個高校必須高度重視國內校園師生思政宣傳網站的管理建設,統一領導管理高校網站[4],并切實加強網站長遠規(guī)劃體系建設,將統一管理領導責任落實到抓下去,對校內師生思政宣傳教育工作給予一個全方位、多層次角度和全領域的指導管理。同時,要充分準確掌握高校專業(yè)網絡時代思政政治教育的未來發(fā)展趨勢方向,把高校綜合素質發(fā)展教育模式合理歸入構建到高校網絡思政政治教育專業(yè)網站,為不斷提高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專業(yè)水平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多的社會有利條件,以此模式來充分滿足在校大學生們在思想和政治情操培養(yǎng)方面的綜合培養(yǎng)人才需求。
以高校全國性科學視角研究為理論依據,加強領導構建高校思政政治教育互動聯盟,不斷把高校教育互動工作機制不斷提高完善落實到位,為高校之間的教育交流合作創(chuàng)造更多元的有利條件,打破以前的我國傳統高校封閉網絡教育發(fā)展模式,合理配置應用高校網絡教育資源,從而有效率地推動高校通過網絡開展思政政治教育。此外,在組織建設高校開展思政理論教育信息網站時,還要適當明確其內容主題[5],內容也一定要注意確保高度的科學合理性,彰顯教育網絡的高度開放性和社會互動性,更好地與高校開展思政理論教育工作融合在一起。
綜上所述,高校學生思政政治教育教學工作者的發(fā)展目標要求應該以下是實現高校學生虛擬性與學生現實性的共同平衡發(fā)展。學生在感受網絡虛擬社會和信息現實虛擬社會的共同成長發(fā)展,能夠在交通大學網絡學習的整個過程中能夠正確看待和有效處理網絡虛擬與信息現實、網絡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的密切關系。新媒體傳播環(huán)境下政治思想教育政治文化教育的發(fā)展面臨變化和挑戰(zhàn)。顯然,現代大學生的社會需求是傳統的教學方式無法滿足的。利用新媒體技術并將其應用于實際的教育業(yè)務中是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需要,同時觀察新媒體環(huán)境對學生的不利影響,并引導學生朝正確的方向學習。只有這樣,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