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玲 揚州市江都區(qū)第一中學
班級自主管理模式的構建,其目的在于約束學生,但不能只起到約束作用。自主管理模式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自覺性,塑造學生的責任觀念,讓學生對個人發(fā)展有一個統籌和規(guī)劃,從而減少學生在學習中不必要的精力浪費,并且減輕教師的負擔,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加強,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班級自主管理模式構建的意義,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在脫離教師約束后,也能夠有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因為高中階段的學習不同于小學初中,學生面對的課業(yè)壓力較大,教師需要關注的點較多,無法在工作開展中,面面俱到的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那么學生就要對自己的發(fā)展計劃有一個系統的規(guī)劃,在明晰自己優(yōu)缺點的情況下,開展學習。這樣教師在工作開展中,能夠更加高效有針對性的來幫助學生,可以提高效率,節(jié)省時間。學生在自主管理的過程中,可以得到自主學習能力的強化,并且責任意識能夠得到培養(yǎng),這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發(fā)展也有著積極的推動意義。
隨著新課改的發(fā)展和推進,現階段教學中,對教師的要求不斷提高。教師在班級管理中,除了要掌握專業(yè)中學習的管理學、教育學、心理學之外,還要去了解人力資源學和性格學這些內容。不同于傳統教學中,教師只要維持紀律,督促學生學習,在新時期的班級管理中,教師還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心理和性格,以學生個體差異為班級管理的參照,在班級管理中合理的發(fā)揮學生優(yōu)點,避開學生短處,讓學生的班級管理意識得到加強,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獲得信心,進而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責任意識,從而提升班級管理的效果。
例如教師在工作開展中,有的學生學習一般,但是人際交往能力很強,在學生當中有著較高的聲望和帶動力,那么教師就可以讓這些學生去擔任班級的管理者,比如班長、組織委員、體育委員。有的學生不善交際溝通,但是學習優(yōu)異,教師就可以讓其擔任學習委員和各科的課代表,來幫助教師統籌學生的學習情況,降低教師的教學負擔。把學生的性格和心理狀況加入班級管理中,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階段中學生都有了較強的自主意識,教師在工作開展中,經常會碰到學生不服從管理的情況,傳統教學中,教師處理這種情況的方法大抵為兩種,一是公開批評、課后談話;二是叫家長。這種方法雖然能夠有效處理問題,但是不能從根源上讓學生服從管理,反而會讓學生滋生叛逆情緒,對教師不是服從,而是畏懼。所以,教師應當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去強化學生的班級管理意識,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班級的一份子,對班級管理有責任和義務,而不是從中作梗,去破壞班級紀律。
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心理出發(fā),在面對班級中一些不服從管理的學生,教師可以與其進行敞開心扉的交談,詢問學生為什么不愿意服從管理,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并且要強化學生的集體意識,告訴學生“班級是一個整體,不是為一個人服務,因為你的一舉一動破壞了班級的紀律,為其他人做出了壞的示范,以后會有更多的人跟著你學習?!蓖ㄟ^集體這個概念,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強化學生的集體概念。這并不是單單對那些不服從管理的學生,教師應該對每個學生都如此,強化學生的班級管理觀念,讓學生擁有集體責任意識,進而促進班級自主管理模式的形成。
完善的班級管理制度是構建有效的班級自主管理模式的基礎,教師要在班級管理制度明確規(guī)劃出獎懲機制,對學生起到約束作用。并且設置一些激勵條款,比如對班級自主管理中有優(yōu)異表現的學生,或者有突出貢獻的學生,也給予表揚和鼓勵,并且給予一些實質性的獎勵。通過激勵條款來鼓勵學生積極的參與到班級自主管理工作中,從而進入一個良心循環(huán)。另外在一些班干部的任用上,教師要定期的進行考核和檢查,并且從學生中詢問這些“管理者”的工作情況,避免班干部和普通學生“私相授受”,破壞關機管理自主管理平衡,對于一些懲罰的過程和結果,要進行班級內部的公示,把班級管理工作透明公開化,從而提升班級自主管理模式的有效性,促進班級管理工作效果的提升。
結束語:綜上所述,在班級自主管理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轉變自身的工作理念,其次要在班級管理工作當中強化學生的班級管理意識和集體意識,最后要在班級當中制定賞罰分明的班級管理制度,起到約束作用,從而提升班級自主管理效果,讓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班級自主管理中,為班級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