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文
《水滸傳》比金庸的武俠小說強在哪兒?
晨星答:
讀金庸小說,腦海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兩個問題:
第一,大俠闖蕩江湖,錢是從哪里來的?
第二,大俠殺了人,為什么官府從來不管?
《水滸傳》的世界觀,更加現(xiàn)實,也更加殘酷:
林沖一身武功,見到高衙內(nèi)居然 ? 了,連獄卒都可以欺負林沖,如果讀過金庸再來看《水滸傳》,就會覺得不可思議,直接一刀砍死高衙內(nèi)又能怎樣?
楊志這樣的高手,居然會為錢所困,靠賣刀才能生活,你能想象謝遜賣屠龍刀嗎?后來楊志押運生辰綱,一路上連梁中書府上的一個奶公都管不了,要這武功有何用?
但是如果我們站在林沖、楊志的位置上思考:林沖如果殺了高衙內(nèi),安安穩(wěn)穩(wěn)的公務(wù)員生活肯定是沒法過下去了,只能帶著妻子流落江湖。
楊志如果不賣刀,就只能去當保安或者送快遞,否則連吃飯都成問題,給貪官干活說出去當然不好聽,但至少有個編制,生存和面子哪個重要?
這就是《水滸傳》的現(xiàn)實:在國家、法律、軍隊、階層、家庭、利益、人情共同組成的社會堡壘面前,武功是微不足道的。
楊志殺了牛二,但在梁中書面前只能俯首帖耳。
林沖上了梁山,妻子最后在絕望中自縊身亡。
武松滅了張都監(jiān)滿門,也徹底失去了成家立業(yè)的希望。
為什么武松在江湖漂泊多年,最后還是要回到故鄉(xiāng)?為什么梁山108個頭領(lǐng),大部分都不反對招安?因為大家不想一輩子做賊,更不想子子孫孫還是賊。
快意恩仇一點都不瀟灑,快意之后就是坐牢,然后還有一百記殺威棒等著你。
金庸作品所表達的是對武俠精神的探索(“射雕三部曲”),對人生命運的追問(《天龍八部》),以及后期對政治斗爭的思考(《笑傲江湖》)。這些哲學問題大都是超脫生活本身的——大俠如果每天忙著賺錢,還怎么行俠仗義?殺個壞人要坐牢,還怎么和姑娘談戀愛?如果不談戀愛,又怎樣反映人生和命運?
所以金庸的小說是浪漫主義的,連悲劇都是波瀾壯闊的豐碑,而《水滸傳》到處是現(xiàn)實的黑暗枷鎖。
楊過摔下懸崖能撿到玄鐵重劍,解珍、解寶摔下懸崖,最后連尸體都風化在山上。
段譽吞了個蛤蟆從此百毒不侵,丁得孫中了蛇毒就只能等死。
慕容復成了瘋子,身邊還有阿碧;令狐沖失去了小師妹,還有任盈盈;而水滸中的多少英雄,到死都是孤獨終老。
郭靖困守襄陽,蕭峰迫使單于折箭為誓,用生命換來了百姓多年安寧,死得轟轟烈烈。而同樣是絕頂高手,盧俊義、林沖和武松卻死得悄無聲息,什么也不曾改變,什么也沒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