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文艷 博樂市廣播電視臺
新聞寫作不是簡單的描述記錄意見事情的發(fā)生,而是需要新聞工作者站在事實的角度,去剖析事件的意義與內涵。將這些意義與內涵通過一定的寫作技巧,把真實的,不受外界因素干擾的,不添加工作人員主觀意識的新聞事件展示出來。這首先需要新聞工作者對新聞有一定的敏感性,能夠在新聞發(fā)生的時候做出迅速的反應,其次是要有獨特的新聞角度,能夠將事件的內涵剖析出來,然后還要有特色的語言,讓閱讀新聞的讀者能夠更好的理解新聞稿。
首先是對新聞的敏感性。新聞工作者應該具備對新聞的敏感性,這種敏感性可以讓新聞工作者去發(fā)覺更多沒有被別人發(fā)掘報道的新聞,并且用一種獨到的眼光去發(fā)掘新聞的更多潛在價值,事件的內涵與帶來的思考。這種對新聞的敏感性,可以更好的反應新聞的社會公眾效應,決定了新聞的內在價值。
其次是要有獨特的新聞角度。獨特的新聞角度,需要新聞工作者具備三個能力,第一個是要有很好的全局把握能力,在深入挖掘時間事件的前因后之后,客觀公正的選取最準確,最符合社會主義發(fā)展的價值觀的切入點來切入。第二是勇于創(chuàng)新,新聞工作者要敢于用自己獨特的角度去敘述整個事件的過程,這可以更好的突出自己的切入點,尤其是一些正能量的新聞事件,通過獨特的角度去敘述能起到更好的作用。第三點是順應社會發(fā)展的趨勢。新聞是黨和政府引導輿論的有力工具,所以新聞報道必須符合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發(fā)展的需求,不能主觀的代表某一個階層的利益虛構或者夸大新聞,比如近幾年醫(yī)生與患者關系比較緊張,新聞工作者不應該只站在人民的角度上去過分的夸大或者虛構醫(yī)生不遵守醫(yī)生的職業(yè)道德,而是應該堅持一個新聞工作者應該有的職業(yè)操守,從雙方的角度去公平,公正的敘述問題,讓醫(yī)生與患者的關系更和諧。
最后是要有獨特的寫作語言。新聞消息主要是通過對事實的了解來更好的服務于人民,人民群眾對新聞也是非常關心。所以新聞工作者在寫作的時候應該針對絕大部分人來寫,書寫的語言應該要盡量符合群眾的閱讀習慣??梢杂袆?chuàng)新但是不能一味的使用自己的特色。因為新聞消息只有被廣大人民群眾接受,才能發(fā)揮真正的意義。此外,新聞語言的主要功能在于客觀的還原事實,透徹的表達事件的意義。所以新聞用詞必須要準確,簡練。
(一)選擇合適的角度。前文提到新聞工作者應該具備獨特的新聞角度,通過獨特的角度可以展現(xiàn)出不同的新聞價值。選擇合適的角度則是側重于寫作,是新聞工作者通過發(fā)現(xiàn)問題,挖掘問題,選擇適合的角度來進行對新聞采訪的寫作。
比如老人劉道乾退休二十年,二十年不間斷堅持植樹造林的事件就有很多的切入點,堅持不懈的品質,老當益壯的精神,植樹造福后代的影響,以及號召全民種樹目的。這些都是值得切入的點,每一個點都對群眾有著正面的積極引導作用。但是結合當前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國家的出臺的政策與事件本身帶來的思考,應該選擇植樹造林的影響為最合適的切入點,然后寫作的時候提點一下其他幾個比較重要的切入點。通過對新聞事件的思考與對采訪材料的巧妙安排,就可以構思一篇具有獨特風格,且突出主題環(huán)保主題引人思考的新聞稿件了。
(二)關注語言的表述形式。新聞最重要的是語言的真實性與可靠性,所以新聞工作者在撰寫新聞稿的時候,首先是必須要建立在新聞事件的真實性的基礎之上。其次新聞稿是語言表述應該與大眾思維的語言一致,不能出現(xiàn)含糊其辭,模棱兩可讓大眾云里霧里,不知所云的語言表述。所以新聞工作者應該在進行采訪寫作時,對涉及到的新聞事件與主體人物語言做出相應的調整,能讓大眾更容易接受為止。
比如采訪基層人民群眾對植樹造林的看法與實施情況的時候,會出現(xiàn)農民因為緊張而語言前后不連貫,前后矛盾表述不清,一些代詞指代不明的情況。這些情況出現(xiàn)就需要新聞工作者在撰寫成稿的時候,對語言進行一定的改造與修正,讓大眾一看就清晰明了,將新聞信息有效的傳播給廣大人民群眾。
(三)善于抓住新聞的細節(jié)。細節(jié)對于還原整個事件具有強大的說服力,警察通過細節(jié)來追蹤嫌疑人的去向,農民通過細節(jié)來感知氣候的變化。新聞采訪也一樣,新聞采訪有很大的特殊性以及可變性,這要求新聞工作者在合適的時間節(jié)點,利用一切直接或者是間接機會來獲得新聞采訪中的細節(jié)。比如在新聞發(fā)布會上,對于那些廣播擠著來說,選擇錄音與拍攝的角度細節(jié)是很重要的,只有細節(jié)選擇合理,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錄音素材的選取,編輯與合成。必要的細節(jié)可以幫助新聞工作者更好的還原事件,后期處理。但除此之外,細節(jié)不能脫離主題。是細節(jié)選擇不正確則可能導致群眾在閱讀新聞的時候被細節(jié)帶偏,所以對于新聞工作者來說,要有細節(jié)選擇的獨特眼光。
(四)創(chuàng)新性新聞采訪寫作。不同的新聞工作者有不同的寫作風格,但是無論寫作風格相差多大,寫作內容總是相差無幾的。這是新聞真實性與準確性的特點決定的。此外新聞采訪寫作要求時間快,內容清晰,絕大多數(shù)的新聞工作者在長期的工作中已經形成了一個相對固定的寫作模式,這導致了當前的新聞作品缺乏一定的可讀性。
要提高新聞稿的可讀性,首先要提倡新的寫作手法,鼓勵新聞工作者大膽的去借鑒文學題材中的那些寫作手法來創(chuàng)新采訪的寫作。比如借鑒借鑒我國優(yōu)秀的散文家,雜文家的寫作風格,增加新聞內容的感染力,讓群眾在閱讀新聞稿件的時候不僅能夠感受到強大的感染力,還能獲得有效的信息,更有甚至還能激發(fā)群眾的審美情趣。但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借鑒什么寫作手法,都不能有失新聞稿件的真實性與準確性。
寫好新聞采訪稿,不僅需要新聞工作者找到獨特的切入角度,注重語言表達形式,還需要新聞工作者不斷的深入學習,打破常規(guī)的寫作模式,抓住新聞內容的細節(jié)。只有這樣才能夠寫出更加具有可讀性的新聞采訪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