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
語文教師講“篇末點題”,常常也順勢指出其“畫龍點睛”“深化主題”“主旨鮮明”“突出中心”的表達效果與作用。
“篇末點題”是文章收束的一種手法。“點題”,詞典解釋為:用扼要的話把談話或文章的中心意思提示出來。其實,從文章表達看,并非這么單調(diào)。
“畫龍點睛”,點什么?現(xiàn)在我們來粗略地感受一下“篇末點題”的精美角度。
1.用于概括特點
如《美麗的小興安嶺》結(jié)尾:“小興安嶺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也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庇谩笆恰彩恰钡木涫剑帽扔鞯氖址?,富有情感地收束全文,從兩個方面概括地點示了小興安嶺的獨特之處。
2.用于點示意義
如《趙州橋》的結(jié)尾:“趙州橋體現(xiàn)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chǎn)。”作者用評價、贊嘆的語句,點示了趙州橋在文化遺存方面的歷史和現(xiàn)實的意義。
3.用于評說人物
如《隱姓埋名三十年》的收筆:“王承書為祖國隱姓埋名三十年,直到逝世前,人們才在報紙上讀到她的業(yè)績,知道她的名字。王承書,這個書香氣十足的名字,將永遠在共和國的歷史畫卷上熠熠生輝!”作者用了兩個長句,深情評說了研究原子彈的唯一女性、核物理學家王承書的美好事跡和不朽人生。
4.用于揭示道理
如“這故事適用于那些打敗過大人物,卻被小人物打敗的人”“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分別是《蚊子和獅子》《狼》的議論段、點題句。揭示的是寓言、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5.用于抒發(fā)情感
如《桂林山水》的結(jié)尾段:“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它收束全文,贊美桂林山水之美,抒發(fā)發(fā)自心底的喜愛之情。
在精美作品的“點題”上,“抒發(fā)情感”是常用的角度與方式。其中有一種特別角度的表達,即“直抒胸臆”。如艾青的詩歌《我愛這土地》,用了這樣深沉悲憤的詩句點題:“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如毛澤東的詞《沁園春·雪》,用了這樣剛勁豪邁的詩句點題:“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彼鼈兌忌钋榈厥惆l(fā)著作者內(nèi)心的真情。
6.用于升華意味
即作品進行了優(yōu)美的描寫、厚實的鋪敘之后,在詩文的結(jié)尾之處由實而虛,讓哲理性的語言“閃亮登場”,達到深化意境、升華意味的美妙效果。課文《珍珠鳥》的“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岳陽樓記》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都給我們以意味深長的審美感受?!?/p>
看來,“篇末點題”的魅力是往往能夠讓文章“立”得起來,往往能夠用它精美的語言、精致的角度和真切的情感浸潤讀者的心靈。體味“篇末點題”的手法與形式之美,能夠讓我們再陶醉一次。