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魯東大學藝術學院
十九世紀出現的后印象主義繪畫,在西方繪畫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和地位。關于色彩的運用在西方經歷了漫長的發(fā)展過程,經歷了時間的沉淀,不論是從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還是浪漫主義、現實主義,他們都獨具當年的魅力和風范。后印象主義繪畫認為繪畫不能像印象主義繪畫那樣去模仿客觀世界,而應該更多的表現畫家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感受。它大膽的運用光色,為了追求心中永恒性的形體和堅實的結構,以創(chuàng)造形象的重量感、體積感、穩(wěn)定感,最后達到簡單化和幾何化的效果,主張不面對實物,憑記憶作畫,提倡綜合和象征的美學原則。
同時后印象主義繪畫所表達的色彩情感也一直影響深遠,直至今日在我們的油畫表現、平面設計、色彩繪畫等方面還是能看到后印象主義繪畫的身影。人們對于后印象主義繪畫色彩情感的表達十分關注,尤其是在繪畫的表現上大多追求他們的那種主觀的表現手法和大膽的用色方式。
后印象主義繪畫色彩情感這一問題的研究在國內已經普遍存在,其中《后印象主義藝術的色彩研究》中論述了后印象主義畫家對藝術敏銳的捕捉,以及對顏色的駕馭能力,主張藝術創(chuàng)作中要通過色彩來抒發(fā)畫家的主觀感受和情感。王潔《在繪畫藝術反叛的背后—看印象主義到后印象主義藝術語言的演變》講述了在19世紀60年代,在法國畫壇上產生的印象主義和后印象主義是一個與之前古典主義等完全背道而馳的具有進步意義和獨特貢獻的畫派。
國外對這一領域的相關理論研究有:《后印象主義繪畫》,文中論述十九世紀后期凡·高、高更、塞尚的生活創(chuàng)作,文藝繪畫理論以及后印象主義繪畫中色彩的對比、分析。
“后印象主義”一詞是在20世紀20年代之后才被普遍使用的,它被用來泛指印象主義之后在觀念和實踐上與印象主義相左的藝術潮流。后印象主義認為繪畫不應該僅僅只是像印象主義那樣模仿客觀事物,更應該在畫中表達自己的主觀感受。大多數后印象主義的畫家開始另辟蹊徑,他們從各自不同的角度來探討藝術表現的本質。塞尚追求的是既要反映“自然之和諧”的創(chuàng)作,同時又要在深入研究自然中表現與自然相似的有真實感和動態(tài)感的圖像。凡·高和高更側重于精神性的表現,并且賦予畫面以象征的意味;還反對分割色彩,大膽地采用平面的鮮明的色調,并且注重線的運用。
1.藝術的殉道者—凡·高
凡·高是西方藝術史上最具個性的畫家,同時也是西方現代畫壇最偉大的藝術大師之一。他的畫風是一種全新的風格,接觸過他作品的人,無不被他那狂放的色彩、激情洋溢的筆觸所打動。在他短短的藝術生涯中創(chuàng)作了許多著名作品,如 《星月夜》、 《向日葵》、 《自畫像》 等等。凡·高作品中最重要的便是對色彩的表現及運用,他認為色彩可作為一種重要的繪畫語言,當它成為藝術家激情創(chuàng)作的有機體時,便具有了一種藝術精神意義的深刻內涵。
《星月夜》為我們展現了一個高度夸張變形與充滿強烈震撼力的星空景象。在這幅畫中,天地間的景色化作了濃厚、有力的顏料漿,順著畫筆跳動的軌跡,而涌起陣陣旋渦。整個畫面,似乎被一股洶涌、動蕩的激流所吞噬。山在騷動,月亮、星云在旋轉,而那翻卷繚繞、直上云端的的柏樹,看起來像是一團巨大的黑色火舌,反映出畫家躁動不安的情感和狂迷的幻覺世界。凡·高不想使顏料僅僅成為填充畫面的工具,而是將顏色賦予了情感,成為構成畫面的一部分。
2.現代社會的野蠻人—高更
高更為了繪畫,放棄了中產階級的生活,開始追隨他所崇尚的原始精神。高更認為印象主義藝術家對生活的理性看法否定了藝術最重要的元素:想象力。而他的作品主要是描繪土著民族及其生活、蔑視傳統(tǒng)素描,透視對形體的規(guī)范。把線條、色彩當做抽象表現的形式,擺脫傳統(tǒng)寫實空間透視,舍棄細節(jié)的特征描繪。畫面單純,色彩純凈,對比強烈,具有強烈的神秘感和象征意義,向平面和原始回歸。
高更的《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里去?》這幅作品是他的巔峰之作,同時也是一幅具有深刻象征意義的油畫作品。在畫中他運用原始的符號和形式,從左到右依次通過描繪嬰兒、青年、老人來向我們展現了人生的不同階段以及時間流逝和生命消失的過程。他將藝術形象的輪廓簡化,使用平涂的表現手法,賦予作品象征性和繪畫語言的原始感,表現出情感和原始的詩意。
3.現代繪畫之父—塞尚
塞尚被稱為“現代藝術之父”,他的作品關注人的內在精神和主觀世界,是一位“用色彩造型”的大師。塞尚遵從古典主義藝術原則,專注物質的具體性、穩(wěn)定性和內在的結構表現。他一生的作品都在追求心中永恒的形和堅實的結構,同時他主張對色彩和明暗做沉著而深入的分析,運用色彩來表現物體的透視,用色彩的冷暖關系來造型,反對將素描和色彩割裂。
塞尚的《玩牌者》最能表現出他將素描和色彩相結合來表現物體結構的方法,畫面中坐在左邊的玩牌者的上衣是紫藍色,右邊玩牌者的上衣是黃色的陰影,兩者形象相對比是十分和諧的,而膚色的肉紅調子,桌面的棕黃色調子也構成了一種和諧對比,這些對比造成了形象的立體感。應該說,這幅畫是塞尚成功地找到了自己的藝術性格的例證。
在后印象主義繪畫發(fā)展的這一時期各個畫家的繪畫特點十分的顯著。凡·高用他那狂放的色彩、激情洋溢的筆觸來表達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感受,毫無疑問的是觀畫者會通過他所繪畫的畫面產生強烈的共鳴。還有高更、塞尚他們也都是通過自己特有的繪畫方式加上對于色彩的高超運用,最終把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情感呈現在畫面上,從而引起人們的共鳴和反思。整個后印象主義繪畫都遵循用主觀的情感進行創(chuàng)作,再加之對色彩的運用,從而達到畫面的統(tǒng)一和完整。
后印象主義的代表畫家凡·高、高更、塞尚從不同角度為20 世紀的色彩藝術指明了方向,他們的色彩創(chuàng)作既可上溯文藝復興時期的寫實主義,又可開啟現代色彩寫生。塞尚對物體體積感的追求和表現最后導向了法國的立體主義,凡·高對色彩明快的追求導向了主要在德國引起的表現主義,高更的辦法則導向了各種形式的原始主義,例如納比派、野獸派。
在繪畫藝術中,印象主義和后印象主義就是現代藝術開啟的一個重要轉型階段,使得藝術打破傳統(tǒng)走向現代,他們深刻影響了西方美術的進程,西方美術由此進入一個新的紀元。
后印象主義繪畫在繪畫創(chuàng)作時把表現的重心轉移到主觀情感的創(chuàng)造,注重襲擊內心的情感個性追求,擅長運用色彩去表現物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現代主義繪畫,同時他們所崇尚的這種由客觀到主觀情感的觀念變革,對后世的西方繪畫具有劃時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