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微黃
古人云:“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既無長繩系白首,又無大藥駐朱顏”。人總是要老的,任何感嘆憂傷都無法抵擋“老”的到來。目前,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要順應潮流,以新的角色參與社會生活,關鍵在于更新觀念,樹立新的養(yǎng)生觀。
人生苦短,歲月無情,幾十年風風雨雨,彈指間就如“白駒過隙”,瞬間而逝了。不能把“老了”當做一種名正言順的遁詞,為之蹙眉而神傷,這是一種認識觀念上的大錯位。從少年到老年,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自然規(guī)律,朝陽有朝陽的燦爛,夕陽有夕陽的從容。老人歷經(jīng)滄桑、歲月砥礪,積累的經(jīng)驗,獲得的真知,顯示了生命中可貴的密度和厚度。在“知識經(jīng)濟”深入人心的今天,“銀發(fā)人才”備受青睞和重用,所以離退休雖被稱為“退”,實際更是“進”。因為離退休是一種新生活的開始,可鞏固過去的愛好,找到新生活的無限樂趣,謂之“心態(tài)不老,重新定位,角色轉(zhuǎn)移”。
確切地說,離退休是人生的第二春,我有親身體會,也算是“活典型”。離休以后,本人以詩自我勵進:莫道人生桑榆晚,夕陽未必遜晨曦,坦對癌變笑善終,心懷感恩,情凝筆耕,揮灑夕陽,充分煥發(fā)了寫作的潛能,不僅迎來了第二春晚霞余暉,也成了精神轉(zhuǎn)移癌痛的有效療法,豐富人生,陶冶情操,取得了保守治療的罕見療效,譽為“抗癌勇士”。
人貴有自知之明,包括老年人在內(nèi)。與時俱進,學會開明,忘記過去,不計舊怨,往事如煙俱如逝,心底無私天地寬,休嫌老圃秋容淡,更愛黃花晚節(jié)香,清心寡欲,恬淡悠逸?!跋氘斈辍辈皇悄敲磹勐?,“憶苦思甜”要適可而止,時代不同了?!跋氘斈辍辈蝗軞g迎,可作為家教,不能不分對象掛嘴上。畢竟后來人沒有“當年”更注意當前,看問題要客觀。人走茶涼很正常,沒什么“應該”“不應該”,這年頭什么都可當本錢,歲數(shù)未必能當本錢,多看美好少招苦惱,想得開,放得下,把“失之東隅”的東西“收之桑榆”,使人生更加豐滿和厚重。
人老了,最重要的是照顧好自己,正確看待社會和他人,有個好心情和高質(zhì)量的生活,就是對社會、家庭和晚輩的關愛和奉獻。老年人要一切以健康為中心,遇情況瀟灑一些,看世界糊涂一些,對不順心的事忍讓一些,社會的事、家庭的事超脫一些?!靶廊粚ο﹃枺犊畬S昏”,知足者常樂。
常言說得好,“人之大患,莫過一私;病之大患,莫過一氣”。老年人尤當記取,盡量少生氣,不能泄氣,更不能生悶氣,適度地發(fā)泄,也是養(yǎng)生。年老多病,自然規(guī)律,既得之,則安之,災難本無門,世人皆自留。“喜樂之心,乃是良藥”。治療為主,輔之養(yǎng)生,精神心態(tài)非常重要,不能悲觀絕望,也不能淡然延誤,是癌情穩(wěn)定的切膚體會。可是要想老人心態(tài)好,溫暖氛圍不可少,子女孝敬誠可貴。有位老友,喪妻之痛未消,又遭不孝之子搶房,郁悶氣結(jié),導致早亡。老年有個伴,勝過活神仙,子女應尊重空巢老人的意愿。敬老要知老,理解最重要,弘揚新孝風,提倡“善”孝道,是新的養(yǎng)老觀不容忽視的一個現(xiàn)實問題。
編輯:汐顏 xiyanbianji@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