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
在我和你們一樣大的時候,18歲,我正在一列從上海到北京的火車上,我的遠行就這樣開始了。
剛上火車的時候,我特別激動,因為我終于可以離開我的父母、我的家鄉(xiāng)、我熟悉的環(huán)境了。我終于可以離開他們,要去北京,至于去北京干嗎,我也不知道。
因為據(jù)說搞文化的人都要去北京,但是,我現(xiàn)在告訴大家,其實不是這樣的,以后千萬不要被這句話給迷惑住了。搞文化,哪里都能搞,只要你有一顆自己想做事情的心,在哪里都一樣。
然后,在火車上,我就開始回憶。上海到北京的火車,都是在傍晚發(fā)車的,沒過多久,天就黑了。然后,我看到了窗外,很多昏暗的燈光,然后,有很多的自行車,我就想起了我小的時候。我小的時候,特別特別喜歡騎自行車,在我們鎮(zhèn)上,我是出了名的亭林鎮(zhèn)最速男。我騎車很快,很多人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我一眼,他們就嚇得會躲得很遠。但是,我有一件事情很自卑,這個事情也要告訴大家,這說明了,的確經(jīng)濟的獨立是特別重要的,因為我一直騎著一輛女式自行車,然后,我跟我的父親說了很久,我的爸爸終于答應,給我買了一輛山地自行車。有了這臺山地車以后,我就開始騎得更遠更多,把幾乎整個鎮(zhèn)上所有的犄角旮旯都騎了一遍。和所有的山地自行車一樣,不出一年,這個車就被偷掉了。然后,讓我們說回到火車上吧。這一路我?guī)缀鯖]怎么睡覺,因為以前無論如何,我都是在家的旁邊,那十幾公里騎車,等到了晚上,我都會回到我的家里,無論我那個時候多么的叛逆,對父母多么的厭煩,但,我終會回到我的家里。但我在火車上,到了北京以后,我的家就真真切切地離開了我1200多公里,我不知道我去北京究竟要干嗎,而那個時候,也是我人生最低谷的時候,我所有寫作的那些在學校里的經(jīng)歷,已經(jīng)用完了,但我又不想再寫那些校園小說,我希望寫一些和社會有關的,可是,我剛剛踏上社會,這個社會在我面前剛剛打開,我對它一無所知,但是在后來我找到了我所熱愛的東西,那就是賽車。
我把所有的版稅都用于去參加賽車……我找到了一個目標,我雖然那個時候,幾乎所有的錢都用光了,快要租到北京的山里去了,但是,我還是很快樂。
是的,我想要說的,其實跟遠行,跟我們的這個選擇,跟旅行沒有任何的關系。我要說的是,自己的興趣和自己的伴侶。你去哪里一點都不重要,旅途上任何一樣景物,你要去的任何目的地,其實真的不重要,但是你的伴侶很重要。但是如果你和一頭豬同行的話,你去哪里你都會覺得像在豬圈里,然后你如果在路上,被一頭瘋狗咬了的話,你一樣要去醫(yī)院。所以我覺得,旅行不重要,你所熱愛的是最重要的。因為你的青春就是一場遠行,一場離自己的童年,離自己的少年,越來越遠的一場遠行。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跟你想象的一點都不一樣,你甚至會覺得很孤獨,你會受到很多的排擠。度假和旅行,其實都解決不了這些問題,那我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就是不停尋找自己所熱愛的一切。那我就喜歡騎車,喜歡遠行,喜歡寫作,后來喜歡賽車,在我小的時候喜歡閱讀,喜歡釣龍蝦,喜歡踢足球,這就是我的興趣,讓我的人生有了目標,也讓我有了一技之長,不給這個社會造成負擔。所以,同學們,遠行不重要,去哪里不重要,找到自己所熱愛的,千萬不要放棄,千萬不要放棄,千萬不要怕被他人所嘲笑,因為無論你做什么,總會有一些人在后面笑你,你做得好,做得壞,都會有人在笑你,不要怕被人嘲笑,就算你喜歡研究蚯蚓,或者你喜歡做各種各樣的事情,哪怕你立志于,要做第一個華人的美國總統(tǒng),不要緊, Just do it。
(選自《那一年 TA們18歲》重慶出版社)
賞析
韓寒的《青春,是一場遠行》是一篇歌詠青春的美文,主要寫如何完成成人禮。本文有兩點值得借鑒:一是為了很好地寫出自己的感受,注重錘煉詞語。如文章第2段中,兩次運用了“終于可以”,這樣寫強調(diào)了“我”要遠行的激動之情。二是通過具體描寫一件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來強化文章的主題。如賽車經(jīng)歷讓韓寒明白了“找到自己所熱愛的,就千萬不要放棄”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